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日渐衰退,每年禁渔期,渔民收入大减,养殖业便是海岛产业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但要想做好,并不容易。
就算不考虑投入资金,仅仅思考具体种什么生物,怎么种,以及收获后的产品销往哪里,怎么保存,都是难题了。
丹舟岛也不是没人想过发展养殖业,但效果都不佳。
一开始也曾种过扇贝,鲍鱼,裙带菜等,最终都相继失败了,而传统的海带养殖,经济效益平平,和其他地区的养殖区相比,规模小,产量低,没有丝毫优势。
收益远不如预期,甚至都没赚回本金。
老板早就想找人接手了,但都知道这个情况,没人敢接盘烂摊子,结果陈岁桉一毕业就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
一开始,村里人都不理解他,放着一线城市好好的高薪工作不做,要回偏远海岛创业,赚的钱都搭进去了,还欠下一屁股债。
好不容易走出海岛,又把自己给一脚踹回来。
但陈岁桉没在意,不顾旁人劝说,坚持自己的想法,请来了专门的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最适合的养殖品种,这才把目光投向了贻贝养殖。
养殖的头一年,贻贝养殖技术不够成熟,陈岁桉天天都往养殖场里跑,住在场里也是常有的事,海面上的一间简易小屋就成了他的长期落脚处,那段时间,他整个人也憔悴了不少,但好在,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总算在育苗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整个产业走上正轨,终于跨入了盈利模式。
今年是他搞养殖的第三个年头,投入的资金也有了回报,开始赚钱,产业链越来越完整,给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陈岁桉便向政府申请了扩大养殖规模,在原有的基础又扩大了几千亩。
陈岁桉站直身子,看向眼前的海水牧场,成就感满满,笑着说:“走吧,带你去看看。”
比起盈利,陈岁桉接手牧场最主要原因是为了促进海岛发展,给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大家过上好日子。
他站在苏南枝面前,替她挡住了太阳。
苏南枝看着地上的阴影,想着他讲述的故事,百感交集,抬起头,对他回以一个最灿烂的微笑,说道:“好啊!”
不仅惊讶于他的魄力,也赞叹他的无私。
轻描淡写几句话,概括了他的创业过程,只字未提遇到的各种困难,但苏南枝知道,这远比想象中更为艰难。
她做过几个宅基地改造项目,深知乡村振兴之路漫漫,毅力与远见缺一不可,绝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曾经的不易早已成为过去式,等待他的定是光明的未来。
他伸出手,扶苏南枝起来,语气轻快,说道:再带你体验一下海钓。”
她撑着他的手臂,站起身来,拍拍屁股上的灰,站在他身旁,和他一同眺望眼前这给丹舟人民带来生活希望的海上牧场。
站在礁石上,放眼望去,海面上彩色浮标星星点点,上下浮动。
布满浮标的海面,尤其点缀着繁星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