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将“三亿”放到整个dc宇宙的背景之下,五千万的债务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超人重启项目将会成为dc宇宙的第一步,大爆特爆依旧是终极目标,但却不再是最低消费。只要电影不会亏损太夸张,这就可以称之为成功了。
直观一点,可以这样理解,华纳兄弟原本可能希望的是十亿票房,但放在整个dc宇宙来看,即使是全球九亿……乃至八亿票房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后续电影以及周边效应将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利益。
这将会为整个超人项目减轻许多压力。
不过,这一计划执行起来着实太过庞大,兰斯不是万能的,至少面对漫画的世界,他就两眼一抹黑,即使是上一世已经上映的漫威电影,他都没有把人物关系、时间发展线捋顺,更何况是在他重生之前还没有能够问世的dc宇宙。
在构建dc宇宙之前,正确的准备工作应该是将人物关系、宇宙时间线、正反派关系以及正义联盟主要角色都整理清楚,即使不必阅读每一本漫画——这个工作依靠一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的,但也需要列出一个大纲。
这项工作需要庞大的时间,慢慢理清,最好是对漫画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负责。但问题就在于,兰斯第一没有时间,第二不够专业,更何况,“罪恶之城”依旧是目前最最重要的工作。
不能忽略的是,与此同时,华纳兄弟也在考察布莱恩,如果按照历史轨迹,布莱恩顺利地接受“超人归来”,兰斯失去了执导一部两亿五千万美元投资的作品,这还是小事;重要的是,由于布莱恩成为“超人归来”的导演,一方面,兰斯推行dc宇宙的计划就势必需要布莱恩的配合,从剧本的修改到角色的安插,甚至是反派的设定,都需要同一阵线,但布莱恩肯定不愿意外人指手画脚,这势必会导致更多的阻碍。
另一方面,“超人归来”一旦失败了,就将会影响dc宇宙接下来的一系列计划,导致整个计划都被拖累。更有可能的是,华纳兄弟选择保守,等待“超人归来”的成绩之后,再决定是否推动dc宇宙计划,这也意味着兰斯至少需要再等待一年以上,而这一年时间之内,事情的不可控制性将完全无法预测。
简而言之,抢在布莱恩之前,与华纳兄弟达成合作,这对于兰斯来说,可以省掉无数麻烦。达成共识之后,即使兰斯不执导超人项目,把导筒交给布莱恩,兰斯退到制作人的位置上,让混沌影业与华纳兄弟联手合作,这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于是,事情又回到了原点:时间,兰斯需要时间,还有人力,还有智慧,还有知识。
深思熟虑之后,兰斯决定,还是先把dc宇宙的整个框架构思撰写下来。没有血肉,仅仅只是骨架,把他构建dc宇宙的创意和想法记录下来,以招商项目的方式,阐述这个想法所能带来的利益和影响,说服巴里…梅耶和他身后华纳兄弟的诸多股东们,不仅仅是三亿,而是花费三十亿、三百亿,建立起整个漫画王国,足以与迪斯尼抗衡的王国。
事实上,华纳兄弟完全拥有这样的资本,他们不仅拥有dc漫画,还拥有“哈利…波特”系列。如果按照上一世的发展轨迹,华纳兄弟最后选择与环球影城合作建立了“哈利…波特”主题公园,换而言之就是利益分化;但如果华纳兄弟把握住商机,他们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力量建立主题公园,与迪斯尼分庭抗礼。
所以,这不仅仅是电影项目的合作,更是公司层面的合作。这也意味着,兰斯可以贡献的力量十分有限,即使是剧本,由于对漫画所知甚少,兰斯也需要大量征求他人的意见;而公司合作项目企划案,则需要交给西奥和伊恩负责。
站在华纳兄弟面前,混沌影业就像是一只蚂蚁仰望巨人一般,双方想要站在一个平等的水平线上交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问题就在于,混沌影业到底可以从中获得多少利益,对未来的发展又可以起到多少作用。
至于剧本的详细内容,就等合作案谈下来之后,再寻求办法——如果华纳兄弟点头了,以华纳兄弟所拥有的庞大资源来说,在兰斯的指导之下,撰写改编剧本,并不是一件难事。
前所未有地,兰斯感觉到了分身乏术,他不是万能的,他同样也不是全能的,尤其是面对陌生的漫画改编,兰斯有种难以战胜的无力感。不要说和华纳兄弟相比较了,即使与西洋镜影业相比较,混沌影业现在的规模也远远太小了。
