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开局带着农场下乡 > 第5章 且将历史当故事(第1页)

第5章 且将历史当故事(第1页)

“宋利平同志,首先恭喜你以优异的成绩,学校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毕业,并祝贺你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近几年,由于知青返乡等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市所辖的几个县存在着教师人员的短缺现象,所以要求市教育局予以支持。我看了你的档案,各科成绩优异,又是党员干部,所以今天找你谈话是鉴于委派你去富春县山区支教一事,听听你的意见。”

宋利平一时有些懵,这好好的上了一大学,到头来还得下乡,不过他还是反应比较快,“我服从组织安排,作为党员干部,理应做带头作用。那我何时去富春县报到?”

“好,宋利平,不愧是党培养的好干部。有几件事和你说一下,你这次下去,为期三年,三年后会通知你回市里,你的人事档案也会留在市教育局,每月你的工资和下乡补贴也会从市里划拨。嗯,今天是13号,你20号去富春县教育局报到,具体安排就听县里安排。希望你能好好表现。”

“好的,领导。我一定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把支援乡村教育工作圆满完成。领导,还有没有其他指示?”

“没了,记住,20日前报到。”

“好嘞,我一定按时报到。”

就这样,宋利平一开始就被分配安排到郊县乡村中学开始他的教师履历。

富春县,百溪乡,山区地方,青山绿水,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最高海拔过千米。

乡初级中学位于乡政府对面,每个年级四个班,总计12个班,学生人数大约600人规模。

8月20日,宋利平在富春县教育局报到后,拿了去百溪乡中的派遣证,当天就乘县里去淳县的长途汽车,中途下车,转去百溪。由于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问明方向步行前往。20里山路,宋利平足足走了五个小时,天黑才到百溪乡,天都已经黑了,又找不到地方吃饭,只能饿着肚子,给学校传达室师傅看了派遣证,在校传达室长靠背椅上窝了一夜,也幸亏是夏秋之间,气温尚高,不然能让他受凉感冒。

第二天,校长接到报告,匆忙过来接待安排宋利平。

“宋老师,我是乡中校长姚伟松,昨天下午接到局里通知,说你过来了,我还以为你今天才会到呢,怠慢了怠慢了。你的宿舍安排在原来的知青点那里。那边房间昨天我让人打扫了,床铺,家具,办公桌都齐全,只不过是旧的,现在经费紧张,也只能让你先受委屈,将就将就了,土灶我也整理出来了,以前的锅好用,柴火我今天让村民给你送去一些。我先带你过去安顿。来,你的被褥和行李我帮你背上。”

宋利平跟着姚校长到离着乡中三里地的靠山脚的知青点。

凹型建筑的两层砖瓦楼,虽然看起来气势磅礴,却被荒芜的状况掩盖了昔日的光华。

“宋老师,这里的房间一楼右侧凸出部位是厨房,左侧那边是厕所,今年乡里可能会安排几位工作同志入住这里,其中给学校的有两个名额,其中包括你。房间够住,你第一个来,自己挑两间房,先安顿下来,户粮本开学会发到你手里。你先用派遣证去粮校,供销社去购买生活用品,开学还有一个多星期,你也不可能天天去外面吃,你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我住的地方也在乡里,有啥情况你让传达室的老徐头告诉我。我一定给你解决好。你先自己收拾收拾,今天就这样了。我先回了。”

“好的,姚校长,我会自行处理安顿好的,不会耽误开学的。”

宋利平去了乡里供销社买了相应的生活物资,回到宿舍,又一番整理打扫,就算开始了自己的单身生活开端了。

好在自己也有做饭炒菜的经验,不至于过得手忙脚乱。

陆陆续续的知青点又被安排了一个女老师韩华,富春县本地人,师专毕业,语文老师,老家是县里其他镇的。

其他单位的来了俩小伙子,一时知青点就有了四个人的生气,也开始热闹起来了。

月底,根据学校排班安排,宋利平包揽了初一初二的所有历史课,让杜群老师从繁重的地理历史一起教学的任务中解脱出来。每周16堂课的教学任务。原本需要带班当班主任,最后因为语言问题,姚校长经过仔细考虑,没有安排,毕竟一周16堂课对一个刚开始教学的老师来说,也不是太轻松的事情。学校今年多了两个教师编制,乡里又聘了一个民办教师,现在人手够用,安排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1号正式开学。

青涩的宋老师周一到周五都有课程。虽然初次上课还有些紧张,但是对于讲课来说,轻车熟路。四年的学习外加脑袋里接受到的经史子集的文化积淀,让宋利平上历史课犹如讲故事一般,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全然没觉得是在上历史课,而是在上娱乐课。几个礼拜,宋利平居然受到初一初二学生们的一致喜欢,加上是省城来的大学生,像的好大帅气,篮球还打的好。

姚伟松也听到了反应,很是看好宋利平,也对今年县里的安排非常满意。

今年县教育局开始进行学生素质教育测评,升高中率,重点高中率是考核学校和校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为校长来说,师资力量的数量,质量是很重要的。以前教师人数欠缺,很多教学任务在没办法的情况下安排学生自习,再加上农村家庭认为孩子初中毕业也就够了,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就不再继续上高中,家里还指着孩子干活打工挣钱造房子,补贴家用。百溪作为纯山区乡,可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每户人家都是靠山吃山,收入微薄。现在市场经济开始了,乡里很多年轻人初中毕业后选择北上或南下打工,最近的也去省城讨生活。有钱了才能让家里更小的孩子继续上学,才能造房子,娶媳妇。

在农村,造房子就是天大的事情,娶媳妇是头等大事。香火延续,世代传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