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虽然不要束修费,可夫子的节礼啊!笔墨纸砚这些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后来就成了,全包笔墨纸砚。来的人多了些,又包三餐,管够那种。
发展到包住宿,最后还每人发两身统一的衣服。
最终只要适合的年龄来人就成,其他学堂全包,还是男女都收这种,才勉强收够百人。
就如此优厚条件,还有的孩童读着读着就辍学不来了,多方打听才知道,6-10岁的娃在家每天都能帮衬家里多多少少干些活,他们祖祖辈辈都是种地的,也没有读书基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些辍学的读书没有天赋,就是榆木脑袋,一边教一边忘,就连夫子也无解,读书就像上刑场似的,厌学情绪很严重,哪怕是家里人逼着来,这些人的解释是,哪怕我读了书以后还是要种地,那为什么要读书呢?
对于这问题,无解了。总不可能拿刀架在这些人的脖子上,逼迫他们送孩子来上学吧!
所以读书这事只能慢慢来,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不能急,这些人的认知有限,你跟那些人讲大道理也听不懂,只有先给路修缮通了,按照既定计划全县开展一次扫盲运动,让这些人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在加大教育这只出不进的投入,才可能能有效改善当前问题。
当然为了盘活这小镇的经济,君相濡也是砸了不少的真金白银的,记得第一次开办集市,也就四周较近寥寥无几的几庄户人家,拿了些吃不完放又容易坏的的菜蔬瓜果来兜售,当然也有充门面的托在摆摊,怎么数都是不足双手之数的摊位。
这回他就让君以沫秉持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论摆摊兜售的物品是什么都买上一些,吃的那就更加简单,直接包圆了,毕竟身后有一千张嘴能够替她分担压力,最多就是给大家加餐了。
经过这样等下个十天,摆摊的人多了一倍,君以沫又是豪横的买买买之下,让这些赶集摆摊卖东西的人都赚到些小钱钱。口口相传之中,定然更期待下一次的集市,果然第三次集市,摆摊人数又翻倍了,这回君以沫虽然是买买买,可不是雨露均沾的那种了,改成稍微拣选自己喜欢的物品了,对于那些以次充好,漫天要价这种摊贩坚决不买。
有开办三次集市的粗浅经验,召集县里的衙役们一起探讨所发现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大家相互查漏补缺寻找暂时还没出现的问题。
就在这磕磕碰碰中小型的集市,每隔十天热热闹闹的开起来了,虽然规模没有红枫镇那么大,君家兄妹坚信终有一天会达到那个规模的。
这不哪个原本偏僻的小镇现在已经扩建发展成拥有主街和十来家固定店铺的小镇,来往的人流量也多了起来,特别是和周围几个相邻的县城之间的物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
一切皆顺利,特别是钱粮足够的情况下,很多看起来比较棘手的事情都迎刃而解,又有蔺相如这位能臣的辅助,比芝麻官县令的能力,不可同日而语,真就是一切顺遂,所有发展事物静等秋收后开启。
小镇的规划图皆已经出来了,以县为中心,向四面修建平整的路,让村镇之间往来都能顺畅,两到三个村之间修建一所学堂,为下一步扫盲工作的开展打基础。
兴修水利,大力鼓励耕耘在合适的区域开荒种地提高粮食总量,在不适合的耕地的区域改种能开出香香鲜花的这种经济作物。
至于香皂作坊这事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已经培养出来数名熟练的人,已经寻觅到一处不错的位置,那儿在修建占地二十余亩的厂房,满足香皂作坊的日常空间。预估秋收后就能完工,先招百人,不仅仅是年龄有一定要求,还要能稍微识字的,其实就是倒逼这些人通过扫盲班的举措。
还有要求,三年内不能回家探亲访友,家属一月可以来作坊的会客室,由专人在旁监督下能够和家人相见一回,时间大概在一刻钟这样。当然这个举措就是尽可能保证香皂配方不外泄,经过三年时间,赚到的钱可能不足以支持君相濡的皇位争夺战,但是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没问题了吧!
当然这么多要求,那工钱肯定不低,只要通过要求,先付五两银子的安家费,按照岗位的不同,以后每月最低一两的月俸,最高可达十两。
随着香皂销路铺开,原材料供应的完善后续可能还会继续招人。
通过全方面发展,让治下百姓不仅仅是吃饱,还要赚到钱,更要读书明礼。
这次是月初的大集,不但吸引了锦城里的百姓来摆摊兜售物品,就连隔壁县城也有一些脑子活络的人也带着自家的东西过来分一杯羹。
锦城出动了所有的衙役巡街维护秩序,不仅仅是解决可能出现的纠纷,也疏导交通,维持四周环境。
甚至从军营里调了队持锐披甲的十人小队过来震慑宵小。
君以沫又是开心的买买买,现在的集市已经不需要她带动了,经过几月的发展,小镇居民或多或少都有点积蓄。毕竟陆续很多项目开工,到处在招人干活,只要不怕辛苦,赚些钱还是比较容易的,结算工钱的时候可藏有小心思的,不仅仅全是铜板也有米粮还有纸票。
有钱了就能带动小镇物品流通,交易的出现又会互通有无,这几个月锦城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都不为过。大家都在憧憬未来可期的日子,皆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