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得知太子近日出入太平书院,竟是和李文、李武混在一起,不禁感慨血缘的奇妙。
课业比李文李武出众、长相比他们好的大有人在,可太子偏偏就是跟他们投缘。
相处几日,太子已经一口一个“文哥”、“武哥”,亲密得像同根同源的兄弟。
李文、李武竟然托大,默认这样的称呼,令不明真相的人惊叹佩服。
王勃亦感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两个平平无奇的岭南小郎君,竟比他还会说话、进退有度,能讨贵人喜欢。
果然,不可小觑天下人啊!
七郎心里明白,李文、李武有意讨好太子,或许是想有朝一日借太子的力赦免他们父亲。
本朝说到底,人治大于法治。
“李桢父子从高位跌到谷底,还能泰然处之,可称豪杰,我也颇为敬佩。”
七郎对董月明说:“日后若有机会,我想让李桢有一个立功的机会,特赦回来。”
董月明点头:“此事可为。但这是皇家兄弟之间的事,你要把握好分寸。”
赦不赦免李桢,终究要看皇帝的心意。
七郎认同董月明的话,凡事“看李积的”,英国公那老狐狸,就从来不管皇帝家事。
见李家兄弟还有空去说话,七郎得到一个灵感——上山下乡!
有志青年到农村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比写多少首辞藻华丽的诗都要有意义!
科举录取率低,与其让这些青年把大好时光用在皓首穷经地研究学问,不如利用起来,提高百姓的开蒙率。
既然太子在,就连太子也利用起来。
这么有意义的事一传达下去,太子拍着胸口说:“师父放心,动员的事就交给我!有我三寸不烂之舌,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七郎:“……有劳殿下。”
这又是跟谁学的江湖气!
李弘领了任务,就去找枪手王勃写“动员书”。
什么?自己写?
他是太子,不需要文武双全,只要能识人、会用人就可以,他现在已经表现得很好啦!
“你别写得那么花团锦簇,大伙儿光顾着欣赏你的文采,都顾不上正事。”
李弘摸了摸下巴:“平虏,你写一份!”
赵平虏眼珠一转,去找骆宾王写一份……有骆大哥这样的大才子在,哪里用他亲自动手!
骆宾王在岭南时间长,熟悉百姓的需求,这篇动员书写得情感真挚、很能煽动情绪,看着都令人热血沸腾。
两份各有千秋的动员书摆在七郎面前,七郎微微一笑,为后世的孩子抹了一把同情的眼泪:语文课本又要厚几页,背诵全文的那种。
可怜哦~~
“我去徐闻!那里的女酋长是我远房姑母,不会抓我做上门女婿!”冯家郎君说。
“我到琼州去!”
王勃也主动请缨,要去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