第一出事的不会是她,第二出事的人都不会干净到哪里去,既然这样,她为什么要管?
对她来说,如今去边关才是最重要的。
京城到边关路途遥远,而越是往北道路就越不好走,人烟也比京城附近稀少了很多,最重要的是为了防止这个身体撑不住,她也不敢太过辛苦。
按照闻人奚的速度,她足足花了大半个月才看到边关的城墙。
和京城高大巍峨的城墙不同,边关的城墙带着边塞的苍凉落拓,少了一分雄壮,多了几分沧桑。
闻人奚骑在马上离得远远的还能看到城墙上行走的士兵,那些都是守卫。
陵安城是最靠北的边城,也是每次承担匈奴最多的城,生活在这里的人各个骁勇善战,别说士兵了,就是普通的百姓听到号角声也能拿着家中趁手的武器出来和匈奴干,民风彪悍得很。
不是他们胆子大,而是他们不拼命,身后的家人就会死在匈奴的马刀下。
也正是因此,武昌侯父子镇守边关多年,这些边城的百姓才会如此感恩他们父子。
边城是武昌侯带人撑起来的,要不然陵安城早就城破被灭了。
景安帝当然不满意武昌侯在边关的声望,可问题就在于,整个大景朝,除了武昌侯,其他人拿不住匈奴人,根本不是对手,而武昌侯一家又一直忠心得很。
后来武昌侯父子战死,镇守陵安城的就是当年武昌侯手下的副将顾问西,跟着武昌侯在陵安城待了多年,与匈奴人交手不下百次,经验丰富得很。
只是他终究没有武昌侯的震慑大,这两年陵安城明显没有从前安稳,所以景安帝才会派了四皇子前去陵安城一同镇守。
四皇子谢平暄是他几个儿子中少有的将才,之前就曾经在边关待过,只不过不是一直直面匈奴的陵安城而已,而是西边边境。
如果不是谢平暄死在了陵安城,那皇位怎么也轮不到谢平晖来,中宫嫡子,手中又有兵权,曾经带兵多年的谢平暄才是原本竞争最大的储位人选。
如今陵安城的权力主要集中在顾问西还有谢平暄手中。
闻人奚骑着马到城门前,城外的百姓正在排队有序地进城,她这样牵着马,孤身一人,明显不是本地的人,自然就引起了城门守卫的注意。
“在下姓方,乃是顾将军侄子,前来投奔顾将军的。”闻人奚对于城门守卫的怀疑也没有生气,客客气气地解释道。
“原来是方少爷。”那城门守卫也不知道真假,目光隐晦地打量了一下她,感觉确实像个好人家出来的,而且这年头马匹贵,闻人奚牵在手中的马一看就是好马,这可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得到的。
“方少爷第一次来咱们陵安城,估计也找不到顾将军家吧?不如就让在下带方少爷过去吧。”想了想,那城门守卫也不确定,招招手对另一边的守卫说了一句什么,随后带着闻人奚往城里走。
只是一边客套和闻人奚说话奉承,他的手却一直没有离开腰间挂着的刀柄上,只要闻人奚一有异动,立刻就会拔出刀来攻击。
而那些奉承的话其实也在明里暗里打探她的身份。
啧!
这地方不错啊,不过由此也能看出来,边境确实不安稳,来个陌生人都严防死守戒备得很。
说什么送她去顾将军府上,其实不过是看住了她,将人送到后确定一下身份而已。
顾问西住的地方并不远,也不在城中心的安全地带,在那边如果有匈奴偷袭会来不及,距离太远了,所以他们一家就住在距离城门不算远的宅子里。
谢平暄则住在另一边,同样靠近城门。
顾问西此时正在大营中,并不在家,但家中也有人在,那个叫小李的城门守卫过去了之后直接敲门,将事情说了一遍很快就见到了顾夫人。
顾夫人也有些疑惑,她不记得顾问西有姓方的亲朋啊,只是担心是她不知道的,所以就见了一面。
这要是放在京城那边,闻人奚绝对见不到顾夫人这样的主人,但边关这边没那么多规矩,顾夫人自己也是武将之女,根本不在意这些规矩。
看到闻人奚的那一刻她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即使闻人奚现在身着男装,并且伪装得很好,一般人看不出来她的女儿身,但她那张脸和武昌侯夫人太像了,那双眼睛还与武昌侯极为相似。
边关很多人没有见过武昌侯夫人,但是顾夫人却是见过的,因此看到闻人奚的那一刻她就认出来了。
武昌侯府,如今只剩下一个孤女,现在站在这里的还能是谁?
顾夫人反应极快,立刻点头,“哎呀是方小子啊,没错,这确实是我们家老顾的侄儿,多年不见我一时没认出来,劳烦你跑一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