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妈妈成长记录 > 第16部分(第1页)

第16部分(第1页)

有话说清楚,说全面。因为我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第三,告诉小秒针,他也不是别的任何人肚子里的蛔虫。所以不要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直接等同于别人的本意,而是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更好更准确地理解他人,尽量避免误会,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向对方求证,确保自己把握了他人的真实意思和意图。

后来我在朋友处目睹了一桩“孩童战事”,算是一个好的教训。一个小孩子拿着个变形金刚在玩,来了个大块头朋友,二话没说,抢过他的玩具远远一扔。小孩应声大哭,扑上去跟大块头打起来。最后自然是两败俱伤,两人都哭了,还都稍微挂了点彩。平息了战火后,大人主要批评的,自然是大块头,是他先挑衅和“宣战”的。可大块头比谁都委屈。他新得了个新的、大的变形金刚,第一时间拿来跟最好的朋友分享,他的意思是,你这么个破玩具就不要玩了,但他没有机会表达“玩我这个新的吧”这一层意思了,朋友已经扑了过来,战争爆发了。

回家把这事说给小秒针听,他居然能分析清楚:大块头子是好心,但应该一开始就说清楚,再说,别人玩破金刚是别人的自由,他不应该扔别人的玩具。小孩子的问题在于,不该没搞清楚情况就打架。要想一想,大块头是他的好朋友,怎么会突然冒犯他呢?

小秒针以后还会遇到很多与交流有关的问题:表达自己、理解他人。我希望他始终表现得像这一次他评价别人的事件一样:冷静、理性、又带着善意和热情,富有建设性。

而我自己,也该加倍地理解和熟悉孩子的思维逻辑,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在陪伴小秒针的岁月中,但凡我用自己的逻辑来解释和判断孩子的行为,便屡屡犯错。

小秒针二年级的时候,我去宾馆开会,顺便捎上了小秒针。先写完作业再玩,这是他的好习惯。宾馆的地毯很厚,圈椅又笨重,小秒针拉起来很费力,所以他潦草拖动一下,就势坐下,斜扭着身子写作业。我见了顺口吩咐,要他把椅子挪一下,正对着桌子,坐端正了。

从洗手间出来,我发现作业本摊开着,他拉动桌子的抽屉出出进进,正玩得开心,呵斥顿时从天而降。他蹙眉看着我,很是委屈的表情。我喝问:我让你挪一下椅子,坐正了写作业,你在干什么?小秒针答,在拉抽屉。我大喝,拉抽屉跟放正椅子写作业有关系吗?答,有。我当时都傻了,大惊疑。再问。原来,他要把抽屉拉到合适的长度,再让圈椅两边的扶手都碰上抽屉,否则,何谓把“椅子放正”?“正”的标准何在,如何判断?

也就是说,我让小秒针作一件事,他遵命,正在认真做,我又反扑过来喝斥他,这样的出尔反尔,还有天理吗?可孩子如此辗转又精密的思维,蠢笨如大人,如何转得过弯来?

破冰第一人和信仰问题(1)

要相信自己,不要小看了自己的感染力,你不只是被刺对待、被刺伤,你也在对待刺,用你的花瓣对着刺,展示着刺没有的美丽。

小孩子在一起玩,难免发生口角。小秒针与朋友玩得起冲突时,我一般不闻不问,由着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即使打起来了,只要不厉害,不发生流血事件,就听之任之。我总觉得,小孩子不打架是有问题的。打架可以强健体魄,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手脚配合能力,增进以后多锻炼身体的决心和动力。而且,只有打架打到两败俱伤,才知道打架不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小时候把该打的架打完了,长大以后才会理性,不随便诉诸武力。

吵架也好,打架也好,后果一般都是发展成冷战、僵局,严重的就断交。这一类的把戏,我小时候也是常演的,动不动就断绝外交关系,还要求归还过去送的礼物,如同两国断交要撤回大使一样。

双边关系冰冻严重的时候,我还是会干预的。问清楚情况,分清责任,谁的错多,就批评谁多一点。但对于小秒针,即使他一点错没有,也总有一点是要批评的:没有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然后就鼓励他做“破冰第一人”。我告诉他,将僵局进行到底的人,不仅没气量,而且很愚蠢。走出破冰第一步的人才是大度的人、高贵的人、让人生敬的人。

