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明灭的近义词 > 40 何腾蛟的私心杂念一(第2页)

40 何腾蛟的私心杂念一(第2页)

在咆哮寒冷的江水漂浮了一段时间后,气将垂尽的何腾蛟幸运地得到了渔人捞救。

武昌既已落入大顺军之手,大难不死的何腾蛟只好从宁州间道入湖南。

四月,何腾蛟进入长沙。

长沙仅有二千巡道标兵,且城内满目荒墟,在调兵不应,募兵不及的背景下,守无可守。

可是,何腾蛟一不怕苦,二不怕难,召集属吏,痛哭盟誓,安抚难民,收编流卒,终于凑拼成一军,镇守住了长沙。

不久,李自成身死通山,大顺军余部进入湖南。

以何腾蛟现有的这点可怜的兵力根本不足以与大顺军余部相抗衡,听传言大顺军要“会猎湖南”,长沙满城惊恐。

有人劝何腾蛟弃城退避,何腾蛟大义凛然,答道:“这是什么话?!我何腾蛟身为王臣,应当唯王命是从,现在国家进入多事之秋,正是我等鞠躬尽瘁之日,况且我与你等都是封疆大臣,誓同城池一起存亡,没有可以退避的地方。”

不日,何腾蛟毅然整军于浏阳城东之官渡对大顺军进行阻击。

该战,大顺军水陆并进,首尾相击,何腾蛟部死伤无数,只好退入长沙,婴城死守。

实际上,这时的大顺军并没有心思与何腾蛟为敌。

要知道,李自成既死,大顺军群龙无首,军心已散。

而且,大顺政权曾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及部分江淮地区已经落入清军或复明官员之手,数十万大顺军已成丧家之犬,日子朝不保夕,大顺政权已名存实亡。

不过,大顺军中很多人都是久经战阵,肩并肩地蹚着刀山血海走过来的,也不可能说散就散。那么,该何去何从,成了摆在大顺军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崇祯年间,连年天灾,农民兄弟缺田少地,被官府、地主老财迫害严重,大顺军打着杀贪官、除污吏的口号跟朝廷对着干,很是赢得了一些民心。现在,大顺军也罢、大明军也罢,普通老百姓也罢,统统遭到了大清军的围追杀戮,时代不同了,对手不同了,应对的策略也应该不同了。

想想看,大顺军兵员数目庞大,没有属于自己的根据地,没有固定粮饷来源,就像无根的浮萍,单纯依靠打家劫舍来提供军队给养已不可能,更遑论与气吞四海的大清军争锋!

想要生存下去,想要好大河山不沦入异族之手,大顺军中的许多人都想到了同一点:投奔明朝,联明抗清。

而隆武登位后,就一改弘光朝的“平寇”战略,而将“御虏”放在了首位,所以,当大顺军各首领派人向何腾蛟传达出要联合抗清的要求,何腾蛟很快就和大顺军达成了“合营”协议。

此即是何腾蛟在给隆武帝所上《逆闯伏诛疏》中自己“骤增师十余万”的来由。

隆武帝束缚在郑芝龙集团之下,最大的苦恼就是手中无兵,何腾蛟的兵力既然这么雄厚,不依靠白不依靠。

所以,隆武帝这才有离开福建的想法,并有了与郑氏兄弟撕破脸皮的底气。

这次移跸江西,隆武帝预料到郑氏兄弟不会派兵护送,所以,早在隆武元年(公元1646年)正月,隆武帝就手敕何腾蛟要他先遣一万精甲到湖东(指江西省湖东道管辖地区)迎驾。

这时候,大顺军的军权主要掌握在郝摇旗、刘体纯、刘体统、王进才这几个人手上。

大顺军在丧失了最高领导人后,指挥系统已经瘫痪,各部为政,部署已乱。

虽说郝摇旗几个原先在大顺军中不过偏裨之将,但经过与清军的数番较量,原先高级将领如泽侯田见秀、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磁侯刘芳亮、太平伯吴汝义等人兵员损失严重,而郝摇旗、王进才却还各拥有数万之众,实力雄厚。

换一句话说,郝摇旗俨然已成这支大顺军的首脑人物。

隆武帝于是专门赐郝永忠“永忠”之名,以嘉其忠义。

四月间,隆武帝再派太监杨守明、兵部职方司官员路太平来到长沙,督促何腾蛟出兵江西,明确告诉何腾蛟,此举既是着力于加强赣南防务,也是迎驾之用。

何腾蛟于是派遣郝永忠带领部下兵马一万余名经郴州入龙泉(今江西遂川县),张先璧率部由湖南攸县出江西永新,号称左右两路“迎驾军”。

正是有了这两支“迎驾军”做保障,隆武帝明知郑鸿逵不肯出浙、郑彩也不肯出赣,仍然对这次亲征的安全性信心满满。

然而,和很多人一样,隆武帝远没想到,何腾蛟虽然把诸葛亮的话当作口头禅,但他本人并不是诸葛亮式的“纯臣”,在以忠义自许的表象下,其实掩盖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私心杂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