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的老残游记》里,有一段写本地水瀹泡本地茶的故事。当子平初呷一口玙姑冲泡的茶时,便觉清爽异常,咽下喉去,觉得清香直到胃脘,那舌根左右,津液汩汩地翻上来,又香又甜,连喝两口,似乎那香气又从口中反串到鼻子上去,说不出的好受。子平问玙姑:“这是什么茶叶,为何这么好吃?”玙姑答道:“茶叶也没甚出奇,不过是本山上出的野茶,所以味是厚的,却亏了这水,是汲的东山顶上的泉,泉水的味,愈高愈美。又用松花作柴,沙瓶煎的。三合其美,所以好了。”
古代茶人的一壶茶里,既有金沙泉水瀹紫笋的合辙押韵,也有“旧时水递费经营”的辛苦和无奈。好茶与本地名泉,两情相悦,两小无猜,举案齐眉,方能茶兴尽发,芳醇毕现。
水之清
陆羽择水,挹彼清流。“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轼的《汲江煎茶》,强调了择水之清。许次纾的《茶疏》,依据澄澈择水,颇有见地,他写道:“余所经行,吾两浙、两都、齐鲁、楚粤、豫章、滇、黔,皆尝稍涉其山川,味其水泉,发源长远,而潭此澄澈者,水必甘美。”水之清,是指水质清澈透明,清泠沉静,水的浊度低于3度。茶禀风露清虚之气,若借水的清鉴,浅之涤烦消渴,妙至换骨轻身,颇助茶的山林清静野趣。
水之清,作为一种基本的审美,愉悦身心,饮之舒畅,可发茶之清韵,平添茶人的清逸。
刘禹锡的《西山兰若歌》,写尽了山之清旷,人之清雅,水之清澈,茶之清泠。诗云:“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诗中描述的是顾渚山的紫笋茶,从采茶到瀹泡,至点汤、品茶、闻香的美妙过程,用的还是顾渚山的金沙泉水。最妙的莫若尾句,要真正体会到茶汤的清泠味道,必然还是栖于烟霞白云之中,踞在松竹之下,坐忘在磐石之上的有品格的山野之人。
宋代时,有以“水之清”的优势斗茶取胜的故事,讲的就是爱茶的苏轼和蔡襄。蔡襄用惠山的泉水,苏轼的茶稍劣,却改用竹沥煎水,遂取胜。苏轼以竹沥水点劣茶,斗胜了蔡襄的精茶与惠山泉水的绝妙组合,这也算是斗茶史上以弱胜强的少数案例之一。这个故事,充分佐证了茶性必发于水,水借竹露清气,使“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
水之轻
宋徽宗的《大观茶论》,把水的审美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他认为:“水以清轻甘洁为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为难得。古人品水,虽曰中泠惠山为上,然人相去之远近,似不常得。但当取山泉之清洁者。其次,则井水之常汲者为可用。”宋徽宗虽贵为皇帝,在水的选择上,还是比较务实的。即使是别人看不上的井水,只要符合清轻甘活,他认为也有可取之处,这点尤为难得。
水之轻,是指水中无悬浮微粒,硬度低,离子浓度低,纯净度高。硬度低的水泡茶,茶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大大提高,香气高扬,茶汤趋于厚滑,啜之软顺。离子浓度低,水中的酸、碱、盐对茶质的干扰少,而使茶汤油亮通透。很多人喝茶时常用的电导率计,测量的仅仅是水中的离子浓度,反映的也仅仅为水的导电能力,并不能反映出水的其他指标和宜茶性。
在古代,像田艺蘅等人,曾推崇矿化度高、离子含量丰富的厚重之水,他提出过“源泉必重,而泉之佳者尤重”的观点,在绿茶为主导的唐、宋、元、明时代,这种观点似乎有些道理,但于当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矿泉水的矿质元素丰富,单饮可能有益身心,但作为品茶用水,不见得有利于茶性的发挥。我们知道,唐煎茶、宋点茶、明代瀹茶,那时的茶一般为蒸青、晒青、炒青的绿茶,绿茶为不发酵茶,茶类的内含物质基本不存在氧化和酶促反应,山泉水矿化度的高低,不容易影响到茶汤的颜色与茶的醇厚度。明清以后,随着红茶和乌龙茶等其他氧化发酵茶类的出现,矿物质丰富的山泉水,可能会影响到茶汤的颜色与浊度,因此,“轻”作为泡茶用水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是举足轻重,不可小觑。嗜茶成癖的乾隆皇帝,在亲自测定玉泉、珍珠泉、金山泉、惠山泉、虎跑泉等诸泉后,依据泉水轻重,将天下名泉列为七品,他在《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中记述:“然则,更无轻于玉泉者?曰:有!雪水;尝收积雪而烹之,轻于玉泉斗三厘。雪水不可恒得。则凡出于山下,而有冽者,诚无过京师之玉泉,故定为天下第一泉。”乾隆皇帝以水质的轻重,来衡量泡茶用水的品质,确实是洞烛机先,有先见之明。
《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一回,妙玉深知雪水质轻,梅魂之清能发茶之妙。妙玉用梅花雪水泡的茶,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当黛玉误认为也是旧年的雨水时,妙玉却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清醇?如何吃得。”
水之甘
蔡襄《茶录》里论茶,指出:“泉水不甘,能损茶味。”水之甘,是指水质甘甜,淡然无杂味。离子浓度过高或者硬度过高的水,口感较差。电导率低于300μs,总硬度低于100mg
L的天然泉水,如果所含的矿物盐类较低,水的口感便会表现为甘甜。矿物盐类含量高了,水可能会苦涩。
“啜苦咽甘,茶也。”是陆羽在哲学和美学层面对茶的准确定义。茶中的茶多酚,是茶汤的主要涩味物质。咖啡因是茶汤的主要苦味物质。茶氨酸是茶中的呈味物质,使茶汤具有味精的鲜爽味或焦糖的甜味。好茶的不苦不涩,在于茶内物质的五味调和之美。酸甜苦涩,和合之妙,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甘在五行中属土,土可以克水,水质的甘甜,在某种程度上能遮掩茶的轻微苦涩,等茶中的苦逐渐释放出来时,又被口腔内自然回味出的甘甜所覆盖,饮茶便如啖甘蔗,渐入佳境。滋味深长、苦尽甘来的快意和愉悦,容易把人引入品茗之美的独特境界。
