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是作为反面教训解释的。
最终,有人认为是佛帮她解决了女人做皇帝的问题。实际上也没有,只是表像,是自欺欺人,也未能达到欺人效果,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近年来有的学者专门研究武则天和佛的关系,如果作为学术去研究,探讨佛教和佛化在武则天那一段的消长、与武则天的关系等,都是满有价值的。但是,如果用玄机、玄虚去说武则天由于佛缘才当上了女皇帝,似乎是佛让她当了皇帝,或说代表佛当了皇帝等,那也真的太玄了。
其实武则天并不信佛,对“三教”她都不信,只拿来当工具用。她是个非凡的政治家,不是个“三教”的信奉者,也不是“三教”学者,只是拿它们做某种对自己都有利的宣传,以达到政治目的。从认知的角度看,武则天对“三教”化都能达到一定水平。她聪明、好学,也有条件学到。幼年读书,在后宫的学馆读书,那里有的是书,一泡十几年,多是儒家的书。她读的儒学书,用来考个进士估计没啥问题。她、徐惠、长孙皇后、上官婉儿等,都是唐代著名的人、诗人,都有作品传下来。武则天自己撰写稿、诗稿、诏书,数量很大。她组织编写的书更多,“三教珠英”、“弘尚艺”,于斯为盛。她自撰《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虽难考订她自己亲笔者数量,有些是元万顷、崔融等人代笔,但总数一定不少。这些作品多是儒家内容的,就是诗也算儒家的,因为儒学是取仕的基本教科,包括诗赋写作。所以,说她是个大儒学问家都不为过。但是,她不是儒学家,虽然也拿自撰的、组织人撰的《臣轨》《烈女传》《女则》等教育别人,但是她对传统儒家信条格格不入。她一生都同儒家作争斗,朝大臣、诸儒正是用传统儒学和儒家传统整治她,扼杀她。她也能用儒家经典、信条当工具反击他们、保护自己,玩假正经,她也不亚于那些道学先生。但,她不是儒家代表和儒学大师,她是利用儒学为自己的政权和政治服务。
道教是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自东汉产生后一开始就附会从事,化蕴涵颇低。创教人张道陵、张角本性张,却拿先秦老聃,即老子《道德经》为经典。连这位相师爷的姓名也搞不清楚,其道义玄而又玄,以后走向谶纬、阴阳、符示、服丹等迷途。对道教的一套,武则天更是运用自如,泰山封禅回銮途拜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那里附会老子李姓,和李唐是一个姓的原因,想以此取得李氏宗室和朝野的信任。她做女皇帝的宣传,拜洛受典、称符瑞、走明堂、尊谢昊天等等,全是借助道家的符瑞、谶语。她虽然因弄不明白(谁也弄不明白)或许也相信一些,她也在后宫搞过“求巫祝厌胜”。但是,她对道家那套骗人的法术把戏主要还是利用,没有真正陷进去成为法师或信奉者。
对于佛和佛学,她涉猎得多一些,但没有儒学多。她的母亲信佛,对她幼年有一定影响。后来感业寺被迫落为尼,为打时日读了不少佛典。以后做了女皇帝,重修白马寺,组织译佛学经书,都和唐代佛教在国的兴盛有关,她的行动又进一步促使佛教的进一步兴盛。尤其是她做女皇帝在佛经里找到的根据较多,她得益于佛教经典。但是她自己知道,她以佛典里的某些东西作为女人当皇帝的根据,是借助、是附会,别人也知道。所以,她不信佛,也没代表佛来统治天下,只是利用。
利用佛经上的某些东西暗示她是转轮女身,就是说她原本是佛,是佛转化而成的女身,就是佛祖派她到人间称帝的。她读过不少佛经,记得有这样的记载。于是,她让大和尚薛怀义去找。
这个薛怀义此时已经是好几重身份了,应该介绍他几句了。武则天受益于薛怀义,但也受害于薛怀义,人们辱骂她,其主要是和薛怀义“”。这个问题很复杂,极难说清楚,男女的事都极难说清楚,尤其对那些真假道学先生。
薛怀义,原名冯小宝,是陕西雩县(今陕西户县)人,多才多艺。是一个精通建筑和雕塑、医术,并会武功的人。垂拱二年(686年)《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托言怀义有巧思,故使入禁营造。补阙长社王求礼上表以为:‘太宗时有罗黑黑善弹琵琶,太宗阉为给使,使教宫人。陛下若以怀义有巧性,欲宫驱使者,臣给阉之,庶不乱宫闱。’表寝不出。”'《资治通鉴》,卷o,垂拱二年四月。'
这个记述的背后已大有章。章在于王求礼已知道薛怀义同武则天的关系,仍公然上表给武则天,要把薛阉为给使(即太监),从而说明宫大臣、后宫人等已无不知太后与薛怀义之间的事,已是公开的秘密。那么王求礼还要把薛怀义阉割,而武则天竟也容忍了王求礼,把他的上表留不就完了。王求礼若是换个年代,如换到宋朝以后,他胆子再大也不敢上这样的表,比如换上慈禧太后,他是活不过当天的。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唐代的开放、女人的开放、男女关系的开放,已达到相当的程度。高祖、太宗的公主跑到社会上找男朋友、养男宠已不在少数。因此,王求礼才敢上表;武则天也能容忍。
薛怀义(当时还叫冯小宝)就是高祖的女儿千金长公主给武则天介绍的,许多小说、故事之类写得风风云云,情节随意设想,其实在唐宫已不算个事。现在的作者抓住这些事努力去写,以为怎么样,不过是对唐朝社会风气不了解,少见多惊而已。所以,有人想像既然是千金公主介绍的,那么千金公主怎么样呢?千金公主同冯小宝的关系又怎么样呢?管他们怎样干啥呀,反正千金公主把冯小宝介绍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也看好了冯小宝,武则天很感谢千金公主,把自己的宝贝让给了自己。差一些的千金公主不敢介绍,武则天也不能要,她是实际的女皇帝,什么样的男人找不到?所以,冯小宝是个出类拔萃的男人。
