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有许多个名字,每一个被族群所吞噬,被族群所毁灭的文明都会为族群取一个名字,这些名字大多会在时间的长河中缓慢流逝,而这一次,族群的名字被定名为:索林虫群。
这个名字似乎来源于族群所登陆的树的名字,而作为族群意识的承载体,那颗血肉恒星,则被称为蜚,本来蜚就是族群整体意识的具象化个体,族群即蜚,蜚即族群,被分开来说明的情况,还真是少见。
蜚提前派来这座岛屿探查的手已经将这座岛屿上的文明概况探查了个七七八八,蜚也收集到了祂想要的数据,于是祂降临了那一座岛屿,用强大而又凌厉的攻势击溃了岛屿上文明的防御。
在与文明的决战中,蜚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那个岛屿上的文明直接拿一棵树砸了过来,蜚在承受树毁灭时绽放出来的无尽光芒中,似乎感到了族群记忆深处,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不过蜚的求生欲大于了自己的求知欲,在被树烧死之前,祂选择了离开树的爆炸范围,之后修复自身和忙于收集果实上的资源,也让蜚逐渐的忘记了这件事。
这座岛屿上的文明并没有被清理干净,在决战失败后,他们选择乘坐自己改装的树逃往了另一座岛屿,蜚深知斩草不除根的后果,在快速的将岛屿的资源收拾干净后,蜚前往了下一座岛屿。
那一座岛屿族群本来是不想去的,因为那一座岛屿稍微有些大了,大型的岛屿上面一般文明的实力也会更强,甚至出现族群无法应付的对手,不过蜚必须要对自己痛下杀手的文明进行斩草除根。
并且蜚也发现自己的逃亡路线规划似乎有些问题,祂不小心跑到了一个岛屿稀疏的海域,空旷的海域上只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岛屿,这里的岛屿密度太低了,并不适合祂逃亡。
现在也只能前往这座稍微大一些的岛屿,收集足够的资源后再一鼓作气跑出这片空旷海域。
所幸的是,前去探查的手发现这座岛屿上的文明发展程度虽然都比较高,但都还没有到高等文明层次,并且还有一个发展方向比较有趣的文明和一个蜚比较厌恶的文明。
比较厌恶的那个文明蜚和它们背后的存在交手过好几次,都得不到便宜,所以蜚并不打算去惹他们,而其他的文明,蜚会去和那个比较感兴趣的文明的主脑谈一谈,然后毁灭他们。
这座岛屿上的文明并不算很团结,甚至还有想和族群合作取得权力的,在前期的合作完后,蜚就慷慨的赐予了他们死亡,背叛的人不值得利用。
之后的规划也还算顺利,会战中蜚虽然受了不小的伤,还导致了族群异常的出现,不过文明联军也被顺利击溃,之后就是等蜚恢复如初,然后将文明分开来一个一个的歼灭。
在蜚恢复的过程中,却收到了高等文明突破的信号,这个岛屿有文明成功完成了晋升高等文明的实验!
族群顿时如临大敌,族群虽然早在几十亿年前就完成了晋升高等文明,但碍于族群的存在形式,族群并不方便在高等文明之上继续前进,所以族群的总科技水平并不高。
面对处于战争状态的新晋高等文明,族群并不会占优势,所以必须要速战速决,还没等蜚完全恢复,族群就立刻开启了新一轮的会战,试图在新晋高等文明彻底掌握新科技之前就将它毁灭。
会战进行的十分不顺利,对方对族群的攻势也是见招拆招,双方打了个你来我回,不过好在蜚及时用空间武器废掉了对方的大杀器,暂时安全了。。。。。。吗?
突然在蜚身边出现的三棵巨大的树瞬间改变了会战的结果,蜚甚至被对方用各种方法暂时困住了,无法逃开三棵树的爆炸范围。
在三棵树爆炸的无尽光与热中,激起了蜚与族群记忆深处的回忆。
那是,族群刚刚诞生的时候,族群意识蜚还未形成之时。
族群演化于一颗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的“行星”上,这颗行星的体积十分的庞大,大到它的主星红矮星和它相比都有些相形见绌,不过奇异的是,这颗行星的引力场强度并不和它的大小匹配,和正常行星相差无几,所以才有可能支持生命的发育。
这颗行星的大气层十分的稀薄,只有一些谷地才会有浓厚到能够支持生命活动的大气,没有足够厚的大气层,即便是红矮星的恒星光也无比的毒辣,只要敢站在恒星光照下不就,它就会全身晒熟。
上面的资源也十分的稀薄,行星表面十分的荒凉,只有一些地壳运动产生的火山,才能喷发出营养丰富的有机资源。
没错,这颗行星的环境十分的恶劣,但却有其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行星的地壳运动喷出来的不是火焰与熔岩,而是营养液与有机质,正是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才能让族群这样的生命成功演化出来。
并且这颗行星虽然从主恒星中获得的热量比较少,但行星本身自带的地热能就足够的充足,让行星地表能够维持生命存续。
在这样奇特的行星环境下,一种生命凭空出现了,它们为了在稀薄的行星大气下呼吸和更高效的获取行星地热能,选择趴低自己的身躯,采用简单的多足行走方式,它们的外貌更像是虫子,这就是族群最初的模样。
行星上的有机资源基本全靠地壳运动带来的营养液与有机质,因为除了族群之外,这颗行星上完全没有其他的有机生命。
族群并没有机会思考自己为何会存在于这颗行星之上,自然资源的匮乏让族群的生存压力一直都十分巨大,为了更高效的利用行星上的每一点资源,族群演化出了极为高效的通讯方式,它们通过各种信息素向对方表达复杂的信息。
族群个体之间的高效率表达使得族群个体之间的思维相对透明,甚至能够参与进对方的思考或者并行思考,当大量的族群个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并行思考时,效率会是单个个体思考的数百万倍。
这样的结构十分的奇妙,如果硬要拿一个足够通俗易懂的举例的话,族群与族群个体之间的关系就是大脑与神经元,单个族群个体是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无数的族群个体聚集起来并行思考,就会变成一个规模无比庞大的生物神经元阵列。
高效率的整体思考帮助了族群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行星上匮乏的资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又反过来帮助了族群数量的增长,于是族群的整体数量终于超过了那个界限。
那个神经元并行阵列规模扩展到能够支持“意识”产生的界限,于是真正意义上的族群意识,诞生了。
族群意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意识,但它又是整个族群无数的个体并行思考出来的硕果,它即族群,族群即它。
族群意识能够统筹规划整个族群的资源,它的当时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族群生存下去,让族群繁衍下去。
在漫长的时间中,族群逐步占领了整颗行星,将整颗行星的资源囊括进族群的口中,族群的规模也达到了巅峰。
不过族群意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随着族群中的个体增加,以及族群个体在行星各地变得越来越分散,族群意识的思考速度在不增反降。
即便是最高效的信息素交换也无法短时间内传遍整个族群,即便是最快速的信息传播介质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散布整个行星,传播速度的下降,就是族群意识思考变慢的症结。
依托高效的族群意识发展起来的族群,如果族群意识变慢,那对族群来说是毁灭性的,于是族群开始了新一轮的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