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日早上七点四十分,莫吉廖夫城北部,朱可夫站在一座古老的东正教尖顶教堂门口,捂着肚子仰望天空。
刚刚吃过早饭,朱可夫难得地找到空闲时间休息,他张开大口,贪婪地呼吸新鲜空气。
指挥部里的空气污浊不堪,即使那两台直径过一米的大号风扇摇头晃脑拼命工作,也无法净化室内汗水带来的酸臭味。
忍受着异味的荼毒,朱可夫忙碌了大半夜,强韧的神经也被各种噩耗不停轰炸着,直到凌晨,终于等来了光明时刻。
充满喜色的目光转来转去,扫过天空中密布的乌云,朱可夫心中前所未有的舒畅。
自己终于等来期盼已久的雨天,伟大的苏维埃祖国,岌岌可危的中央防线也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机。
再等一等,只要乌云覆盖的面积再大一点,颜色再黑一点。。。。。。朱可夫止住心中的期盼,低头望向一辆m-1型嘎斯指挥轿车。
这辆m-1轿车转过一百多米外的红星路十字路口,直挺挺地冲向教堂。
看清轿车上的牌照号码,朱可夫认出这辆m-1轿车正是自己的坐车。
司机一早就开着这辆轿车去机场接一个人,想起那个人,朱可夫犹如在美味的黑海鱼子酱中吃出一条蛆虫般反胃,心中的愉悦心情瞬间消失一半。
m-1轿车掉头冲向朱可夫,带着一股狂风冲到他的身边。
“吱。。。。。。”地一声,轿车拖出长长的尾音停在他面前。
副驾驶位置的车门比司机的车门更早打开,一个肥头大耳满面油光的粗壮男子跳出轿车,张着宽阔的大口,带着浑厚爽朗的笑声疾步走向朱可夫。
“亲爱的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同志,我们又见面了,总书记说要我来中央战线当你的副手时,我幸福的都要晕过去了,我们联手一起努力。肯定能够挽回中央战线的局势,我们。。。。。。”
挂着中将军衔的男子揽着朱可夫的双臂,喋喋不休地说道,全没注意朱可夫脸上晴转多云的脸色。
面对话唠中将。朱可夫费了好大劲才挤出一句应酬的语言。
“亲爱的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同志,欢迎你来到西方方面军。”
看到叶廖缅科还要说话,朱可夫抢先开口,忽然问道:“你从莫斯科来?”
“是,我从远东飞到莫斯科。总书记亲自接见我,对接下来的作战亲自做出一些指示,嗯,都是很有战略意义的指示,然后。。。。。。”
“你看到巴甫洛夫没有?”朱可夫忽然说道。
“巴甫洛夫?哦,那个倒霉的家伙。”叶廖缅科中将叹了口气。
捅捅头上的大檐帽,叶廖缅科沉痛地说道:“我看到他了,他的前景很不妙,嗯,很不妙。总书记对他的失败很是愤怒,我们绝对不能重蹈他的覆辙,绝对不能触怒总书记,必须要按总书记的指示作战。”
朱可夫下意识地翻眼看看天上的乌云,惊喜地现乌云的颜色似乎又黑了一些。
确认自己不是心理作用后,朱可夫不知不觉地握紧拳头,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问道:“总书记对这里的战斗有什么指示?”
“总书记的指示很简单,只有一个词,进攻。必须要进攻,只有进攻才能获得胜利,被动防御是打不赢战争的。”叶廖缅科兴致勃勃地说道。
朱可夫心底出一声堪比地狱三头犬暴走时的哀嚎,自己就知道会是这样。
总书记先是给自己派来一个不靠谱的方面军副司令员。这个副司令员又带着总书记的最高指示,而且还是这种不靠谱的最高指示。
至于眼前这位曾经的列宁格勒骑兵高级指挥员培训班的同班同学,朱可夫更是感到无比的头痛。
身为老同学,他可是清楚地知道叶廖缅科最大的特点,一个字,笨。
班里另一位同学。巴格拉米扬曾经揶揄过:“在我们中间,看起来最倔强的是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他经过罕见的努力,掌握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广泛而丰富的知识。”
这句话看似褒扬,但是朱可夫知道,这句话也就能糊弄糊弄不知内情的人。
巴格拉米扬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说叶廖缅科其实笨得要死,就连掌握教学大纲这么简单的内容都要付出罕见的努力!至于其他对高级将领的要求,以叶廖缅科的智力水准。。。。。。朱可夫顿时对接下来的作战充满绝望。
明明有大把的备用将领可以使用,为什么偏偏要不远万里,从远东地区调他回来,总书记到底是有多钟爱这个大嘴巴的家伙。
叶廖缅科不知道自己的出现给朱可夫带来莫大的心里压力,主动问道:“现在的局势怎么样?我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才能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进行反动。说起反攻,我可不是一个人来的,我的身后,从莫斯科到这里的火车上装满了坦克和大炮。总书记从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里拨给我两个机械化军,有了这些部队,我们肯定能打出一次漂亮的反击战。”
他带来了两个机械化军?这倒是个好消息,朱可夫阴云密布的脸上闪现出一缕阳光。
带着叶廖缅科走进教堂,朱可夫简单向指挥部的参谋们介绍过叶廖缅科的身份后,立刻指着地图对叶廖缅科说道:“我们目前面临的压力很大,敌人三个装甲集团军分成三路正在向东开进,他们的身后,还跟着第四和第九集团军。
中路,敌人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刚刚攻克鲍里索夫,下一个目标就会是奥尔沙。
南路,隆美尔指挥的第二装甲集团军已经占领博布鲁伊斯克,下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这里,莫吉廖夫。
北面,霍特指挥的第三装甲集团军正在向维捷布斯克进军。如果我们应对失误,敌人会在斯摩棱斯克形成第二个包围圈,我们会再次遭受一次巴甫洛夫式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