小秒针没什么气性,只要两句好话,心情就一片阳光灿烂,所以,即使主要的错不在他,他也常能勇敢地首先道歉。这一点让我很欣赏。他一主动道歉,对方也就说对不起了,两人就此和好,皆大欢喜。

但是我发现,很奇怪,小秒针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做“破冰第一人”。有时候,他会非常强硬地坚持不道歉。而且,他的强硬态度并不与事态的严重程度和据理多少成正比。有时候,他没错,让他道歉,也很容易,有时候,他明明错了,却不肯道歉。其中的规律,我不得其门而入。

这一天,又出状况。错在小秒针,他就是不服软。那个得了理的小朋友连同家长,都在一旁冷冷地看我的表现和作为。我万般努力地抛开自己的面子,按捺着性子,跟小秒针说道理,第一,有错就要承认、要改,第二,人要大度。

于是再讲一次六尺巷的故事。两家盖房子,争地争得不可开交,其中一家在朝廷有人当官,便写信去告状。官员有气量,回信说: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便把自己家的墙往后挪了三尺,邻居一看,不好意思了,也往后挪了三尺,留出一条互相谦让的“六尺巷”来。

小秒针直哼哼,翻着白眼球对我:“你往后挪三尺,别人要是又往前进三尺呢?你不是白让了吗?问题还是没解决。”还配合以动作:双手一摊,白眼一翻。

一时间,我脑子里锣鼓轰鸣,醍醐灌顶。

小秒针的强硬态度,原来是与对方的通情达理程度成比例的。某些小朋友,你道歉,他就接受,他也会道歉,下次还会跟你抢着做“破冰第一人”。某些小朋友,你道歉,他更得势,得理不得理,都不饶人。对后者,小秒针很清楚其中的逻辑:不是他的错,他先道歉,倒成了他的错,这个黑锅,他不背;是他的错,道歉了对方也不体谅,他白白丢了面子,这样的傻事,他不干。所以,不管怎么着,他就是不道歉。

破冰第一人和信仰问题(2)

小秒针的问题是对的,你先让三尺,等于放弃了主动权,现在问题能否解决,控制权在对方手里,他可以不退,还可以再进三尺。我教育小秒针主动破冰,等于将他置于某种“危险”——至少是很有风险——的境地,而结果是要他自己来承担的。率先表示友好,如果热心贴上了一张冷脸,岂不受伤?平白损失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岂不犯傻?

我深吸一口气,无言以对。

回到家,我给小秒针讲了个童话:一座花园里撒满了花籽儿。花长出来之后,有两种选择,一是开出花来,这样花园会很美丽,但花瓣很娇嫩,很容易被划伤。另一种选择,是长出刺来,刺不会被别人伤害,还可以刺伤别的花瓣,但是每多一根刺,花园的温度就降低一度,如果温度太低,花园里所有的花和刺都会死。

我问小秒针:“你开花还是长刺?”

小秒针左算右算,权衡不清利弊。我握住他双手,中断他的权衡算术。我要告诉他的是,世上的事,有的要靠“能力”做到,比如运动会跑步第一名、学习成绩总是很好;这些事,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努力了,尽心了,就问心无愧。

有的事,要靠“意愿”做到,比如过马路遵守红绿灯指示,在公共场合不留下任何垃圾。这样的事,每个人都能做到,就看你做不做,有修养的人,会做到。

还有一些事情,是要靠“信仰”才能做到的。人活着,要做正确的事,即使它会损害你的现实利益。现实利益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也不是重要的标准,人要做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花园里的花比刺好,你就做花。不管别人做什么。你开出花来,花园就多一朵花,你长出刺来,花园的温度就低一度。这就是你能为整个花园做的事。别看你小,你并不是微不足道的,你一个人或许不能决定整个生态环境,但你肯定能影响生态、改变生态,你可以决定花园里是多一朵花少一根刺,还是少一朵花多一根刺。你可以为生态环境尽到你的一份力,一份责任。而且,你必须选择,要么是为美丽和改善出一份力,要么就是为降温和恶化出一份力。没有中间道路。那么,为了整个花园,为了你内心的信仰,你能牺牲一点现实的利益,冒一份被刺伤的危险吗?你能的,因为你高贵,因为你超越,因为你知道人应该怎么活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