从薛怀义后来的表现,先说好的表现。前面介绍的设计、监理、实地参加修建的明堂,就已说明他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当时宫里是找不到的,明堂不是一般宫殿设计师可以设计出来的。他的医术也很高明;还会领兵打仗,他曾受派为大元帅出征杀敌。
武则天很喜欢他,赐其名怀义。让他与驸马薛绍合族,薛绍和太平公主就给他叫“季父”,就是叔父的意思。于是,冯小宝就成了薛怀义。
认识过程,武则天知道这个冯小宝善“巧思”,当时的人是看不起“巧思”者的,历史献若遇到会明创造的技艺者,就用“巧思”这两个字。但武则天不在乎,就让他主持重修洛阳白马寺,修好后就让他剃度为僧,让他做了白马寺的主持,宫的一些建筑设计等,也都交给他去负责进行。直到委他负责建明堂,更表现出他凡的科学艺术才能,让群臣大为吃惊,更让武则天心花怒放,给他大将军、梁国公的封赏。
薛怀义净是在关键时刻帮了她。如今她又要薛怀义到佛典上为她找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告诉了薛怀义的大体方向。于是薛怀义回白马寺,组织最有学问的高僧查找,找不到编也得编出来。
找了好几天她未找见。薛怀义又以白马寺主持、大将军、梁国公的赫赫身份,命令各地的僧人全部投入查找工作。后来是魏国东夺天智(提云般若)译场的法明和尚,在北凉昙无谶所译的《方等大云经》,现两段关于女人当国王的**。这部经书又称《大方等无相经》《大云无相经》《大云密藏经》。
该经书关于女人当国王的**共有两处,一处是第四卷的《大云初分和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那段**是这么写的:
宣说如是大云经典,时彼城有王名曰火精进龙王,王有夫人名曰护法。……尔时佛告净光夫女:“且待须臾,我今先当说汝因缘。”是时净光天女闻说己,即生惭愧,低头伏地。佛即赞言:“善哉善哉夫惭愧者,即是众生善法衣服。天女,时王夫人即是汝身,是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无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所统领处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姿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是时王者。
这段**大意是佛祖告诉净光天女,王的夫人就是你的前世。因为你听过《大涅槃经》,你才能成为天女,又学到了很多佛法,才转世为王,得转轮王四分之一的国土。你尽管是女身,但已是菩萨,可以称王了。
这段**说的还很隐晦,经书的第六卷《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余》,说的就更直接明白了。说南天竺有个叫无明的小国,王城叫熟谷,国王叫等乘。等乘的女儿增长,聪明美丽,又遵守佛律、精心修养,受到人民的尊重。正因为有了增长的礼佛,所以全国年年五谷丰登,人口繁盛。国王死后,人民便拥载增长为国王。佛祖释迦牟尼对净光天女说,这增长女王就是你的身,你数度轮回得到了最上乘的佛法,故让你以女身王国土'参见:王志平、吴敏霞:《武则天的佛缘》,第9—o页。三秦出版社oo5年版。'。
薛怀义把找到女人当皇帝的佛经根据呈给武则天。武则天当然高兴,比东都出现个明堂还高兴,什么女人不能当皇帝?都是儒学经典在欺负国女人,她治国实已三十多年,成绩这么大,诸儒们仍说女人不能当皇帝。现在,就拿佛经当经典,进一步解释出国的女人,就是她武则天这个女人,是佛祖让她做女皇。
《大云经》就那两段话,哪有武则天的名字?北凉译出的《大云经》,那时武则天还没出生呀于是,薛怀义找到法明等高僧,重新释注《大云经》,在释加上疏解,把经和疏混在一起,重新排版印刷,为武则天问鼎社稷做篇大章。
法明等高僧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大云经》新版经疏合编整理本。于是,此后国佛典里出现了又一个版本的《大云经》。有些后世史籍现了这个问题,便说《大云经》是一班和尚为武周**而伪造的佛典,直市得经书佛典版本官司打不清。
法明上表进呈新版《大佛经》,呈表直接说武皇太后是弥勒佛转世,转世目的就是来世间做“阎浮提主”(即大地的主宰)。新版《大云经》还出现许多关于武则天做皇帝的谶语,如“火德王,王在上戈”,意思是火德为王,而王是“止戈”,止与戈合起来就是个“武”字,即武(则天)就是王。还有:“武兴圣教,国之大珍”等等,都暗示武则天是当今天子。
武则天终于在佛典里找到了女人做皇帝的根据。她把《大云经》颁行天下,并敕两京及各州兴建寺院珍藏《大云经》,使高僧登座讲解。参与注疏的法明等人。皆赐县公爵位,赐尊贵的紫袍袈裟。于是,两京和全国各地修建大云寺一时成风,武则天为佛祖派遣、由弥勒佛转世的神话传布到全国各地。她应天之命、应佛之命做女皇的时机成熟了。
自《大云经》颁行天下,全国上下皆以武则天和弥勒佛转世为话题,充溢着神秘的颂扬声。武氏外戚们更加紧活动,罗赏羽拥戴武则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o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百姓九百人汇集神都洛阳,叩阙向武太后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估计是人数太少的原因,还不像个请愿的样子,几百人请愿,哪能推举一国之君呢。所以,请愿的结果是“太后不许”。但傅游艺马上被提拔为给事,由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级半。这已表示出,太后“不许”是假,而暗示要搞出个规模来。很快,大型请愿活动果然出现了。