罗廪的《茶解》指出:“瀹茗必用甘泉,次梅水。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长,其味独甘。”《仇池笔记》云:“时雨甘滑,泼茶煮药,美而有益。”许次纾的《茶疏》,对水甘益茶也有详细的论述:“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又说:“今时品水,必首惠泉,甘鲜膏腴,致足贵也。往三渡黄河,始忧其浊,舟人以法澄过,饮而甘之,尤宜煮茶,不下惠泉。黄河之水,来自天上,浊者土色也。澄之既净,香味自发。”李日华的《竹懒茶衡》,也有甘醇佐茶的记载:“虎丘气芳而味薄,乍入盎,菁英浮动,鼻端拂拂如兰初析,经喉吻亦快然,然必惠麓水,甘醇足佐其寡薄。”无论是罗廪、许次纾,还是李日华,都一致认识到水甘益茶的莫大作用。甘醇的水,还能有效改善茶汤的寡淡滋味。
水之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有源有流,水之活,是指水有活性,清澈流动,新鲜甘美。水的活性,主要体现在水中的溶解氧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上。“活水还需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南宋胡仔读完苏轼的《汲江煎茶》诗后,他在《绍溪鱼隐丛话》中赞曰:“此诗奇甚!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东坡深知此理矣!”我们常说的“活水还需活火烹”,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如田艺蘅言,泉不活者,食之有害。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不活,不流动,容易滋生病菌和微生物等。其二,欲得活水,必选活火。活火即烈火,有焰之火。用有焰之火煎水,热量高,水沸快,水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溢出量相对少,水味便可保持着鲜爽的特性。因为在水体中,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所以,如果采用的不是活火,而是慢火烧出来的开水,水味和口感便会偏涩,水的新鲜程度便会降低。古人有诗:“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活水泡出的茶,茶汤鲜醇,尤其是榄炭水,水甜细香,可使茶汤蓬荜生辉。宋代唐庚的《斗茶记》中写道:“水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唐庚所言,真知灼见。
水之洌
水之洌,是指水的清洌、甘寒、清泠、鲜爽等。泉水透过清寒幽深的地下过滤层,渗流漫出,轻清慢流,水温较低,尤其保证了二氧化碳溶解量的丰富充沛,故入口爽洌饱满。这也是在夏季,我们喜欢喝碳酸饮料,感觉清爽刺激的道理。唐代张又新《水记》中记载:“余尝具瓶于舟中,亲挹而比之,诚如其说也。客有熟于两浙者,言搜访未尽,余尝志之。及刺永嘉,过桐庐江,至严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煎以佳茶,不可名其鲜馥也,愈于扬子南零殊远。”《煮泉小品》也说:“泉不难于清,难于寒。不澄,不寒,则性燥而味必啬。”啬者,涩也。泉水不寒,势必燥涩,水性与茶的清润幽寒相悖,必定会有损茶味茶韵。由此可见,田艺蘅已得品茶择水三昧。李日华在称赞虎跑泉的空寒,可以催发龙井茶的隽永时,记下了当时的深刻体会:“龙井味极腆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后咀咽之久,鲜腴潮舌,又必借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无昏滞之恨耳。”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二氧化碳充足的天然泉水中,水的硬度低,可溶的碳酸氢盐,又能使水味变得更加新鲜,不但能增大茶内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且能明显增加茶汤的鲜醇度和滋味的厚重程度。
水,无欲随缘。水,至简至柔,却数性而善变。水的分子式简单,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但液态水的呈现,是以多个水分子、随机形成的水分子团存在着。水分子团之间,维持着一个只有10秒到12秒的动态平衡,而不断更新、变化、分裂、聚合着。从这点可以看出,没有受到污染的水,水的分子团是没有大小之分的。也就是说,既没有所谓的大分子团水,也没有小分子团水的存在。水分子团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水的自然状态,可大可小,随机而变。但是,如果水体受到污染后,像重金属铅,因铅的核电荷数较大,侵入水中后,可以吸附许多的水分子,形成无法断裂的大分子团水,这样的大水分子团水,是有害健康的。还有一种水的污染情况是,当水受到了电磁辐射的影响,电磁的污染局部改变了水分子团的间隙,使水的密度增大。电磁污染形成的大分子团水,与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污染情况类似,人体同样无法吸收这样的大分子团水。受污染造成的大分子团水,无论采取物理或化学的任何方法来处理,即使处理得再清澈透明,都是人体无法吸收和利用的死水。从文中能够进一步看出,如果水体没有受到过污染,单纯讨论大分子团水和小分子团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我们在茶席上,选择银壶或老铁壶煮水,水可能会变得细滑甜润,很大程度是因为水被加热沸腾后,水的硬度减小了,水质才会表现出细滑的感觉。当水中的盐类被银氧化后去除后,苦涩味便降低了,水味便表现为甜润。老铁壶对水质的改善,得益于当时冶铁水平的落后,铁质中残留的四氧化三铁,有微弱磁性,可能会影响到水分子团中水分子之间的氢键联结,从而使水质细腻顺滑。同样道理,这也是柴烧瓷器能明显改善茶汤细腻度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