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忠的再度到来,使得皇太极以为和谈有望,又是大肆款待了一番。
随后,皇太极给高起潜与方一藻书信一封。
信中言明:若是真有议和之心,请速派朝廷官员前来和谈,如若不然,夏秋之际必有举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高起潜与方一藻收到来信后,上奏给崇祯皇帝,建议与满清举行议和谈判。
杨嗣昌也上奏劝道:“臣以练兵为正道,开市议和为权宜之计,舍此而以陵京频试边锋,臣不敢知!”
意思说的很简单,议和只是权宜之计,如此又可以避免满清频繁进犯京畿,多好啊。
犹豫许久的崇祯皇帝,最终还是选择平台召对,与内阁大臣商定是否议和。
为此,崇祯皇帝赐封杨嗣昌为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旨在增加同意议和的几率。
可是,在这次的平台召对中,继任首辅的孔贞运带头反对议和之举。
阁臣薛国观、范复粹、方逢年等人,也是极力反对议和。
就算杨嗣昌再怎么赞同议和,也难敌众阁臣的意见。
不仅如此,此次平台召对之事还传遍了京师。
有少詹事黄道周上疏指斥:无论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即款矣成矣久矣,以视宁锦遵蓟宣大之师,何处可撤。而遽谓矣建虏之后可撤兵中原以讨流寇,此亦不思之甚矣!
黄道周的这番指斥之言,不仅把杨嗣昌给贬低了一遍,同样使得崇祯皇帝没有面子。
最后,崇祯皇帝将黄道周连降六级,贬为地方小官。
一些上奏弹劾杨嗣昌款曲议和的大臣,也都遭到了贬官处理。
可是,尽管处理了这些官员,这议和之事也没有彻底的结果。
高起潜与方一藻在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确切表态前,也不敢擅自做主,贸然行事。
直到八月初,这议和之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喜欢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