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平早早地来到了镇政府的会议室,准备召开关于法治宣传的工作会议。
会议室内,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已经就座,他们的表情严肃而专注。
王正平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志们,法治宣传工作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
我们要让每一位村民都懂法、守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保障我们镇的和谐发展。”
镇司法所所长李明立即回应道:“王书记,我们已经制定了初步的宣传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阻力。”
王正平微微皱眉,问道:“什么阻力?说来听听。”
李明推了推眼镜,说道:“部分村民对法律的认知还很淡薄,认为法律离他们的生活很远。还有一些年长的村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法治宣传不太接受。”
王正平沉思片刻,说道:“这正是我们工作的难点所在,但也是我们必须攻克的难关。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让法律走进村民的生活。”
就在这时,镇宣传委员张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王书记,我觉得可以组织法律知识竞赛,激发村民的学习热情。”
王正平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但要确保竞赛的内容贴近村民的实际生活。”
会议结束后,王正平和李明等人来到了镇中心的广场上。
这里已经拉起了法治宣传的横幅,摆放着宣传展板。
王正平亲自拿起一份宣传资料,向过往的村民发放,并耐心地讲解:“老乡,这是法律知识手册,您拿回去看看,了解了解法律对咱们的重要性。”
一位年轻的村民接过资料,笑着说:“王书记,我一定好好看。”
然而,并非所有的村民都如此积极。一位名叫赵大爷的老人,走过时嘟囔着:“搞这些有啥用,我活了大半辈子,也没靠法律过日子。”
王正平听到后,走上前去,亲切地说:“赵大爷,法律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比如说您家的土地承包问题,如果有了法律保障,您就不用担心权益受损啦。”
赵大爷半信半疑地看着王正平:“真有这么管用?”
王正平笑着说:“赵大爷,您试试就知道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王正平和工作人员们不辞辛劳,深入到各个村庄进行法治宣传。
他们在田间地头与村民交流,在村头的大树下举办法律讲座。
一天,王正平来到了偏远的李家村。
这里的村民大多以务农为生,对法律的了解几乎为零。
王正平站在村头的土坡上,大声说道:“乡亲们,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是保障我们权益的武器!”
村民们围拢过来,好奇地听着。
一位名叫李嫂的妇女问道:“王书记,那我家男人在城里打工,老板拖欠工资,这能靠法律要回来吗?”
王正平肯定地回答:“能!只要有法律依据,一定能要回来。”
李嫂眼中闪过一丝希望:“那可太好了。”
然而,在法治宣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小商贩为了逃避监管,对法治宣传颇有怨言。
王正平得知后,找到了这些小商贩。其中一个叫王二的商贩激动地说:“王书记,这法律管得也太严了,我们做生意不容易啊。”
王正平严肃地说:“王二,法律不是为了限制你们,而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让大家都能公平竞争。如果没有法律,市场乱了,最终受损的还是你们。”
王二沉默了片刻,低下了头:“王书记,您说得对,是我目光短浅了。”
随着法治宣传的不断深入,观音镇的氛围逐渐发生了变化。
村民们开始主动咨询法律问题,邻里之间的纠纷也更多地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一天晚上,王正平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妻子心疼地说:“你这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可要注意身体啊。”
王正平坐在沙发上,叹了口气:“法治建设任重道远,但只要能让观音镇越来越好,累点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