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说是其它费用,就光是每天使的笔墨和纸张,就不是他们那种家庭能负担得起的一笔支出。
即使咬咬牙能负担得起,家里也多半不会出这笔钱。倒不是他们不爱自家孩子,也不是他们不知道读书识字的好处。
哪家的孩子不是怀胎十月,爷娘盼着出生的,谁不愿让自家孩子将来选一条光明坦荡的路走,不用像他们爷娘也一样终年劳累,在黄土地里刨食呢?
但读书这条路的性价比太低,希望渺小到他们宁愿让自家孩子重复他们爷娘甚至祖祖辈辈的老路,也不愿去赌上全部身家,去换那微弱到看不到一点光亮的“光明前程”。
谢虞琛叹了口气,叫来一直打理府上大小事务的管事,“教余小郎的先生,你可安顿好他在我走之后的去处了?”
“……并未。”
管事先是茫然地摇头,随后才找补道:“不过我之前和杜先生打过几回交道,不管是对您和小郎,还是咱们府上,杜先生应当都是十分满意的,如果谢郎是想……”
管事突然被小厮叫到谢虞琛跟前,整个人还是懵着的,也弄不清楚谢虞琛突然问起教书先生的原因。实话实说后,又担心谢虞琛会怪他办事不利,只好搜肠刮肚地才补充了那么几句。
谢虞琛摆摆手,打断了管事一大段还未说出口的找补。
“既然还没有过安排,就劳烦你替我跑一趟,问问杜先生有没有继续教书的打算。”
“虽然我即将离开东山州,但若是杜先生还愿意继续教那几个小孩,也不愁再另外找个地方作学堂……”
直到管事离开之后,谢虞琛还依旧在想这件事情。出钱养着一个十来个人的小学堂对现在的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大事。
但东山州那么多和余小郎差不多年岁的小孩,光靠他一个人的力量供养他们念书,也未免太不现实。
而且以现在的社会,一个连选拔官员都还停留在看家世和名声的年代,不管是经济还是其它基础,都远远没到能发展义务教育的时代。
谢虞琛就算是再理想主义的一个人,也没有过让所有适龄儿童都念得起书的幻想。
况且以现在的教育水平,匮乏到谢虞琛都没眼看的教学内容,即使是念过书、识了字,除了去官府谋一个小吏,或者是帮人抄书写信之外,也没有更多的出路可以选择。
关泰初倒是有过在东山州建立书院的打算,毕竟在官吏考核中,除了劝课农桑、人口增损、事失案察以外,“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只是谢虞琛还不太清楚关泰初是打算如何运转这个书院,书院在学生方面又是根据什么标准进行选拔的。
不过若是能把他府上这个小学堂给一同合并掉,倒也省得他再多操一份心。
谢虞琛一直便有心接触教育方面的事情,正巧碰上这个机会,便多抽出几分注意在关泰初将来的计划上。
即使不为了书院,将来别的地方开办杜仲胶厂,相应技术的培训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谢虞琛又不想让地方豪绅世家完全掌控掉杜仲胶的生产,在这方面就更得好好下功夫。
他若是能多熟悉些教育或是书院方面的知识,对之后也是大有裨益。
谢虞琛从关泰初那边了解到,现有的书院在教学内容方面远比他想象的要丰富。
只不过与他心里所想的那种“数学语文物理化学”好多门学科的丰富不同,现有书院的教育内容除了经义诗文以外,主要是丰富在了那些音乐、绘画、骑射这些方面,培养君子六艺。
……大多还是贵族阶级要掌握那些东西。
和谢虞琛心里想的那些东西不能说是南辕北辙,但也算是相差甚远。
后世不是没有这种全方位的精英人才教育,就谢虞琛所了解的一些学校在教育上,比起古代这些小儿科,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后世与现在的唯一不同就是,在后世那个年代,除了精英人才的各项课程之外,普通人也有学习“并不精英”的“语文数学”的权利。
……
管事跟杜先生说了谢虞琛的吩咐后,这位并不年轻的读书人倒并不在意谢虞琛离开东山州之后自己不能继续在府上教书。
就像从前他教余小郎一个学生也是教,教十来个小孩也是教一样,现在他在谢府是教书,被安排到其它地方也一样是教书。
只不过谢虞琛为了方便照看也好,担心自己离开之后学堂难以继续为继也罢,最后思虑再三还是把学堂安顿在了林场里。
一来林场算是半个谢虞琛的地盘,里面起码有一多半的管事都是他亲自选拔出来的,对于谢虞琛自然有一份别样的亲近。
二来也是因为他不管是培养实验室里的那几个小吏,还是后来木匠坊的木匠,林场算是整个东山州最熟悉他那套教育模式的地方。
把学堂安顿在林场,说不定还能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出第二个如香水作坊里的学堂那般的地方。
不过这些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也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了的。现在和学堂相关的人们最关注的事情,是学堂搬到林场之后,可不像从前在谢郎府上一样,家里的娃娃们走几步路就能到了。
现在若是走路,起码得走一两个时辰才能到了学堂。
从前家里的娃娃们从谢郎府上念书回来,还能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只是剥个豆子、扫扫院子这样不起眼的活计,那也是能稍微帮衬到家里的。
若是之后让娃娃们去林场念书,别说回来之后能不能帮家里做事,怕是还要另外帮他们准备一份晌午的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