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四合院艰难生活(路边的尘埃) > 第162章 傻柱找茬(第1页)

第162章 傻柱找茬(第1页)

陈平安在晨曦初露的第二天清晨缓缓醒来,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他的脸上,带来一丝温暖与新生的气息。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感受着新一天的到来,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简单洗漱过后,他步入厨房,那里已经弥漫着家人准备早餐的温馨与香气。

餐桌上,热气腾腾的小米粥、金黄的煎蛋、还有几碟自家腌制的小菜,构成了简单却营养丰富的早餐。陈平安的爷爷陈强,一位精神矍铄、满脸慈祥的老人,正坐在桌首,不时地与奶奶赵翠花交谈着,两人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彼此深深的依赖与温情。赵翠花奶奶的手艺一如既往地好,每一口食物都仿佛在诉说着家的味道。师父苏大夫,一个医术高超且性情温和的中年人,也加入了早餐的行列,他的加入让这个家庭多了几分书卷气与沉稳。

饭后,一家人在欢声笑语中收拾碗筷,随后便一同走向院子中的菜地。这片菜地是他们家的“小宝藏”,四季常青,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和几株硕果累累的果树,是家人共同努力与汗水的结晶。爷爷陈强拿起锄头,开始翻新土壤,为即将播种的新一轮作物做准备;奶奶赵翠花则细心地检查每一株作物的生长情况,偶尔拔除一两根杂草;师父苏大夫则在一旁指导陈平安如何正确施肥,两人的师徒之情在这一过程中悄然传递。

在收拾菜地的过程中,陈平安从秘境中取出灵泉水,据说能让植物更加茁壮生长,水质清澈甘甜,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灵气。趁着家人不注意,他悄悄绕到院子各处,先是轻轻浇灌那些菜苗与果树,仿佛给它们注入了生命的活力。接着,他又走到院子一角的水井旁,将几滴灵泉水融入井水中,想象着这清冽甘甜的井水将滋养家中每一个人的心田。最后,他来到池塘边,轻轻地将剩余的灵泉水倒入池中,只见水面泛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仿佛是大自然对这份恩赐的回应。

完成这一切后,陈平安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与期待,他悄悄回到家人身边,继续参与着劳动,脸上洋溢着幸福与希望的笑容。

陈平安在家中环视一圈,确认各项事务都已妥善处理,院落整洁,家人各自安好,心中涌起一股宁静与满足。眼见时近午后,阳光斜洒在院子里,为这片小天地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纱,他忽然觉得,这是一个静心学习的好时光。于是,他轻步走向书房,从书架上取下一本泛黄却保存完好的医书——《本草纲目拾遗》,这是他与师父苏大夫共同研习的经典之作。

师父苏大夫见状,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陈平安不仅对医术有着浓厚的兴趣,更具备一颗悬壶济世的心。于是,两人一同移至院子中的葡萄架下,那里凉风习习,葡萄藤叶间漏下的阳光斑驳陆离,为他们的学习增添了几分闲适与惬意。

陈平安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草药的详尽描述与图解。他轻声诵读着每一种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而师父苏大夫则在一旁耐心倾听,不时点头或提出补充,两人的对话如行云流水,既专业又不失和谐。

“师父,您看这‘黄芪’一味,书中言其能补气固表,利水消肿,适宜于体虚乏力、水肿之人。但我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患者服用后效果并不明显,这是何故呢?”陈平安边翻阅边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苏大夫闻言,轻轻捋了捋胡须,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平安啊,医者之道,在于辨证施治。黄芪虽好,却非万能之药。病患体质不同,病因各异,需综合考量其寒热虚实,方能精准用药。再者,药材的质量、炮制方法亦至关重要,不可一概而论。”

接着,两人又就书中提及的疑难杂症展开了深入讨论,从病因分析到治疗方案的制定,再到用药剂量的把握,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他们时而沉思,时而争论,偶尔还会引用古今医案加以佐证,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探索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从东移至西,葡萄架下的光影也悄然变化。直至夕阳西下,余晖洒满院落,两人才意识到,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在知识的海洋中悄然流逝。他们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充实与愉悦。这一天,不仅是对医术的一次深刻探讨,更是师徒之间情感与智慧的交流与传承。

第二天清晨,陈平安像往常一样,迎着初升的太阳,踏上了前往轧钢厂的路。他的心情如同这明媚的天气一般,明媚而充满干劲。作为轧钢厂医务室的一名年轻医生,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每一天都致力于守护工人们的健康。

到达医务室后,陈平安迅速换上白大褂,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今天和往常一样,前来就诊的大多是因工作劳累或偶感风寒而引发的小病小痛。陈平安凭借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耐心询问病情,仔细检查,不一会儿,便为几位工人开出了合适的治疗方案,或是简单的药物,或是几句贴心的叮嘱,让他们带着安心回到了工作岗位。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近中午。陈平安整理好病历,正准备前往食堂用餐,恰好遇到了同样结束上午工作的林医生和黄医生。林医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总是以温和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赢得大家的尊敬;而黄医生则是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对医学充满热情。三人志同道合,平日里关系甚笃,常常一起探讨医术,共同进步。

他们一同走向第三食堂,路上谈笑风生,分享着上午遇到的趣事和医学上的新发现。到达食堂后,只见队伍已经排得长长的,工人们都在等待着美味的午餐。陈平安、林医生和黄医生自觉地加入到队伍中,期待着能尽快享受到食堂的佳肴。

不一会儿,林医生和黄医生就轮到了他们,两人迅速打完饭菜,找了个空位坐下。这时,陈平安也轮到了他的窗口,他抬头一看,发现打饭的人竟是食堂的“名人”——傻柱。傻柱虽然性格直率,有时显得有些粗鲁,但厨艺却十分了得,是食堂里不可或缺的一员。

“傻柱,给我打两个馒头,一个红烧肉,一个红烧茄子。”陈平安微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熟络。

傻柱一看是陈平安,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但随即又恢复了往日的“调皮”。他故意拿了两个最小的馒头递给陈平安,然后开始打菜。只见他先是满满地舀了一大勺红烧肉,却在递给陈平安前,故意抖了抖勺子,直到只剩下零星几块肉挂在勺子上。红烧茄子也是如此,满满一勺,抖到最后,只剩下了几片茄子皮。陈平安看着手中的饭菜,不禁哑然失笑。

在这个略显拥挤和嘈杂的食堂里,时间正值午餐高峰期,人头攒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美食的渴望和对时间紧迫的焦虑。这时,傻柱——一个以直率、憨厚着称的食堂工作人员,扯着嗓子喊道:“陈平安,快点给我饭票!别让后面的人等太久。”他的声音穿透人群,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催促。

陈平安,闻声赶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饭票,递给了傻柱,同时指了指自己碗里面那显得寒碜的几口菜,不满中带着几分疑惑地说:“傻柱,你看我拿的可是满满一张饭票,怎么才给我打这么大一点菜?这都不够塞牙缝的。”他的语气里既有对食物分量的不满,也有对食堂规定可能存在不公的质疑。

傻柱接过饭票,看了一眼,随即用他那沾满油渍的大手拍了拍陈平安的肩膀,解释道:“嘿,兄弟,不是我给你少打,是每个人的标准都是一勺,不论饭票大小。你瞧瞧,这锅里也就这么点菜,得匀给大伙儿呢。再说了,多吃蔬菜对身体好,营养要均衡嘛。”他说着,还不忘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一下身后排队的长龙,示意陈平安动作要快,不要耽误了其他人的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