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中,正不断探寻自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同时积极借助外部力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勾勒出乡村文化蓬勃发展的新画卷。
一、内生动力: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核心在于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意识到乡村文化是自身独特的精神标识与宝贵财富。在一些村庄,村民自发组织起文化保护小组,对村里的古建筑、古文物进行日常巡查与维护。比如,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石桥,曾经因年久失修面临坍塌危险,村民们主动集资,并在专家的指导下,按照传统工艺对石桥进行修缮,使其重现昔日风采,不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成为村庄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村民们还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中。传统的乡村戏曲表演,以往只是少数老艺人的舞台,现在许多年轻村民加入进来,他们学习戏曲演唱与表演技巧,从剧本创作、舞台布置到演出宣传,都由村民自主完成。这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让乡村戏曲在传承中创新,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和村民的生活感悟,吸引了更多观众,包括周边村庄的村民以及前来旅游的游客。
而且,村民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乡村民宿为例,村民们将自家闲置房屋进行改造,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特色,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民宿。从房间的装饰风格,如悬挂传统的农耕器具、张贴民间剪纸作品,到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如手工制作的粗粮饼、传统酿造的米酒等,都融入了乡村文化元素。这种由村民自主经营的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乡村文化的场所,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的热情。
二、教育滋养:乡村文化传承的希望之光
教育是乡村文化内生动力培育的重要源泉。乡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不断加大乡村文化教育的比重。除了开设传统的乡土历史、民俗风情课程外,还增加了乡村手工艺实践课程,如木工、陶艺制作等。在这些课程中,学生们亲自动手制作手工艺品,深入了解制作过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技艺技巧,培养了对乡村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之情。
同时,乡村学校积极开展文化研学活动,组织学生深入村庄进行实地调研。例如,学生们对村庄的姓氏文化进行探究,通过走访村里的老人、查阅族谱等方式,了解家族的迁徙历史、家族名人故事以及姓氏文化在村庄生活中的体现,如传统的祭祖仪式、家族祠堂的建筑风格与功能等,从而增强了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此外,乡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能力。通过举办乡村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以乡村文化元素为基础,进行创意设计。如设计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衫、文创产品包装等,一些优秀的创意作品还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才华,也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外源助力:政府政策与社会资源的扶持
政府在乡村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引导与扶持作用。在政策层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政策文件,加大了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许多村庄新建了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某乡镇政府投资建设了一座现代化的乡村文化综合体,集文化演出、图书借阅、艺术展览、文化培训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周边村庄村民文化活动的中心,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政府还通过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乡村文化企业、文化项目进行扶持。对从事乡村特色手工艺品制作、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等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促进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例如,一家专注于乡村传统刺绣产品开发的企业,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改进了生产工艺,扩大了生产规模,拓展了销售渠道,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刺绣产业的发展,使更多村民参与到刺绣生产中来,传承和弘扬了乡村刺绣文化。
社会资源的投入也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企业通过投资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与乡村合作开发文化产品等方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例如,一家旅游企业与某乡村合作,开发了以乡村田园生活体验为主题的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乡村体验农耕生活、参与民俗活动、品尝农家美食等,企业负责旅游线路的策划、宣传与运营,村庄提供旅游资源和服务保障,双方实现了互利共赢。社会组织也积极开展各种文化公益活动,如文化志愿者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支教、艺术培训等活动,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城乡融合:文化交流与协同发展
城乡融合为乡村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活力。城市文化资源不断向乡村流动。城市的文化艺术团体定期到乡村开展演出活动,如交响乐团在乡村文化广场举办音乐会,为村民带来了高雅艺术的享受;话剧团演出经典话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视野。同时,城市的文化专家学者深入乡村,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他们参与乡村文化规划编制、文化遗产保护方案制定等工作,帮助乡村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乡村文化也积极融入城市。乡村特色文化产品在城市市场上崭露头角。例如,乡村的绿色农产品、手工制作的食品等通过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渠道进入城市家庭,深受城市消费者喜爱。乡村文化旅游也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往,城市居民在乡村体验到了不同于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方式,缓解了城市生活压力,同时也促进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
此外,城乡之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城市的文化创意企业与乡村合作,开发以乡村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品。如将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到动漫、游戏、影视创作中,制作出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既提升了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拓展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空间。
五、挑战与应对:持续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然而,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乡村文化人才流失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尽管村民主体意识有所觉醒,但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有限等因素,许多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轻人仍然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其次,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还不够深入。在一些乡村文化活动和产品中,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入略显生硬,未能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再者,乡村文化产业发展面临市场风险较大的问题。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不稳定,受季节、旅游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较大,乡村文化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为应对这些挑战,应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建设。加大对乡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鼓励城市文化人才到乡村发展。在文化融合方面,要加强文化创新研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契合点,以更加自然、巧妙的方式将现代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文化,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对于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乡村文化企业的扶持与引导,建立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如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拓展销售渠道、开发多元化产品等方式,降低市场风险对乡村文化产业的影响。
乡村文化在村民主体意识觉醒、教育滋养、外源助力以及城乡融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正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尽管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创新,乡村文化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