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邺城,在寒风中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使者。镇守荆襄的晋征西大将军、封临贺郡公的桓温派了参军孟嘉前来出使。自冉强继羯人占据了四州后,一直想要北伐的桓温,从没派人和邺城有过来往,此时忽然派人到邺城来,不笨的人自然很容易就猜的出来和氐人在关中称王有关。
孟嘉看起来三十多岁,皮肤白皙,弯眉大眼,容貌俊俏。一身的宽衫在高大的身躯衬托下,走起路来姿势和大多名士一样,努力保持着从容。冉强以前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人身高都很低,现在他越觉得自己错了,起码这些世家豪门出身的人不是那样。
叙过礼后的孟嘉并没有江南名士通常的讲究,更没有浮躁之气,说的话也很有水平:“魏王驱逐胡人,威震中原。救民于水火之中,实为一时真英雄也。”
看的出这孟嘉并非一般的江南名士,是务实的。难怪桓温会派他出使邺城,桓温久镇荆州、长期带兵,和普通的东晋重臣不一样,对清谈和政务的关系有深深的了解。“孟大人此次来邺城,不知有何要事?”,冉强问道。
“国臣此来,是奉桓公之命,和大王商议共伐关中胡人的事情。”,孟嘉倒也直接,没有绕什么弯,直接把来意说了出来。
五个内阁大臣相互看了看,他们都猜的出来孟嘉此来一定是为了苻健关中称王的事情来的,只是没想到孟嘉说的这么干脆。自冉强占据了四州之后,镇守荆州的桓温想要北伐,只能从襄阳入洛阳而进,但殷浩的前车之鉴还在眼前,此时北伐中原,并不是好时机,一旦失利,不知道会有多少朝廷大臣趁机上表弹劾他。若是攻打关中以立威,东路以被冉强所阻断,只能从西路入关,西路曲折险峻,并非最好的入关道路。
“不知桓公想要怎么和我家大王连兵?”,岳山插话问道。
“桓公说,魏王从洛阳出兵由东进兵,桓公从襄阳沿汉水出兵。两家夹击之下,关中指日可下。若能成此大功,魏王定会千古留名,青史流芳。”,孟嘉看起来早已经胸有成竹,回答起来没有任何犹豫。见堂内没有说话,孟嘉接着道:“桓公说,若是魏王同意,入了关中后,五谷以北归魏王所有,朝廷只需汉中。”
“桓公想的果然是周到,不知桓公可曾已派兵进入蜀中?”,岳山再次插话问道,引得其余的四个内阁大臣都看向了他,平时岳山是从不这样越礼的。
孟嘉心里跳了一下,他早已经断定了岳山的身份,想了想岳山问话的意思,谨慎的答道:“桓公已派兵入蜀,只待魏王起兵,就可东西两路入关。”,他说的也是实话,桓温确已经派了一枝人马入川。
看到岳山的举止,冉强明白他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于是笑着道:“此事重大,容孤和大臣商议商议。劳孟大人暂在馆驿歇息。”
见孟嘉退出后,堂内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自己,岳山从容的拱手对冉强道:“大王,此事必有诈。”
冉强点了点头,桓温的志向他是了解的,此人北伐虽然有驱逐胡人的愿望,但更含了以功立威的心思,关中虽重,但哪里比的上中原许洛影响大?况且和他连兵,即使得了关中,也必然会在江南给人留下连敌的把柄。
“三师何以见得此事有诈?”,李农觉得孟嘉提出来的两家合作,从兵事上来讲,是十分可行的。
“据细作回报,桓温此人,好大喜功,多谋擅变。向来喜欢谋定而后动,昔日伐成汉就可见此人的心计。如今尚未知道大王同意否,怎么会急急的派兵入蜀呢?”,岳山笑了笑:“此不过是欲盖弥彰,声东击西,实欲想趁大王西攻关中之时,北伐中原罢了。”,他肯定到。
事情变化的太离奇,其他几人面面相觑,只有冉强心里赞同岳山的看法:“三师有何妙计应对?”
“此事不难,大王可将计就计……”,岳山从容的答道,这个机会不用,就太可惜了。
邺城很快起了谣传:江南桓温有意和魏王联合攻打关中,连使者都已经在馆驿了等等等。甚至于有的传言说的更详细,说什么桓温大将军已经派了安西将军率领了两万人马入川准备了。传言传的很快,使得刑部不得不奉命在邺城贴了告示,极力辟谣。并下令再有传言者,枷众。
但传言不但没有停,反而传的更神了,更有好事者信誓旦旦的说邺城外的军营的兵马已经聚集起来,还有什么征集的民夫已经入营了等等。有些不信的人偷偷的出城偷窥,果然现城外的军营周围车来车往,列队而过的士卒也多了起来。
来邺城的姚襄,还没进城,就已经听到了这个传闻,他是送弟姚苌到邺城为质的。他可不是普通的官民全靠瞎猜,他是带兵久的人,城外的动静让他很快断定出来:邺城确实是在调集兵马粮草,准备打仗,难道魏王真的打算攻打关中?本来已经有些灰心的野心,忽然有了些活泛起来:若是能带兵做了前锋,对姚家立足关中可是一件大好事。
待在馆驿的孟嘉也听到了传闻,焦急万分的他,一面派人日夜赶回向桓公报信,一面到王府求见魏王。可是,去了几日,都被门差挡了回来:大王不在。他不得不转而去求见内阁五个大臣,但无一例外,都被各种借口挡在了门外。孟嘉不知道这等机密的事情是怎么传出来的,事情变化的太突然了,不过,若是邺城真的出兵攻打关中,事情泄露出去反而有利于桓公的计谋。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却感到了一阵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