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秦安县农业农村局姬芳明 > 第131章 第一三〇章 倭寇来袭(第1页)

第131章 第一三〇章 倭寇来袭(第1页)

宣和五年八月廿三,开封城内,秋风微凉,清晨的宫城笼罩在一片晨雾中。大宋朝廷的气氛却如往常一般紧张忙碌,各个部门的官员们早已在宫门前排队,等待着上朝的钟声。

位于御书房内,宋徽宗赵佶正端坐在桌前,目光沉静地翻阅着奏折。他的身旁,宰相蔡京也在仔细浏览着近期的地方报告。忽然,蔡京的目光停在了一份来自明州的急报上,眉头微皱,递给了徽宗。

一封来自东南沿海的急报传入了赵佶的手中。这封报告由明州知府倪文英和昌国县令史才联名上报,内容简洁而沉重。

「陛下,这是明州知府倪文英与昌国县令史才的联名奏报,称定海军遭倭寇洗劫,昌国县城已然守住,并成功驱逐了来犯之敌。」

报告内容写道:明州定海军近日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数十艘倭寇船只趁夜色进犯,定海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倭寇得手后,不仅劫掠了昌国县附近的村镇,还一度逼近昌国县城。然所幸昌国县令史才调集全县守军死守县城,最终在明州知府倪文英的支援下,成功将倭寇逐出境外。尽管如此,定海军大营与水寨已损失殆尽,军力几乎全军覆没。倪文英和史才在报告中详细描述了战斗的惨烈程度,强调了地方力量在这种突袭下的艰难。

赵佶接过奏折,目光在上面游走,神色逐渐变得凝重。这一消息让他不禁感到意外,近年来,倭寇虽偶有骚扰,但并未有如此大规模的袭击行动,更不用说能够威胁到宋军的水师。

「倭寇?」赵佶沉思着,目光中闪过一丝怀疑,「此事不寻常,朕记得定海军的明州水师向来精锐,有五十艘以上的千料大船,怎么会在短时间内被击溃?倭寇有这么大的实力?」

蔡京听闻此言,也感到事有蹊跷,但他惯于揣摩上意,立刻接着说道:「陛下所言极是。倭寇虽猖獗,但向来都是小股行动,岂有能力对付我大宋精锐的水师?老臣以为,这事恐怕不止表面这么简单,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赵佶的目光从奏折上移开,望向蔡京,眼中流露出几分探询之色。他清楚蔡京的谋略与远见,也相信他的判断。

「那依蔡卿之见,朕该如何处置此事?」赵佶问道。

蔡京稍加思索,低声回道:「陛下,倭寇之事恐怕是个借口。明州地处海隅,地方势力复杂多变,倪文英与史才此时的奏报,似有意掩盖些什么。臣建议,立即派遣可靠之人前往明州彻查,同时召集临近州县的守军,防备可能的进一步动乱。」

赵佶微微点头,心中已有决断。他从来都知道地方官员多有隐瞒,但这次情况特殊,事关朝廷的威信与地方的安宁,绝不能掉以轻心。

「既如此,朕即刻命人前往明州调查此事。」赵佶顿了顿,又补充道,「同时下令沿海州县加强戒备,务必保证地方安定,切勿让倭寇有机可乘。」

蔡京领命,随后赵佶挥手示意他起草相关的诏令,随即转向其他奏折,继续处理日常政务。但在他心中,已然对这次明州的「倭寇袭击」有所警觉。

这封报告大朝会时公布后,立即引起了朝堂的关注。蔡京身为当朝权相,迅速召集了一众文武官员讨论此事。

朝堂之上,蔡京坐在主位,脸色阴沉,手中紧握着那份急报。文官们低声议论着,有人认为这是倭寇入侵的信号,应该加强海防,也有人提议惩处失职的定海军指挥使郑梦龙。

一名武将站出道:「相爷,此次定海军失利,不仅仅是因为倭寇强悍,更可能是内部指挥不当。我们应当彻查此事,追究郑梦龙的责任。」

蔡京沉吟片刻,扫视一圈后说道:「明州地处海防要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岂能轻易失守?若真如报告所言,倭寇如此嚣张,朝廷确实需要采取行动。然而,朕对这次袭击的真相仍心存疑虑。倭寇自古以劫掠为生,但能如此精准地袭击定海军,似乎有些不寻常。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另一名文官补充道:「相爷所言极是。臣认为,这份急报可能夸大其词,意在掩盖定海军实际的战败。倘若真是如此,知府倪文英和县令史才也难逃干系。」

蔡京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冷意:「不管如何,明州不能再有失。传朕的旨意,立即派遣钦差前往明州彻查此事。若有隐瞒,不论官职高低,必将严惩。」

此时,一位资深文臣站了出来,拱手说道:「相爷,明州府城在海运要道之上,南北货物多经此地。若因倭寇之事扰乱了地方秩序,恐对整个江南的经济影响深远。臣以为,在派遣钦差之外,应考虑派遣军队前往加强防务,避免再生事端。」

蔡京微微点头,随即宣布:「着令两浙东路军配合调查,同时调集沿海驻军,加强明州防务。务必确保地方安定,不容再有差池。」

一切安排妥当后,蔡京将报告放下,冷冷地看向众臣:「无论背后真相如何,明州不可再乱。此事关乎朝廷威严,亦关乎沿海百姓生死。你们,明白吗?」

众臣齐声应诺,心中却都明白,这件事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倭寇袭扰。朝廷内部开始有了疑虑,而蔡京这一系列安排,既是为了稳定地方,也是为了掌握更多信息,确保朝廷在这场风波中的主动权。

而此时的明州城,依旧一片平静,似乎并未受到战事的影响。知府倪文英与县令史才,正对着眼前的书信反复斟酌着措辞。两人心中都明白,这一纸奏报不过是权宜之计,将朝廷暂时稳住,为他们争取更多的时间。

倪文英放下笔,看了看身旁的史才,叹了口气:「大势已定,如今只能看那位的决断了。」

史才点了点头,心中也明白自己已身处险境,今后恐怕再难回到开封,但也别无选择。他只能默默祈祷,眼前的这个局面,能够如计划中那样继续推进。

这份奏报,既是他们对朝廷的安抚,也是对自身命运的一次赌博。而背后真正的操盘者,正在遥远的普陀山,筹划着下一步的行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