混沌影业想要壮大,必须吸纳更多人才,就好像预告片配乐公司一样,他们需要把各个部门都成立起来,依靠着大家的力量带动公司的发展。从编剧到导演,再到制片人,包括剧组各个岗位,都不例外。在公司层面上,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
如果此时混沌影业有其他几名编剧,他们可以分工合作,邀请对漫画了如指掌的专业粉丝,一起将dc宇宙构建起来,并且完成超人的重启剧本。拥有了这些筹码之后,再去寻找华纳兄弟谈判,他们的底气可以更足,说服力也会更加坚实,可是他现在仅仅只有一个人……
编剧?为什么混沌影业不能开始招募编剧,组建属于自己的编剧团队呢?即使混沌影业无法拍摄,他们也完全可以与其他大公司合作,或者是把剧本卖给其他公司,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聚集对公司的发展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疲惫的大脑灵光一闪,兰斯捕捉到了一丝灵感,整个人都坐了起来!
他想到了!(未完待续。)
467 大浪淘金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剧本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剧本就意味着没有故事,也没有电影。这个道理十分简单,也十分重要,可是,好莱坞对编剧的重视却永远比不上导演、演员,甚至比不上摄影师。编剧在电影制作环节之中的重要性始终被低估。
一方面是因为导演和演员站在聚光灯之下,光鲜亮丽的外表具有更多话题性,这也是商品社会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也是因为剧本投入是电影工业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投入最小的一环。
在特殊情况下,一个人和一台电脑——或者一台打字机,剧本创作就可以完成了,整个创作过程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而且任何人都可以完成这一项工作,只要有想法、只要会打字,就可以创作剧本。这也意味着,剧本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十分普遍,编剧素质高低不平的情况也十分正常。
所以,各大电影公司没有办法给编剧们更多的重视。但这不意味着编剧竞争不激烈,恰恰相反,由于没有门槛限制,好莱坞剧本创作市场的竞争远远比演员、导演要激烈得多,按照美国编剧工会所提供的数据,每年有五万部不同类型的剧本被创作出来——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没有注册在案的学生、爱好者、业余编剧的作品。
这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每一年能够拍摄电影作品的,也不过只有两千部而已——其中还有大部分都无法登上院线大屏幕,这也是圣丹斯电影节如此备受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剧本、优秀的剧本,也是常年令人头疼的问题。在每一家电影公司里,都会安排一个叫做影视前期开发经理的职位,阅读剧本就是他们的重要工作之一。
前期经理每人每年都必须向制片方提交一定数量的、他们认为值得拍摄的剧本,但这却是一份十分繁重而且枯燥的工作,“这就是一个堆满了各种书籍的书店,你知道里面有着绝佳的内容,但每一本书都是白色封面,装帧、格式都是一样的,只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而我找不到最好的那一本就没法回家。”
由于各大电影公司之间竞争且并存的关系,所以许多剧本都会在各大制片公司之间相互传阅,但却不会交叉阅读,这也就导致了闭门造车的前期经理会阅读到相当程度的重复剧本,消耗精力、人力和时间之后,却收效甚微。
一般来说,前期经理们挑选剧本都有一定的标准,因为这些剧本在进入制片人手中之前,还会进行第二轮筛选,作品的时长、题材、对白、情节、转折等等方面都会由专人负责审阅和把关。简单来说,剧本需要控制在九十到一百二十页,平均每页可以拍摄成为电影的一分钟,每五页——也就是每五分钟——需要一个小高潮,对白需要符合人物性格并且适合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类标准,题材要符合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