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灭可见灭的意思 > 30 江阴城十万人同心死义一(第1页)

30 江阴城十万人同心死义一(第1页)

由于中国北方已经饱经战火涂炭,生灵几尽,元气已伤,而且大顺、大明及张献忠的余部都南下,北方拒剃发的抗清行为表现得比较分散、微弱。

接下来数十年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主要出现在南方。

最先亮剑拒绝剃发,继而掀起弘光朝灭亡后南明第一波抗清高潮的是南直隶常州府的江阴县。

江阴,因地处“大江之阴”而得名,是一个地理上的小县,南北宽七十里,东西长一百四十里,其北滨大江,东连常熟,西界武进,南界无锡、阳湖,位置重要,乃是山水交汇之地,且土地肥沃、产量奇高,每年输出粮食六万多石,赋税十多万两白银,富庶繁荣。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驻军,俯临大江,观其如鹅鼻截江,火脉直射金山,曾有过建都的意向。

江阴民风淳朴,敦礼让,尚气节,轻富贵,崇自由。有明一代,如徐麒一类不愿入朝为官者比比皆是。而忠臣义士,也不乏其人。如正德朝,宦官刘瑾擅政误国,在朝任职的三位江阴人:主事黄昭、御史贡安甫、史良佐,就因以挽死谏、以奏章忤,被称为“江阴一时三忠”。天启朝“东林后七君子”中的缪昌期、李应升也是江阴人氏。

弘光政权倾覆,由弘光政府任职的江阴县令林之骥不肯入清为官,也颇具气节。

林之骥,进士,福建莆田人。崇祯十七年上任,因为听不懂江南话,被人称为“林木瓜”。清豫亲王多铎攻下了南京,随即遍檄四方,附近州县的官员纷纷投降,林之骥却愤然挂印辞职而去。

在林之骥的带头下,江阴参将张宿、海防程某、县丞胡廷栋、学使朱国富、兵务马鸣霆等也纷纷去任。

江阴没有县令,清廷便安排降清的前明进士方享负责接管。

方亨,河南人氏,是大明末年的一个无耻文人。当初,河南省还没有进入清朝版图,方亨就急不可耐地跑入清营大献财物,因而得到了清廷的青睐。

赴江阴任职之日,方亨纱帽蓝袍,没有改换明朝的服饰,不带家属,只有家丁二十余人,一副小人得志的派头。

入了县衙,方亨出具清廷的委任状,宣布自己为江阴县令,正式接管江阴。他拖着官腔问管理造册的官吏:“各县已献册,江阴何以独无?”官吏赶紧出具各图造册。方亨将其收起,派人送往南京,意为江阴已经归顺清廷。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方亨烧的第一把火就是全县民众必须剃发。

他声称:“豫王有令,江阴限三日剃发!”

五月二十七日,有四个长相凶悍的满洲兵莅临江阴,自称奉清常州太守宗灏的差遣,前来监督剃发执行情况。对这四个满兵,方亨毕恭毕敬,奉若神明,将他们迎入同察院,然后严令剃发。

二十八日,方亨出示告示,严申剃发是满清的法令,不能违背。

司马迁在《史记》中列举了十大侮辱,其中剔发、易服占其中之二。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这头发岂可说剃就剃?

尽管方亨一再重申,但全县百姓无一人愿剃。

二十九日,县里一些比较有名望的乡绅聚在一起,联名上书要求留发。

上任办理的第一件事就没办好,方亨恼怒不已,见了这帮人,不由得破口大骂。

众人听他骂,一齐回骂,说:“汝是明朝进士,头戴纱帽、身穿圆领,来做清朝知县,羞也不羞、丑也不丑?”

方亨被气得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改日清晨,方亨到文庙行香,众多百姓在后试探追问,说:“如今江阴既已归顺,江阴百姓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吧?”

方亨板着脸说:“还没有执行剃发令。常州府派遣来的四名满兵,便是专门前来负责此事的,你们赶快剃发。”

众人愤然道:“头发怎可剃掉?”

方亨森然作色道:“这是大清律令,不可违抗!”

一个名叫许用的书生高呼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吵闹不休之间,从常州府发来了布告,上面赫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句子。

方亨命书吏抄写该布告以四下张贴。

书吏看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字眼,一下子没忍住,把笔摔到地上,发狠说:“死了算了,抄什么抄?!”

方亨的老师无锡人苏提学听说学生出任江阴县令,特遣一个油头粉面的家丁前来贺喜。这个家丁还辨不清形势,竟然在堂上咆哮怒骂道:“尔这些奴才们,个个都该砍头!”

江阴百姓的怒火彻底被点燃,痛骂道:“你们这些降贼的奴仆,也配来江阴耍威风?”一齐发作,乱拳打他殴死。

既然已经闹出了人命,那就用不着再顾忌什么了!

失去了理智的人们将方亨扑倒在地,捆绑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