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臣妾觉得这是可行之计。”
唐姬拱手说道。
“好,明日朕便与诸臣商议此事。”
刘辩说罢,他拉起唐姬的手,便将她抱到了榻上。
次日清晨,刘辩便在议政厅召集了诸臣,将官署磨麦之事的想法告诉了众人。
“陛下此政想的完善,臣这就派人去司隶各乡县调查适合建仓之地。”
满宠拱手说道。
“既然伯宁领了建仓的事情,那么臣便去调配驴马与石磨。”
荀彧拱手说道。
“陛下,臣以为可以在皇庄先行试点,臣愿下皇庄促成此事。”
诸葛亮站了出来,在他之后,庞统与徐庶也一并站了出来附议。
“好,此事便交给几位了,只是新政征召人才之法的奏疏,诸位也不能怠慢啊。”
刘辩见此情形,十分满意。
有这帮臣子在,刘辩所有对于政令的想法,都能很快地落地进行实测。
不得不说汉末这个时代,若不是各为其主,当真是有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
只可惜,历史大浪像是一张无形的巨口,将这些天才与将星,全部吞噬了。
“陛下,我等已经将白叠之事告知了袁涣。”
“他的想法是,在靠近匈奴和鲜卑的领地,先进行试种,如此才能勾起他们的兴趣,皆是袁涣会称白谍为朝廷机密。”
“再以隐秘的途径将收成运回京中,如此一来二往,匈奴与鲜卑必定好奇。”
“届时再通过成衣将这白叠让与异族来种。”
荀彧走到了刘辩的身边,将袁涣的想法说了出来。
刘辩闻言,不得不佩服袁滂的家学了,这袁涣,比之马超在这方面要通透得多。
“袁涣的想法不错,这朔方郡守之位,还非他莫属了。”
“文若,你去告诉他,朕要他熟知匈奴和鲜卑的习性,大到皇室的关系,小到他们百姓的习惯和节日。”
“平定了冀州之后,与异族的交往会越来越密切,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荀彧闻言,立刻明白了刘辩的意思。
刘辩这是要培养袁涣对外得到交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