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不期遇歹徒
只过了一小会,小黑又从车内钻出来,换作人形,让龙儿搂着。
张道陵皱了皱眉,忙四下看了看,见路上并无来人,这才转头对着小黑道:“你怎么又出来了,小心别掉下去。”
“哎,金蝉大哥和玉兰姑娘又说起《金刚经》来了,听得我晕头转向的,就出来透透风。哎,张大哥,反正也是闲着,你给我讲个笑话吧,一听笑话,我就老实了。”
“笑话?我会讲什么笑话?”
“哼,你活了这么大岁数了,就没遇到什么可笑的事吗?你讲啥都行,好大哥,你快点讲吧。”小黑央求道。
“好吧,我想想啊!”张道陵拗不过小黑,只得应了。
他想了想道:“我这个笑话是年轻时在长安街上,听人讲的。说是长安城外有一个老财主,家中有千顷良田,满仓米谷,牛羊成群,奴仆成百,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数也数不清,他妻妾好几个,子妇也多。但是他生性吝啬,不但平日一个钱,恨不得掰成八个来花,也从来不许家中人大吃在喝。他们家的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刻苦,穿的是破烂衣服,吃的是糟糠烂菜,从来舍不得买一斤肉、吃一顿好饭。后来他的子女大了,受不了这种苦,便想法子乘他下田收租的时候在家中弄些好菜吃喝。可是有时老财主会回来的早些,不过他的子女们摸透了他的脾气,提前在门口洒一瓢豆子。他回来后,见地上有豆子,又怕别人捡走,便顾不得进家,一粒粒地捡,等他捡完,家里人吃好喝足,一切收拾好了。只可惜这老财主不自知,还为自己白捡了豆子而自得意呢!”
“哈哈哈哈。”龙儿和小黑听了,一齐笑出声来。小黑边笑边说:“张大哥,你说那老财主要这么多钱干会么用啊!他怎么那么想不开呢。”
“哎,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若不是这世上人,有贪心,又怎会有这么多烦恼呢。”
小黑想了想又道:“张大哥,你说我们耗子,偷东西吃,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
张道陵听她有此问,想了想道:“天地生长万物,都有生存的权力。万物都是生在大地,活在天下,受日月照耀而长。人为万灵之长,则正应善待万物。而不是因为自己本事大了,就将天下之物据为已有。我想如果人将一切飞鸟走兽等都赶尽杀绝了,只剩下人了,纵不被天地所灭,也会自相残杀,自取灭亡的。就像那老财主一家人,都是他的子女,却是人与人还不同心呢。老财主是心智之贪,他的子女则是口舌之贪。”
龙儿听了,问张道陵道:“张大哥,那你说修道参佛,为的就是去掉这贪吗?”
“不光是贪。我听金蝉说佛法,佛家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大法,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贪嗔痴慢疑?贪是指贪心吗?那后面几个又都指什么呢?”小黑问道。
“这个嘛。我看还是让金蝉给大家说一说吧。”说着张道陵将车驾到路边,停好后,众人一同进了车厢之中。
车厢内金蝉和玉兰正在探讨《金刚经》,正谈到“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时,这时见众人进来,说是要在路边歇上一会,顺便问金蝉个问题。
听小黑提出的问题,金蝉笑着道:“贪指的是贪图、贪恋,贪婪。此关最难过,不过咱们几个,都过了这一关了。
嗔则指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我师父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行为。嗔心一起,就会像一把大火,会毁了所有的功德。
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只执念于自己一人之见,有了痴心,人易走上歪道,走火入魔。
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慢源于愚痴,由于不自知,更不知别人,所以造成一个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有了此心,一遇到比他强的,容易滋生妒恨。
疑就是怀疑,不相信别人。有疑这样习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龙儿听完,美丽的眼睛眨了眨,问道:“可是,金蝉小师父,那如何除掉这五毒呢?”
金蝉道:“佛言,‘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这就是解决贪嗔痴的法宝。经常持戒便可心生定力,正见正行,不生邪见,善根深种,佛心滋生,身心净化,对外界的事物不在贪恋,有戒在心,不起嗔恨之心,接人待物心境自然更上一层楼,心胸豁达,慢慢的就会显露智慧,愚痴业障就会破开,无名随着智慧增长也看破了,烦恼自然少了。自然是修行精进,催生菩提,解决根本烦恼,度己度人。”
张道陵听了赞道:“金蝉所说的极是,我道家修行,也讲的是要达到心中清净的境界,依法修行,顺其自然,心不随境转,心不随境动,自然可得一份豁达,一份宁静,烦恼少了,对贪嗔痴等杂念也就少了,反过来又促进心智长进,达到修仙之境。”
“那我们成天就陪着你,听你给我们讲经。别的我们什么也不贪图,这样子的话,不就能和你一起成佛了吗。”小黑听了,似有所悟,当下喜滋滋地问道。
金蝉听了,微微一笑,说道:“小黑,你说只是想大家在一起,就是有所图了,若是所图不得,便生烦恼,烦恼一生,便贪嗔痴就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