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到了骑兵速度提不起来的距离了,面对骑兵的冲击,长枪兵就能稍微游刃有余一些。
但这一路上,每走一步,都会有士卒倒下,而在这样的军阵中,一旦倒下,面临的不仅仅是箭矢造成的伤亡,还有己方士卒的踩踏,基本不可能留下性命来。
要么,中箭后继续坚持前进,要么,倒下后迎接死亡。
因此,在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作为代价后,魏延终究还是指挥着长枪兵,勉强保持着阵型,杀到了骑兵不好起速的距离。
这时候的郭淮,也在拼命的思考着对策。
不是骑兵不好起速的对策,这是战场常见的情况,因此郭淮很快就做出了应对——让骑兵采用骑射杀敌,一旦靠近长枪阵就退回,到了无法用骑射杀敌的程度,骑兵就后退,到后军重整队形,去加强对敌军两翼的进攻和冲击。
只要冲破了两翼车阵的防守,那么张溪带出城的这些步兵,各个都是待宰的羔羊。
至于正面,郭淮还有四千多步卒,以这些步卒的弓矢和短兵肉搏能力,来阻止长枪兵的前进就可以了。
郭淮真正担心的,是张溪的后手。
到目前为止,张溪的排兵布阵,太过于正常了,正常到是个将领都会采用这样的方式进攻,而且最重要的还是,这样的进攻,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郭淮不相信张溪这样的统帅,会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所以,郭淮相信,张溪肯定有后手。
于此同时,郭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西南侧的张飞军。
到现在为止,张飞军并没有做出任何动作,这是不正常的。
很显然,张溪是想用自己的兵力先吸引住郭淮的注意力,给张飞军团破敌创造机会。
可问题是,这个策略太明显了,郭淮也一直防着这手呢,手头上还有五千骑兵没有动用。
固然,张飞军数量极多,有两万余,但如果张飞军只是躲在车阵后面不出来,用弓矢杀伤自己的骑兵的话,那郭淮还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可一旦张飞军离开营寨和车阵的保护,出来野战。郭淮相信,自己的五千骑兵,肯定会给张飞一个教训的。
因此,郭淮一面指挥士卒应对张溪正面的强攻,命令骑兵加大对侧翼的进攻,一面还时刻关注着西南方向,张飞的动静。
而此时的正面战场上,魏延带领的长枪兵已经无法再前进了。
没有骑兵的骚扰,长枪兵的损失少了不少,但这时候的长枪兵,却已经被曹军的步兵近身,还是短兵相接了。
这时候的长枪兵,因为持枪过长,在军械上处在劣势了,很多士卒不得不抛弃长枪,改用环首刀厮杀整个长枪阵阵型已经散乱了,基本处在各自为战的地步。
这时候是绝对不能退的,一旦后退就会造成士卒溃散,张溪的中军立刻会受到冲击,从而一败涂地。
所以魏延依然在勉力的维持着阵型,靠着个人武勇杀敌激励士气,死撑着最后一口气不散。
但即便如此,张溪自己都不知道,魏延到底什么时候会撑不住,前军什么时候会溃散。
因此,张溪一咬牙,让姜冏带领自己的中军护卫两千人,去前军支援魏延。
必须维持住前军的阵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郭淮看到张溪动用中军后,有那么一瞬间,想要改变骑兵用兵策略,直接派出五千骑兵,突击张溪的中军,说不定这一战就这么赢了。
但。那个张溪,真的有这么无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