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古代发家实录TXT > 第53章(第1页)

第53章(第1页)

正月十八,日用品加工厂的工人正式返工了。事实上他们自己也呆不住了,在家里就能收到沈黎派人来送到他们手里的铜钱,还有工厂发的过年礼物,这太让人心虚了。

甚至有的人家的长辈还追问是不是工厂赔了,沈黎开不下去了,闹得有人找了沈黎问清楚情况才放下心来。沈黎的大方一直有目共睹,但是瞅着白得的钱,他们对沈黎开的日用品加工厂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加工厂出来的人的含金量更上一层楼了,家里如果能有个在沈黎开的厂子里工作的人,简直是能吹好几年的高兴事。

这一日下午,沈黎制定了一张时间表,上面有上数学课的时间安排,男女分成两个批次。老师有他和客栈里的老账房,这样的话,女子也可以来听,不用有什么风言风语。沈黎的鼓励态度让厂里的女工跃跃欲试,谁说女子不如男?自从她们能赚钱了,许多姑娘都打算招赘了,外县的一些穷苦人家的小子,没有彩礼钱,也没有置房的钱,娶不到媳妇,就来清河县碰碰运气,看看多送几次货,能不能靠着颜值被厂里的姑娘看中,然后招他们做夫婿,他们也能把户籍转到清河县来,住在女方的房子里。

清河县对这个现象非常宽容,可能是因为原本在这个时代,对男婚女嫁就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或者讲究吧,总体来说,民风非常开放。像沈黎这样谨慎地隔开男女,有些厂里后生的长辈甚至还觉得沈黎过于细致,将流程整麻烦了。沈黎笑笑,真不是他封建,只是一旦风向变了,遭殃的就是女工们了,他得对女工们负责任。

女工们对沈黎的安排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她们可不愿意和那些臭男人呆在一个大房间听课呢,而且这么多人听课,也挤的慌。

一开始有两百多人听课,后来学了一堂课之后,只剩下一百个人了。沈黎没有感觉到意外,古人不适应阿拉伯数字相当正常,他也不会去强迫这些人学。

沈黎在一个空仓库内置办了许多桌椅板凳,跟现代的课桌差不多,沈黎自制了一个黑板和粉笔,虽然不怎么好用,用来教板书不用特别多的小学数学也够实用了。

这一日下午,正好轮到女工们学数学,有两个结伴而行的姑娘嬉笑着从田埂上走过,身上还挎着和沈黎同款布书包。书包鼓鼓囊囊的,也不知道装了什么。

沈黎一看就知道那里装了什么,他无奈道:“两位姐姐,就不必给我带那么多吃的了,我不是教书先生,不用给我束脩!”

这两个姑娘是家里的娇养的女儿,当初不顾家里反对,非要来这里做工,因为做出来的香皂味道新颖,样式又好看,被沈黎提拔成组长,每天上半天工,另外半天研究新式香皂就好了,跟以前是一样的工钱,而且每月还有新式香皂赚来的利钱的分成。还没谈婚论嫁,现在就自己买了镇子上的一套宅院。她们家里人自豪的同时,还对沈黎感恩戴德的,每七日都叫姑娘带家里的新鲜吃食给沈黎,表达感谢。沈黎决定教她们学数学之后,这种送礼物的频率越发高了,还美名其曰“束脩”。

沈黎看着固执的姐姐们,只好收下布包着的香甜的糕点。

因为送礼物,她们来教室上课的时间有些迟了。轻手轻脚地坐在窗户边的两张课桌那里,不幸却被严格的老账房发现了,立马喊住她们,叫这两个迟到的姑娘上黑板将黑板上的两道两位数加减法算数题写完。

好在她们还算聪明,竖式工整地写在黑板上,得出了正确答案之后,欢快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老账房吹胡子瞪眼,却拿这两个聪明学生无可奈何。沈黎定下的江湖规矩,学生答对了题目可以不用被罚站。

沈黎笑眯眯地看着这些女工上课,有些女工年纪已经大了,却还愿意学这些新东西,真的很不容易。她们早年受过苦难,如今因为沈黎脱离困窘的境地,对沈黎的想法可以说得上非常拥护了,先前是怕沈黎心血来潮想当先生,过过教书的瘾。可是真正学了之后,她们中大多数人都觉得从前堵住的脑子现在灵清了不少,这真是新奇的体验。她们做完肥皂,也不用一个个数了,直接一个箱子装一样数量的肥皂或者香皂,然后挨个加起来就行。

有个女工,更是在学完两位数加减法之后哭出了声,“我说怎么嫁妆少了这么多,我跟那畜牲和离之后,他故意用算盘蒙我,随便算了个假数字给我,我还以为是我自己记错了!”

