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郎夫妻和二郎夫妻都不说话,显然是赞同颜三郎的说法。
孩子们都大了,总不能和爹娘挤在一起。可眼下生意刚起步,家里起院子,没银子,这才是颜父为难的原因。
悠然见颜父没反对,就觉得能行,继续道:“我也知家中银子不趁手,我可以先垫上,等咱家有了银子,再还给我,这是咱家祖宅,将来三郎哥出息了,定要回来祭祖的,可得盖好一点。”
颜母笑了,道:“三郎媳妇说得对,迟早要盖,就遂了孩子们的愿,早早住新房。”
颜箐箐也笑着道:“爹,我还有些银子,要不就用我的吧。”
她也同意盖院子,一大家挤在一个院子里,总归不是事儿。
颜父依然不语,半晌才道:“让我想想。”盖房子不是小事。
颜三郎知事情成了一半,给颜父倒了杯酒:“爹好好想想,咱们不急。”
吃了晚饭,女人收拾一番,回屋各自安寝。
堂屋东次间,颜父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帐幔陷入沉思。
颜母进来,见他呆愣,推了推他问:“怎么了?”
颜父方回神:“这些日子咱家太高调,容易遭人嫉妒,三郎媳妇又想盖院子,我怕日后家里不太平。”
他也想盖院子,让孩子们都住的舒坦的些,可树大招风,他怕家里惹来祸端。
村里的风言风语,他也略有耳闻,只装不知。
颜母一听也怕了:“这可怎么办?”
要是被有心人盯上,还不得遭贼,少些东西也就罢了,万一伤了人,可如何是好?
颜父叹息一声:“院子建起来也好,院墙弄高些,到时候再养条狗,夜里也有个耳力。”
“你这是同意建院子了?”颜母问,“照我说,建起来也好,孩子们心思大了,住一个院里,早晚闹矛盾。”
夜里静悄悄的,东厢房还燃着蜡烛,颜家开了食肆,积攒了些银子,夜里也舍得点灯了。
刘氏哄着五丫,对大郎道:“你说爹娘同意建院子吗?”
一家一个院子,跟分家没啥两样,关起门来,自己当家做主,刘氏想想都心动。
大郎想了想,道:“多半会同意,三郎提出来的,爹那次不同意。”
刘氏顿时来了精神:“那咱们建几间堂屋,几间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