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0,虎年的大门徐徐打开,这条时光隧道的开启,对于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80后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时代意义——80后整整一代人将集体“奔三”。
三十而立,既让人热血迸发,又让人唏嘘感慨。30岁,代表着成熟与成长,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新一代年轻人正在后面步步紧逼,迅速崛起。
80后经历了独生子女的时代,拥有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却生机盎然的童年时代,他们跟随者改革开放的脚步,见证了祖国的成长与日新月异的变化。
在整个成长过程中,80后曾经迷茫过,惶恐过,失败过,因为其特殊的经历被社会误读为了“垮掉的一代”。当他们如潮水般出现在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大军的现场时,那些不公平的评价轰然倒塌,当他们在奥运会场上大放异彩时,社会开始正视他们的角色,为他们正名。
80后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他们开始网恋,提倡闪婚、裸婚,在爱情婚姻中给了自己全新的定位,同时也不排斥用看似古老的相亲方式来寻找爱与婚姻。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下,80后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剩男剩女,他们戏谑地说“我不是在相亲,就是在相亲的路上。”
80后从最初的网游成瘾、短信不断,慢慢转变为宁可打电话也不发短信,上网的时候退出了许多的群,也习惯了潜水和偶尔上来冒泡。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渐渐老去。
面对着金融危机,面对着毕业就要迎来的失业,80后乐观地看着《奋斗》,考研、考碗、考证,奔波在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并且乐此不疲。一场《蜗居》过后,80后又开始冷静地反思:面对现实社会的种种,到底应该怎样平衡事业、爱情与未来的人生。
80后在奔三之后开始理智地面对现实,懂得了利用网络掘取第一桶金,懂得了合理地投资理财,闲暇时间他们也不忘玩玩网游、偷偷菜,还与一大群驴友游遍天南海北,生活乐此不疲。
而在不断的奔忙之后,80后发现自己的朋友越来越少;他们终于成为或即将成为别人的另一半,信誓旦旦地在婚礼上承诺给对方一生幸福,其实内心依然忐忑不安;他们开始坦然接受皮肤的松弛和眼角日益泛起的鱼尾纹;他们或许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薪水老是赶不上房价攀升的速度;他们行走在路上,没有机会喘歇;他们懂得享受,知道珍惜,拒绝庸俗;他们有自己的梦想与坚持,从未放弃努力;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压力,并渐渐将它们变成动力;他们肩上抗着责任的担子,勇于承担不怕失败。
如今,70后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脊梁,不再青春的80后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将是怎样一个角色?面对90后的异军突起,80后是否还有理由说自己很年轻,又要怎样证明自己的实力?前方的路似乎还很长。
本书从事业、爱情、人生等多个方面对80后现今的生存状态做了全面的剖析与诠释,对80后如何摆好人生定位、30而立如何突围有深刻的警示和指导意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80后必读宝典。
80后的来历
如今,绝大部分人都熟悉80后这个名词。如果大家上网百度关键词80后,显示结果不计其数,可见80后这个词语已经为大众所认可、接受,并且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话题。到2010年的新年钟声响起,最小的一批80后开始迈过20岁的门槛,集体奔三,80后的生活现状以及未来展望更是摆在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当80后如洪水猛兽般冲击我们的视野和心灵的时候,有人提出疑问:80后这个名词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
80后不仅仅是社会舆论的焦点,他们已经抛却了年少的轻狂和稚嫩,开始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80后这个词,最初只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首先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后来逐渐被各个领域借用,成为了中国大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代称。
80后这个概念是诗坛原创的,最早在2000年7月的《诗参考》上,以“80年代出生的诗人的诗”为专栏亮相。
后来80后势力扩展到小说界,80后概念逐渐在文坛上开始为众人所知晓。至于80后命名扩展到整个文坛乃至整个文化界,则应该归功于80后诗人春树、李傻傻以80后为旗号制造的文坛激荡和波振。到了2004年2月2日,北京少女作家春树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与韩寒、曾经的黑客满舟、摇滚乐手李扬等4人被认为是中国80年代后的代表,“80后”正式闯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之内。
80后表面上是指在1980年—1989年出生的人群,但其实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实质意义远远超过了80后文学的简单字面含义。
面对80后大潮的汹涌态势,社会各界包括媒体、文学界、教育界等都纷纷将矛头指向了80后,一场对80后的批判风暴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段时间里,《时代》周刊将美国60年代“垮掉的一代”重新提起,与80后相提并论。《时代》称80后另类,认为他们是国内的新激进分子,因此引发了一大批人出来批判80后,称80后最不敬业、没有理想,等等。
由于经历了特殊的历史背景,80后们在人们眼中一直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当时社会舆论普遍认为80后是叛逆、无责任感的一代,对其持悲观态度,产生了很多偏见。前几年各种媒体上到处是“歧视”80后的现象,甚至包含攻击性的字眼,80后被冠以“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愚昧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等各种称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年龄的增长,人们开始逐渐改变对“80后”的看法和偏见。
几年前,很多人都说80后的人不关心政治,不关心社会,认为他们崇洋媚外,喜欢韩国肥皂剧和法国的时尚,关注来自更多国家的非主流文化生活,说他们喜欢无病呻吟,习惯在富足的生活之中寻求矫情的忧郁和悲伤。
然而,汶川这个名字,却把80后的真正面貌清晰地展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80后们勇敢地奔赴四川,参与到抢救和灾后重建的行动中。在举国同心抗震救灾的日子里,全国各界表现出了团结与友爱,而80后更是在国难面前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精神面貌,他们勇敢、善良,果敢地走进抗震救灾队伍,捐款、义卖、甚至深入最前线,深深地凝聚了他们对灾区同胞的爱与祈祷,表达了他们对祖国深沉而热烈的爱。
奥运圣火护卫战中,80后年轻人作为有力的中坚力量,点燃了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的爱国热潮,充满活力地宣传了爱国、思辨、正义、人性的积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