她学完之后带着嫁妆单子,和离契书,叫状师帮她状告前夫,最后居然还拿回了少了的嫁妆。

女工们一看,学数学还有这等好处?当初不愿意学的姑娘们又重新回到课堂,虽然基础没有打好,问问那些厉害的姑娘媳妇,还是可以赶上来的。

沈黎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这样的实用主义,确实有些辜负了钻研数学的美妙过程,但是在古代想学到这些,是不可能的。只能粗暴给出结论,然后让大家运用到生活去。

沈黎觉得自己可能是种下了一颗不知道是好是坏的种子,可是沈黎并不后悔,毕竟数学对以后科学的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现在埋下这门科学的种子,将来兴许可以收获一棵大树。

这种新奇事物的传播总是迅速的,当一个工人回家炫耀起了自己学到的东西,还能运用得如此娴熟,大家都会对此感兴趣。那些没有学数学的工人,年纪小些的直接挨了家里长辈的毒打,“你居然不学?人家沈郎君把这么好的本事教给你,吃饭都喂到你嘴边了你都不吃,你是个傻子才不学!”打得嗷嗷叫,第二天他们就愁眉苦脸地告诉沈黎,他们热爱数学,想回到课堂学习。

沈黎也头疼了,因为许多人听说学会沈郎君的本事之后,连算盘都不用就可以算账了,也想来听课,于是沈黎闲着的时候,就会到客栈门口,给那些向往神奇的数学的人上课。

于是往来的商人看到沈黎在客栈门口,往古怪的黑色木板上写着奇奇怪怪的符号,要不是认识沈黎,还以为自己走错地方了呢!沈黎有时候也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总觉得是一群汉服的爱好者围着自己学数学。

有些商人,对算数异常感兴趣,沈黎就多教了些,把乘法口诀表写在黑板上,然后简单解释几句。商人常年和数据打交道,一点就通了,纷纷对这口诀赞不绝口,甚至坐在马车上返程还在默背这样的口诀。经过他们的口口相传,这套运算方式已经被许多人所接受了,就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宣帝在一日早朝,将这个算法让人展示出来,所有大臣都沉默了。这么好用的算法,居然出自孩童之手,实在让人羡慕又嫉妒。沈黎如今还小,等他长大了,又能有何等成就?

宣帝当即决定加强边关的防御,一夜之间征集徭役的人,将城墙加得更高更厚了。沈黎此人,只能在大昭,不可出关。宣帝甚至有些后悔为了考验沈黎,叫沈黎去燕回镇当县令了。只是君无戏言,他无法更改。

大臣们对这样的决定毫无异议,更没有人批判宣帝好大喜功,杞人忧天。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宣帝到底是防着外面的危险会伤害到沈黎,还是害怕沈黎会从去往关外。

太和十年,沈黎十三岁,先前预测的五星聚合已经在这年发生。陛下早就派人将官印给他,他和其他上任的县令不一样,他的上任是陛下亲自安排的,所以简化了许多流程。

这一年和以往几年似乎没有任何不同,沈家村的村人靠着侍弄庄稼,做做小生意,去沈黎开的日用品加工厂当两天临时工,每年就能余不少钱。镇子和清河县的房价都涨了许多,有聪明人早就买了两套宅子,这样的人家已经是小富之家了。

造纺织机的工厂还是属于沈黎的私产,经过短短五年,这家工厂已经扩建了两倍,给清河县和周边县城的百姓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以前的刘县令早就升职调走,去汴京府城当值了。沈黎和新县令相处得也很不错,毕竟新县令觉得能来清河县当县令,就跟升职差不离了。笼络好纳税大户,不犯大错,最后都能小小地往上走一步。

再说,沈黎毕竟是半只脚踏上官途,还被陛下看好的年轻人,他此时不交好,等沈黎二月上任再往北地寄信交好吗?

沈黎在这段良好的关系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一张去往燕回县的精准地图,还有关于燕回县的相关书籍。沈黎翻开这些地方史书一查,这些记载有些非常详实,歪歪斜斜地还有些备注,他横竖都是要去燕回县的,仔细看了几天几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几本都写着一个字是‘穷’!

沈黎知道燕回县穷,但是不知道燕回县大半的男人还有懒这个特质。懒到那个地方的税收,基本是靠着女人撑起来的,那个地方的女人,不是下田地干活,就是做皮肉生意。沈黎看完后不由得冷笑,这种懒人扎堆的地方,穷也不意外。乘着还没有去燕回县,现在就开始想想怎么整顿吧,不把精神态度摆端正,再搞事情也搞不起来这种地方的经济。

不过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燕回县在北地,北地什么都没有,缺少雨水,土地贫瘠。再往北走,就是大片的草原,胡人在那里放牧。燕回县的面积很大,是清河县三个大,但是人数却和清河县持平,清河县这些年的人口,在稳步增加,如今已经有两万五千余人。燕回县这几年的人口,已经呈现负增长了,这在讲究多子多福的古代简直算是个奇葩地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