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汴京 什么意思 > 第110部分(第3页)

第110部分(第3页)

……

司马光匆匆离去了。一位伟大人物的消失,导致了一个时期龙蛇相争的混乱。

崇政殿说书程颐主持丧事,置灵柩祭堂于董太师巷司马光的府邸,也许出于对司马光的尊敬,也许出于展示“理学”的风采,也许出于某种不可知的原因,程颐竟以古礼始终丧葬。以古礼敛体,用锦囊裹司马光之身;以古礼制棺椁,依诸侯制,棺厚五寸,榔为三重,皆用松木;以古礼殡葬,依诸侯制,殡为五日,葬为五月;以古礼行哀,祭曲招魂,葬曲挽歌;以古礼服丧,哀子著斩丧之服,居三年之孝。

朝臣闻知,议论纷起,善者赞其复以古礼符合司马光的初衷,恶者斥其复以古礼糟践司马光的心志。

九月六日,一场纷争在司马府邸的门前发生了。

是日,是司马光病逝的第六天,是开祭的日子,也是神宗皇帝赵顼的灵牌放进宗室明堂的日子。

早朝之后,群臣明堂祭把,在庄穆隆重的礼典中,和着礼乐,完成了先帝赵顼灵牌的定位,朝廷颁布大赦天下之诏,算是先帝赵顼最后赐给人间的恩典。群臣欢呼,以吉礼完成了“明堂祭祀”。

“明堂”礼毕,时已巳时,苏轼、苏辙与同辈官员二十多人,急忙奔向司马光府邸祭吊,欲凭棺哀思,忆昔日之谊,叙难舍之情。

他们行至司马光府邸门前,见程颐、朱光庭、贾易立于阶上,神情森穆,默然无语。

苏轼等正欲拾阶而进,程颐举手阻之曰:“《论语》有语:”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公等方歌朝廷大赦吉礼,非’哭则不歌‘之义,不可入!“

这也是“古礼”吗?群臣驻足懵了。程颐拱手为礼:“请公等返回,明日斋戒来祭。”

苏轼心愤而戏谑:“古人但云‘哭而不歌’,并没有说‘歌而不哭’啊!正叔熟记古人之言,只可惜闹颠倒了。先古礼而后吊唁,于礼何害?”

程颐语塞,张臂拦阻,怒吼道:“子瞻强词狡辩,猥亵古礼!”

苏轼亦怒吼:“燠糟鄙俚,你那是枉死市叔孙通所制之礼,糟践君实之心志、辱没君实之人品道德啊!”说罢,推开程颐的手臂登阶欲入,在旁的朱光庭、贾易援程颐出,苏辙、吕陶等人亦援苏轼而上,口舌相讥,争吵声起,此时,司马康率领家人披麻带孝而出迎,程颐见状,把满腔愤怒撒向司马康:“孤哀子若真行孝,当依古礼悲恸哀绝,居室思父母劬劳之恩,不可因受吊而废哀!”

司马康惘然,进退不得。

苏轼亦怒,正欲出语抗争,大内宦侍尖利的唱引喝道传来:“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驾临祭吊!”

苏轼、程颐和群臣们抬头望去,太皇太后的飞凤轿辇、皇帝的雕龙轿辇,在一队禁卫士卒的蜂拥下向前涌来。群臣急忙跪倒迎驾。

司马康跪倒在最前面,他的左边是苏轼,右边是程颐,他低头左右顾盼而心底惊悸:“这就是朝臣们议论的‘洛党’、‘蜀党’吗?朋党之争开始了。”

篇二十一 常州

苏轼豁达镇定地走着他坎坷人生中最后一段路程 病榻留别,他清清爽爽地离开了人间 《荔枝叹》——一首凄怆雄浑的史诗

一晃,王安石、司马光病逝十四年了。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二十三岁的皇帝赵煦病亡,庙号哲宗,因其无嗣,他十九岁的弟弟端王赵佶继承了皇位,与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起用韩忠彦(韩琦之子)为左相、曾布为右相、李清臣为门下侍郎、蒋之奇知枢密院事,大赦“绍圣”、“元符”七年间被贬被罚的“元祐”朝臣文彦傅、王珪、司马光、吕公著、吕大防、韩维、范纯仁、苏轼、苏辙、范祖禹、刘挚、程颐等三十三人。贬逐宰相章惇为武昌军节度副使,潭州安置,复贬雷州;贬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出知永兴军,复贬提举杭州洞霄宫;贬尚书左丞蔡卞(王安石之婿)于池州。帝王更换,党争依然,大宋王朝又开始了新的一轮折腾。翌年改元为“建中靖国”。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六月十五日西时日落时分,江南运河河面,从润州码头漂出一条客船,逆流荡波,缓缓而行。在晚霞映红的粼粼水波中,向常州驶来。

船头上坐着一位风尘染衣的老人,十四年不息不离的苦雨寒风,已染白了他的须发,折弯了他的身骨,吹凉了他的心怀。他病恙初愈,神情憔停,望着);D流不息的红波白浪,似乎凝住了神思,沉浸于这十四年来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回忆之中。他闭目凄然,口中喃喃地吟出一首告别以往的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位老人就是“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从儋州大赦归来的苏轼。

苏轼去年(元符三年)五月接到朝廷“以琼州别驾,安置廉州,不得签书公事”的诏令,六月十七日即与儿子苏过乘船离开儋州北返,七月四日到达廉州。居屋未定,又接到朝廷“改任舒州团练副使”的诏令离开廉州而行,九月下旬途经广州,儿子苏迈、苏迨率妻室儿女至广州迎聚。劫后的天伦之乐,使苏轼悲喜交加,特别是几个孙子苏箪、苏符、苏箕、苏笛、苏筌、苏筹的萦绕膝前,更使他感到喜从天降的满足。可秦观少游卒于藤州、范祖禹卒于永州的消息几乎是同时传至,残酷地粉碎了苏轼宽释的心境,他连日沉默,“同贬者死去大半,最惜淳甫、少游啊!”十一月初,他带着家人二十多口,前往舒州赴任。行至英州,再得朝廷“复朝奉郎、提举成都府工局观,在外州军任便居住”的诏令。“任便居住”,标志着朝廷将不再起用了,他心境坦荡而茫然:居住何处啊?常州?舒州?真州?江南风光,山青水秀,足颐余年。但弟弟子由从颖昌来信邀居,信中并有“桑榆未影,复忍离别”之语,他的心又移向颖昌了。可颖昌地近京都,可居宜住吗?他一时难以决定,便吟着“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的诗句,带着家人过大庾岭,经南安,逗留虔州,重游庐山,过九江、湖口,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月至润州。常州老友、冰华居士钱济明专程至润州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