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令弗小时候常去颜家玩,颜夫人认识她,当然她也认出了那个被自家宝贝儿子邀请跳舞,还夸下海口,一年内娶进来的小姑娘;颜夫人喊住了彭令弗,道:“那两个是你同学吧,叫上一起去吃饭。”
易欢不愿去,撒谎道:“我跟人有约。”
“你跟谁有约?”彭令弗追问道。
“我大姐。”易欢随口答道。
彭令弗只得这样回复颜夫人,颜夫人不好强求,遗憾地道:“这样啊,那就下次吧。”一直在打战,儿子伤还没痊愈,可是就又上前线去了,这小儿媳什么时候才能娶过门啊?孙女已有四个,她想抱孙子。
易欢与曾少薇分了手,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馄饨店吃了碗馄饨;在店里听听市井之言,也是一种乐趣。正吃着馄饨,从店外走进两人来,一男一女,都是易欢认识的,是刘昆涛和廖春丽。
廖春丽眼尖,一下就看到了易欢,打招呼道:“易同学。”
“廖同学,刘同学。”易欢笑着颔首道。
两人和易欢拼桌坐在一起,在等馄饨上桌时,两人聊起天,听他们说,准备募集一些东西,组织一批学生送去前线,易欢吓了一跳,赶紧道:“前线在打战,子弹无眼,你们去太危险。”还给士兵添乱。
廖春丽正颜道:“易同学,你这想法是不对的,谁都是人生父母养的,都是血肉之躯,士兵们不怕危险,我们也不怕,我们要去慰问士兵,给他们鼓劲,让他们奋勇向前杀敌。”
“我知道你们是一番好意,但你们没有经过军事化训练,此时去交战的前线,帮不上忙,还要抽人出来保护你们的安全,你们是在增加士兵的负担。”易欢何尝不知道后方安宁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易同学,我们去前线,怎么可能是在增加士兵的负担?我们是为了鼓舞他们,也让他们知道老百姓是感激他们的。”刘昆涛认真地道。
“你们不用亲自去,把募集到的东西交给军方,让他们送往前线就可以了啊。”易欢不想他们去冒险。
“不行,我们要去感受战火的洗礼,只有经过血和火的历练,才能成为真正的战士。我们的民族从我们都不存在的时候,从我们的祖辈甚至更远的时候起,就一直坚定地生存着,并将继续把这段血脉延续下去,将来这个民族还会忘记战争的痛苦,还会有人背叛这个国家,还会有人为私利而抛弃整个民族,还会有人在危难时刻苟且偷生甚至发国难财。但是这个民族从未毁灭,因为她总还有那么一批人,在她穷的时候不抛弃她,在她弱的时候不鄙视她,在她需要的时候不背叛她。他们觉得这个社会黑暗得不值得去爱,曾经觉得自己的人生在那些富豪官僚面前卑微得象一根稻草,曾经痛恨爹娘为什么要把自己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还是为了这个糟糕的世界而抛弃了小小的家园、爱情、前途,把自己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易同学,我们要为华夏的强大而努力,我们不能贪图这虚伪的安宁,而苟且偷生。”刘昆涛举起捏着拳头的左手道。
易欢被他的长篇大论给说懵了,转眸看廖春丽面色潮红,两眼痴迷,还在不停地点头,哑然无语,他们俩还真是志同道合,好吧,她不能阻拦人家为国奉献。
“易同学,和我们一起去前线吧,去看望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们吧。”廖春丽邀请道。
“我捐点物资吧,前线我就不去了。”易欢有自知之明,若她是训练有素的军人,她愿意抗枪去打鬼子,可她只是一个有钱的老百姓,那就该做老百姓该做的事,不去给人添乱。
“易同学,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捐点物资就算了,哪谁去打倭人,谁去赶走这些占据我们国家的豺狼虎豹?”刘昆涛沉声质问道。
廖春丽劝道:“易同学,你是个有梦想的人,你说过虽然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有许多荆棘,刺痛我们的手脚;会有许多艰辛,让我们流下泪水和血汗,但只要我们执着地走下去,终有一天,我们的梦想将会实现。我们应该去战斗,去呐喊,去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啊!”
易欢看着她口水四溅,也不知道有没有喷到碗里,胃口全无,搁下汤匙,“老板结账。”
“易同学,你还没有吃完。”廖春丽看着碗里的两个馄饨道。
“吃不下了。”易欢扯扯嘴角,假笑道。
“易同学,你知道外面还有许多人没饭吃,要吃野草树皮,你怎么能这么浪费?”刘昆涛痛心疾首地道。
话不投机半句多,易欢不想搭理他们了,淡淡地道:“你们慢慢吃,我还有事,先走了。”
不等两人再说话,易欢已然落荒而逃。
易欢回到家,发现赵汉霖来了,穿着一身军装,英姿勃发,他是来道别的,新兵营要去前线打战,三日后出发。赵汉霖已是军人,上战场是早晚的事,易母虽然担心他的安危,却也不能说出不让他上战场的话,只是叮嘱他小心之类的话。易欢易欢说了句,“表哥,冲锋陷阵,也要注意自己的安危,别让家里人为你担心。”
“放心,我心里有数。”赵汉霖为能上战场而开心。
“不是说要和谈了,怎么还增兵打战?”易歈问道。
“这个我不是太清楚,上面下命令让我们去前线。”赵汉霖答道。
“连你们这些才训练了一个月的新兵都要派出去,看来前方战事有些不太好。”易父皱眉道。
赵汉霖想了想道:“其实不管从兵力还是从战场形势来看,我方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只是倭人嚣张惯了,不肯承认失败,和谈不是太顺利,我们新兵营过去,只怕是表明一种态度,不会与倭军交战。”
“倭人穷兵黩武、桀骜自大,要想让驯服他们,就得打怕他们。”易欩不仅对种果蔬有兴趣,也专门研究过倭国;易欩也觉得华倭必有一战,而要对付倭国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表哥说的没错。”赵汉霖赞同地道。
吃过晚饭,赵汉霖告辞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