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虽成功吞韩,然局势远未平稳。在韩地,部分被解散的韩军旧部心怀怨恨,暗中串联,妄图复国。
他们与一些韩国遗老遗少勾结,在郡县中散布谣言,蛊惑人心,声称赵国定会横征暴敛,将韩地财富搜刮殆尽。
一些偏远地区已现小规模的叛乱迹象,当地官府疲于应对,不时有官员遇刺或被劫持之事发生。
同时,赵国国内亦因吞韩之战产生诸多矛盾。
那些曾支持战争的贵族世家,期望在战后能获取更多封地与财富,然赵国新得韩地,需休养生息,资源分配难以满足其贪欲。
他们对赵王及朝中主政大臣渐生不满,朝堂之上,明争暗斗日益激烈。
而民间因大量兵员征调与物资消耗,百姓生活压力大增,怨言颇多。
周边各国对赵国吞韩之举反应不一。魏国本就与赵国接壤,见赵国势力大增,深感威胁。
魏王密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同时遣使联络齐国与楚国,意图组建反赵联盟。
齐国朝堂对此争议颇大,一些大臣认为应与赵国修好,共分天下之利。
而另一些则担忧赵国野心无度,主张联魏制赵。
最终,齐王决定暂作观望,先加强自身军备,提高齐国在未来局势中的话语权。
楚国则态度暧昧,一方面,楚国内部贵族势力忙于争权夺利,无心外顾;另一方面。
楚国亦不愿见赵国一家独大,其在暗中支持韩国遗民的一些反抗活动,给赵国制造麻烦。
燕国虽与赵国曾有合作,但此刻亦对赵国的扩张心存疑虑,燕王加强了北部边境的防御,以防赵国在中原站稳脚跟后,挥师北上。
赵王深知内忧外患之严峻,遂召集重臣商议对策。
谋士荀况进言:“陛下,当下首要之事乃稳固韩地。可选拔贤能且公正之官员,深入韩地各郡县,推行仁政,轻徭薄赋,以收民心。同时,加强对韩地的军事管控,增派驻军,建立严密的情报网络,及时察觉并扑灭叛乱之火。”
赵王点头称是,当即任命赵奢之子赵牧为韩地总督,总领韩地军政事务。赵牧到任后,一方面颁布大赦令,除参与叛乱的核心分子外,其余一概既往不咎。
另一方面,他亲自巡视各地,开仓赈济灾民,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恢复农业生产。
为增强韩地百姓对赵国的归属感,赵牧还在韩地广设学堂,教授赵语与赵国文化,选拔优秀的韩地子弟入邯郸为官或求学,促进两地人才交流。
在赵国国内,赵王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污腐败与结党营私之徒。
他设立御史台,专门监察百官,凡有违法乱纪者,不论出身贵贱,皆依法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