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朗声背《论语》、《道德经》,他声音清脆,背得流利,倒是让室内为之一静。
看热闹的目光也变得郑重了一些……像他这样的七八岁小儿,能读完《千字文》,认得这些字就不容易了。
广文院的院正梁深正色问:“可明白其中意思?”
七郎谦虚地说:“先生讲过,但我还不求甚解。”
另一位先生又问:“会作诗吗?”
七郎摇头:“刚学对韵,还不会作诗。”
曹正笑道:“那也难得了!罗先生教的好弟子,年少英才,可真叫人羡慕啊。”
罗先生捋着胡须,谦逊地说:“诸位先生桃李满天下,才是叫我羡慕佩服。”
双方寒暄了一会儿,其他先生陆续离开,曹学官继续介绍:“府学提供食宿,但也可以回家住。每十日休两日,不可随意旷课,不可以带书童随从进学里。”
七郎谢过,说道:“我住在家里。”
曹学官点头:“你年纪小,应该由家人照顾。”
纳束修结束,七郎便先跟老爹离开,罗先生留下,和曹学官叙旧。
赵老汉在一群读书人中,一直没敢说话,走出府学,才松了口气说道:“听这些读书人说话,我脑子都嗡嗡的,明明都是益州话,却不晓得他们说啥!”
七郎庆幸地说:“先生们都挺和蔼的。”
赵老汉也笑了,先生们喜欢七郎,他就放心了。
……罗先生在府学里,向曹学官道谢,请他多关照自家弟子。
曹学官笑道:“大家都知道赵全是陛下特许入国子监、太守特命入府学的,只要他不出错,不会有人为难他。”
这靠山又是太守又是皇帝的,没摸清底细之前,谁会贸贸然得罪人?
就连关院正那么严肃的人,在赵全面前都和蔼了几分。
曹学官也知道罗先生的往事,同样替罗先生可惜,如今看到罗先生的弟子有出息了,也替他高兴。
其他先生聚在一起,也在议论赵七郎。
“长得挺好看,人也聪明。但观其父,就是寻常老农。陛下特许这样的孩子入读国子学,真是皇恩浩荡。”
另一人说:“赵全发明印刷术,对弘扬教化有贡献。陛下抬举赵全,是为了显示重视教化的决心,不是为了这小孩子本身。”
“说不定,也是为了抬举寒门。这赵全,可是彻彻底底的寒门。”
这些先生都是聪明的,议论了一会儿便明了……赵全就是恰逢其会。
要说陛下多看重这个小孩子,恐怕是没有的,说不定陛下已经忘记赵全是谁了。
“那就把他安排进玄班?他年纪小。”广文院教授《论语》的先生张明提议。
院正梁深摇头:“送他进天班,让他做靠前的位置。”
张明惊讶:“这是为何?天班都是剑南道品阶较高的官员子弟,赵全一个农家出身的小娃娃进去,还不得被人欺负?“
想到那群混世魔王,厚道的张明不由得替赵全捏把汗。
梁深笑道:“若是在府学都过不下去,他怎么去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