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监国看势头不好,赶紧在张名振等将领的护卫下离开绍兴,经台州乘船逃往海上。
六月初一日,清军占领绍兴。
鲁监国政权大学士谢三宾率众投降。
谢三宾的投降之举并不奇怪,意外的是,鲁监国所封越国公方国安居然也投降了。
遥想一年前,方国安曾在杭州城下痛骂潞王朱常淓没有骨气,现在,他手下尚马兵五百名、步兵七千名,然而,现在才看到清军的身影,他就体若筛糠,跪地求降。
先后跟随降清的还有新建伯王业泰、内阁大学士方逢年、宋之普、吏部尚书商周祚、兵部尚书邵辅忠、刑部尚书苏壮,依附于方国安的弘光朝兵部尚书阮大铖、太仆寺卿姜一洪等,武将有总兵陈学贯等十八人,副将以下不计其数。
与方国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兴国公王之仁。
王之仁是直隶保定人,直隶保定多有人入宫为太监。王之仁的哥哥王之心就是崇祯朝的大太监。
出身低微的王之仁能成功混迹明朝官场,哥哥王之心的帮助不可或缺。
潞王献杭州降清时,王之仁任定海总兵,跟着降清了。
可以说,他是一个过去变节有污点的人。
可是,现在听说方国安投敌,他大声痛骂道:“坏天下事者,方国安也。敌兵数万屯北岸,倏然而渡。我孤军何以迎敌,唯一死而已。”准备率领自己残余部队与清军拼个你死我活。后经部将劝说,乘船数百艘,携带大批辎重由蛟门航海到舟山,准备同隆武帝所封的肃虏伯黄斌卿会师共举。
黄斌卿却是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他接收了王之仁携来的辎重,却出其不意地向王之仁的舟师发起铺天盖地的炮轰。
王之仁气得钢牙咬碎,却又无可奈何,为了留下抗清力量,他下令部下放弃抵抗,全部归附黄斌卿,却将自己家属乘坐的海船凿沉,让家里的九十三人为国殉难,仅留下一条大船。
王之仁目送全家老小已经赴死,这才擦干眼泪,乘坐在仅留下的大船上,吩咐竖立旗帜,鼓吹张盖,驶往已被清军占领的吴淞江口。
吴淞总兵李成栋以为他是要来投降,便将他转送南京。
招抚江南大学士洪承畴见了王之仁,正为多一个同类而高兴,但王之仁却板起面孔教训起他来,说他不应该贪生怕死、投降清狗,骂他:“认贼作父,先帝赠你高官厚禄,给你建立庙祠、以国礼祭拜你,抚恤你的妻儿老小;你忘恩负义,引狼入室,毁我大明诸帝陵寝,焚我大明宗庙,滔天之罪,远过于历史上的叛将李陵、卫律。”
数落了洪承畴一番,王之仁这才亮出自己此来的目的,他说:“我乃是大明王朝的方面军元帅,国家已亡,理应身死,只是担心丧身大海,后世史家难以取证,所以特来南京,堂堂皇皇殉国。”
洪承畴恼羞成怒,下令将他杀害。
清军进占浙东府县,大学士张国维、督师兵部尚书余煌、礼部尚书陈函辉、大理寺少卿陈潜夫等先后自杀。
张国维和王之仁一样,也是有过变节污点的人。但他的变节不是投降清廷,而是在北京失陷时投降过大顺军。
这次,他和王之仁一样,不再考虑投降,而是慷慨赴死。
张国维殉国之前,一身明臣朝服,向南而拜,口中长呼:“臣力竭矣!”从容作绝命词三首。
其一云:
艰难百战戴吾君,拒敌辞唐气励云;
时去仍为朱氏鬼,精灵当傍孝陵坟。
其二云:
一瞑纤尘不挂胸,惟哀耋母暮途穷!
仁人锡类能无意,存殁衔恩结草同。
其三云:
夙训诗书暂鼓钲,而今绝口莫谈兵!
苍苍若肯施存恤,秉耒全身答所生。
王之仁和张国维没能在自己殉国之前给敌人以更大的杀伤,未免死得可惜。
和他们相比,另一个也有污点的人,就死得比较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