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爷爷,之贤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就连李先生都称赞其乃读书之大材,再不入书院,委实耽误了他。”
楚之孝的话让楚老爷子双眼持续闪亮,身子都坐正了几分,“那之贤启蒙了多久?都学了些什么?”
赵氏推了推站在她身边的小胖子,小胖子楚之贤眨巴了下眼睛站了出来,有些迟疑道:“回爷爷,之贤已经启蒙四个月了,都学了千字文,三字经,还有弟子规。”
小孩子的童声特有软糯总能让人心软,楚老爷笑得只见牙不见眼,连道了好几声好!
“贤哥儿,来给爷爷背一段。”赵氏柔生道,刻意端着架子,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楚之贤也确实有些本事,麻利地背诵了千字文,接着背三字经,楚老爷可能自己都听不懂,但依旧很认真的听,一点都不觉得无聊。
”人之初,性本善……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斩……”
清脆的童声卡顿了下来,显然是忘了后文,楚之贤呢喃了几下之后,有些茫然无措地看象自家大哥,想得到些提示,只是还没等到楚之孝提示,另一道稚嫩却坚定的童声响起了。
“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楚之恒依旧站在末尾,牢牢牵着姐姐的手,背脊挺直,微微昂着脑袋背诵诗文的样子可爱中带着坚毅,或许是被楚清用丹药洗髓过,他周身灵气充裕,小小少年已有风华之姿,不愧是女主的弟弟。
楚之恒洗髓后过目不忘,又有女主这个博学多才,贯通古今,文韬武略的才女启蒙,楚之恒背诵得明显比楚之贤顺遂得多,那股淡然自信就是楚之贤拍马也赶不上的。
步萌:“……”来了,打脸名场面来了。
直到楚之恒背完了三字经,全场还落针可闻。
这楚之贤小小年纪就知书认字不足为奇,毕竟父亲和哥哥都是童生,可这楚之恒还更胜一筹就让人纳闷了,这孩子平时一声不吭的,也不怎么和人交流,也就是跟自己的姐姐亲近一点,这是跟谁学的?
二房所有人的脸色都很难看,只有楚老爷子神色很复杂,眼神有些怔忡,似乎陷入了什么难忘的回忆,目光悠远,带着几分感伤和凄楚。
步萌知道,他是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楚开山,据说当年他也是六岁启蒙,曾被夫子誉为神童,楚老爷子那真是把一切希望都托付在大儿子身上,为了给他创造更好的读书环境,那叫一个呕心沥血,只是他最终还是辜负了他的期望,如今他的孩子与他如出一辙的聪慧机敏,他说不出是欣慰多,还是心酸多。
“四弟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学识,真是难得,不知是谁给你启蒙的?”楚之孝第一个回过神来。
“回大哥,是我姐姐教的。”楚之恒脸上带了点点笑意和骄傲,显得愈发可爱。
“嗤——怎么可能?以前大伯给我们启蒙的时候,就她学的最差,就她那脑子还能教别人?”韩冰一听是楚清教的,一脸不屑。
这话虽然难听也是事实,楚开山科考无望之后,又卧病在家成了药罐子,只能给几个小辈启蒙,楚家的几个姑娘除了当时年纪太小的楚洁,都是楚开山启蒙的,这也是韩冰一直觉得自己是耕读世家小姐的仪仗,父亲哥哥都是童生,自己也认字懂些诗文,觉得自身这样的条件窝在这乡野着实委屈。当初的三个姑娘,就楚玉学的最好,接着就是楚冰,最差的反而是楚清,整个人呆呆愣愣的,看谁的目光都是闪躲不安,简单的算术怎么也学不会。
“我姐姐很厉害的。”楚之恒立马反驳,一张玉雪的小脸气成了河豚。
楚清轻握了下弟弟的手以示安抚。“我虽不才,这些启蒙的知识还是懂的,主要是小恒聪慧,一通百通。”
“三弟确实聪慧,我倒是很有兴趣和三弟交流一下……”说着,楚之孝就就着三字经考校了楚之恒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实则刁钻,若非真的通晓三字经所有的注解寓意,否则很难回答。
楚之恒毫不怯场,两人来了一场以三字经为主题的学术讨论。
步萌就在一旁悠哉地看着这一场你来我往的打脸戏码,最后以楚之孝被楚之恒问得哑口无言落幕。
楚老爷子从头到尾估计没听懂,但一直点头道好,好,好。这明显就是更看好楚之恒。
二房的人坐不住了,赵氏首先开口:“之恒真是了不得,想必学了很久吧,这读书要紧,身体更重要啊,你年纪还小不必太急,揠苗助长要不得,明年你就七岁了,去书院正式启蒙刚好……”
意思就是今年就留给她儿子楚之贤。
这时,一直坐壁上观傻不愣登的贺氏也跟着附和,“是啊,之恒年纪还小,我们之礼也七岁了,而且楚家就我们三房没有读书人,我们之礼可是三房的独苗苗啊,当年老大读书,我们三房可是出了不少力的,之礼他爹可是有名的木匠,之所以什么都没给我们留还不是因为钱都给老大读书用了,二房也有之孝了呀,怎么也该轮到我们三房了,爹娘你们可不能这么厚此薄彼呀!”
贺氏一通长篇大论后又开始一唱三叹:“可惜之礼他爹死得早啊,要不然我们之礼也不会连书都读不起,他可是英雄啊,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连自己妻女儿子的往生都没个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