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我们俩》剧情:
冬天,一个小女生租下了四合院中的一间小屋,房东是为独居的老妇。老妇坚定地不许还价,希望离学校近便的女生只好“就范”,然而,这不过是老妇发挥“权威”的开始。不论是装电话,还是点电炉,甚至小到借用冰箱,小女生都充分体会到了老人家的厉害,最无可奈何的是她一旦顶嘴,把老人的心脏病惹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在同居的磕磕绊绊中,两人从都想把对方从眼前驱赶开,渐渐变成了互相理解依赖。大年夜的一顿饭,她们的心灵距离越来越接近了。
春天,夏天,季节流转,老妇看着小姑娘恋爱中的喜怒哀乐,小姑娘则陪伴老人冲淡晚年的孤独。秋天,小姑娘要搬走了。纵然依依不舍,她们总要面对分离。随后,老人病了,只想着能再见小姑娘一面……。 最好的txt下载网
马俪文 擦出光芒的平淡(6)
《我们倆》导演手记:
一部电影的灵感是如何产生的?何时产生的?而又何处去?其过程是不连贯的还是伪装的?这要怎么说呢?我不想说明任何事物,只想表现出他们。前一段时间,听到老人死了的消息后,我只有对这个老人的一个模糊的感觉,半途而废的笔记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怅然,满怀内疚,迷乱而苦恼,一脑子的回忆与预感。这个感觉锲而不舍地坚持着:要两个不知道为什么命中注定在一起的小人物做一趟旅行…… 主题是广泛的、大家熟识的,是会被老百姓关注的,但在影视剧里却那么少见,很少有对一老一小的题材这样角度来表达,这也是吸引我写出这个本子的原因。我相信我之所以愿意写这个戏,是因为我热爱上故事中这两个人物,她们是那么活生生的,捍卫自己的同时又愿意妥协。有抗争有温情有孤独同时存在,两个人夹杂不清的关系,可爱的行为,让她们倆不知不觉的从各自的“边缘性” 潜移默化地观望彼此——对一个人与人彼此信赖的清澄世界的悲伤期望,还有这一切的不可能及错置。对我而言,称这两个人是现实生活中具有“边缘性”恰是界定她们的最好方式。因为她们各自都是单独的,不被注意的,无足轻重的生命。我想,她们倆跟现实之间的关系,都是模糊的,对她们而言,一切都很新奇,因为陌生,从来没有见过,没体验过,出现在她们眼前的世界完全不具有企图,意义,没有逻辑和既定符号,只是一场生活中的表演。故事有着非常明确的关注意义,但它的关注意义绝不是说教,如果创作者好心好意告诉观众自己要表达的思想,观众不但不感谢你,反而嫌你多嘴多舌,是让他们从看故事发展来体味创作者们传达的内涵。整个片子的调子相对也偏重于深重、传统、内敛、低调,但有些细节却是有趣、激烈、隐藏热情的。
2004年3月筹备;5月开机;整部影片历时一年半时间;在投资很低的情况下;捕捉到了真实的雪景;雨;及落叶枯黄的珍贵镜头。在拍摄其间;84岁的金雅琴老师的一次意外滑倒;头捕重重地摔在石头地上;可是把剧组的上上下下吓坏了;幸好有惊无险;但还是停机20多天;7次的开机及关机;见证了分季节拍摄的困难及忧患。
拍一部《我们俩》,让两个不知道为什么命中注定在一起的小人物做一趟旅行
关于马俪文
在中国的影视圈内,女导演的人数很少却引人瞩目,她们用女性的顽强和细腻创造出独特的影视作品。马俪文对拍电影的执着,在中国的影视圈内是很出名的,她在五年的时间里,拍摄了两部小投资的影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和《我们俩》。
2001年,马俪文导演了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是根据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张洁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讲述了一位事业成功的中年女作家诃回家看望八十多岁高龄的老母亲,发现她突然衰老了。大夫告诉诃,她妈妈脑萎缩得厉害,要多锻炼,诃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励妈妈锻炼,终于在一天早晨发现妈妈死在跑步机上。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母女间的感情真实、动人,影片充满了极其普通又非凡的生活情趣,两个女人一台戏演得耐人寻味,这部影片获得了2002年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优秀华语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除此之外,该片还在国内外先后获得15个奖项。
马俪文 擦出光芒的平淡(7)
影片《我们俩》讲述的是一位住在四合院里孤独的老太太,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学生租住其中的一间小房子,从此老太太平淡如水的生活发生了变化。起初她们经常为生活琐事争吵,而有一天,姑娘真的搬走了,老太太又感觉生活空荡荡的。再后来,老太太的孙女占有了那个四合院,老太太被送回了农村,很快便去世了,给年轻姑娘留下了难言的哀伤。前不久,《我们俩》在的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在此之前,还在第18届东京电影节上获奖,并大受好评,由日本七家权威媒体的资深影评人组成的民间评审团,给影片打出了31颗星的高分,(满分是35颗星),超出了所有参赛影片。
关于电影故事,马俪文自己的概括是:一个景,两个人,四个季节。在一处被社会、家庭、环境遗忘的四合院,一位老太太孤独地住了一辈子。然而,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年轻女学生租住其中一间小房子后,老太太平淡如水的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马俪文说:“影片拍摄历时一年半,片中的四季都是真实的四季景观,而不是摄影棚做出来的。我用了最笨的方法。”为了找到她心目中的女学生,马俪文跑了北京多所高校,最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食堂外相中了当时还念大一的女生宫哲。“我追求小中见大。”惯于拍低成本影片的马俪文说,“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有话好好说》,都是很小的事纠缠出来一连串的事件,所以说,‘小’不一定就没意思。”作为导演兼编剧,马俪文坦言,《我们俩》中的人物,确实有自己的影子,她甚至连给女配角取的名都是“小马”。
马俪文说,拍摄每一部电影时,她都有那种被吸引,被折磨,跃跃欲试的感觉。而且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第一部片子她从1996年开始筹备,改编剧本,找投资,直到2000年才拍成,其间的辛苦、等待;让马俪文终生难忘,就因为热爱电影,她才如此地坚定执着。对于马俪文这样的新手,又不是电影学院的科班出身,很难找到投资,她用诚意打动了所有的人,特别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感情变成电影的女作家张洁。马俪文说:
“刚开始出道的时候,你很难获得大投资,这是不可能的一个现实,第一部电影那么点钱,我就折腾了好几年,它可能有一个被认可的(过程);我觉得我刚出来,我肯定是一步一步来,找我合适的,熟悉的,拍电影是最没有目的。”
在中国的影视圈,女导演是非常少的,因为女导演通常要有强悍的性格,强壮的体能,还要有吹毛求疵的习惯,马俪文说自己身上并不具备这所有的一切,她认为当导演应该是随性的一种表达,是思想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是把自己珍藏的一段记忆变成影像,自然地呈现出来。
为了拍电影,马俪文经历了许多磨难,走了很多弯路,至今还是单身一个人,她有时也羡慕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女人。但她天生就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很难放弃自己的理想。好在她现在心态平和多了,把成名、成功看得平淡了,她现在把拍电影当成一次经过,一趟旅行。
贾樟柯 最富洞察力的铁拳(1)
贾樟柯,出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2000年作品《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
作品列表
电影:
《小武》(1998年)第四十八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大奖、最佳亚洲电影奖,第二十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大奖——金热气球奖,第十七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大奖——龙虎奖,第三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大奖——新潮流奖,比利时电影资料馆九八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第四十二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站台》(2000年)
《任逍遥》(2002年)
《世界》(2004年)法国南方基金大奖
记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