朝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涌进洛阳、涌往宫门,一下子汇集了六万余人,都一起请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这个形势,也上表请太后赐姓武,不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连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齐说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许多人说,有大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立在宫旁的梧桐树上,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有更多的大臣随声附和,有几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应天命,请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则天明知朝臣在说谎,她也在心替这些人可怜,读圣贤之书,光天化日之下,造出这等谎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几何时,他们还攻击女主临朝,为祸国家,如今齐声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争着喊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请求,那就不客气了。本来么,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九月庚辰,武则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请求,群臣欢声雷动,似乎他们久盼的皇帝终于要临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气爽的神都洛阳,迎来了新皇武则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万里。在万众的欢呼声,武则天登上了则天门楼,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龙袍,迎着初开的朝阳,向万民颁诏,自己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为“圣神皇帝”'颁见《全唐》,卷第67—674页。'。同时宣布: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递转为皇孙。
宣布完毕,欢呼的声浪再起。这是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隆重而辉煌,永载史册。至此,武则天终于一步步登上了皇权的顶端,成为国的第一女皇。武则天仍高高地站在则天门上,向激动的万民挥着手,金风抚着她,不断吹动着她的宽大龙袍,朝阳映着她激动的面庞,仍然是美丽而生动。有谁能相信,他们欢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没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则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庙,追尊周王为始祖皇帝,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为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为康惠皇后。原来,古史记载: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时,其最小的儿子出生时,手掌心的纹路极像个武字,故平王赐幼子武姓。所以,武则天以平王幼子为自己的始祖,自然王又是更早的始祖。始祖武姓继承的周朝,故应改唐为周,史称武周王朝。接下去追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皆为皇帝和皇后。
追封祖先之后,又立侄儿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立从侄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千人皆为郡王。另立兄长的六个孙子为郡王,诸如姊皆为长公主'《资治通鉴》,卷o4,天授元年九月。'。
新王朝的央枢机构领导人以宗室和亲信控制各要位置,并按为登基立功大小安排座次,以保证新王朝的稳定。以武承嗣为昌左相,岑长倩为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秦客为检校内史,给事傅游艺、岑长倩、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侍御史来子等皆赐姓武。其,为武则天登基立功最大的傅游艺,在一年连升四轮六级,由九品的青衣或为七品的绿衣,再升为五品的绯衣,终升为三品的紫衣(以服饰色彩论品级),时人谓之“四時仁宦”。宗泰客也因劝武则天“武周**”,故为内史。
在非常时期,为加强各地方的稳定,了解地方官员、民众对“武周**”的态度和反映,武则天迅派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