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宋词鉴赏辞典苏轼 > 第111部分(第1页)

第111部分(第1页)

读者若把词中男主人公目之为词人自己,未免有牵强之嫌。但是词人孙惟信一生超逸不群,视祖荫显贵如草芥,弃官不就,自甘清贫,疏放不羁。于婚后不久,出游江浙,漂泊一生,终老江湖。晚年曾作《南乡子》(璧月小红楼)慨叹自己“空为梅花白了头”,为自己婚后半生追求豪隐、萍踪不定、与妻子离多聚少而深感歉疚,因此于词中表现了晚年对发妻深沉真挚的怀思之情。由此可知,这首《烛影摇红》无论写于何时,词中男主人公无论是否系词人自己,而个中情思和《南乡子》却是一致的。它表现了对情侣热切真挚、纯洁无瑕的思恋之情。

孙惟信的词向以“婉媚多姿,聪俊自然”著称。这首词以天香国色的牡丹起兴,引起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今日相思离怨的抒发。词中昔日的欢愉,今日的凄凉,两相对照,使情感婉约低迴,曲折缠绵。花的娇艳,人的娟秀,两相映衬,使情味妩媚多姿,仪态万方。加之文辞质朴而不俗,平淡而醇美,实已达到隽永自然的化境。于南宋后期格律派词中堪称佳构。(沈立东)

菩萨蛮

方千里

黄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方千里的《和清真词》一卷合九十三首作品,几乎清一色地为离愁别绪、怀人念远而作。这首《菩萨蛮》可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词以“相思”二字为题眼,展开笔墨,为情造景,借景抒情,以述伤春怀人的词旨。

“黄鸡晓唱玲珑曲。”词以响亮的节奏开篇。金黄色的公鸡唱出了清脆如玉器撞击的报晓曲。这貌似高亢的起句背后实质暗寓那位高楼独倚的思妇──词中女主人公侧耳倾听、彻夜无眠的事实。黄鸡报晓,正在常人三至五更香甜熟睡之际,此刻恐怕只有满腹心思、百无聊赖、难以成眠的人才能去留意和品味鸡鸣之声。首句格调明扬暗抑。那么她的心思是什么呢?“人生两鬓无重绿。”紧接着第二句交待她因为长期闺房独守而产生的可怕的顾虑。人生一世,光阴有限,一旦两鬓霜白,是绝不会重新变黑而重返青春的。一句深深的忧郁之中包融着韶华虚度的无限孤寂、痛苦之情,也流露了对夫妻团聚、共享天伦的美好生活的渴求。“官柳系行舟”,如果说首二句写的是思妇所闻所思,那么第三句则写他所见之景。官柳,官方载植的柳树,后常指大道旁的柳树。这里是说路旁河边柳树下正泊系着远行的小船。这船当然不是她所思念的意中人的船。词人旨在借之以写女主人公见到河边行船而自然地逗引起对远行人的怀思。上片尾一句“相思独倚偻”为全词中心所在。女主人公所闻、所思、所见既在独倚楼时发生,而这一切又无不为“相思”推波助澜。

下片则写倚楼相思的内容。

“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过片两句回应上片“官柳系行舟”句。来时,实质上指和意中人相聚分手之时。去后,指意中人自离去至眼前这一段时间。此二句言和意中人分离时在花未开放的早春,而一别至今已是杨花似雪的晚春季节。言外之意告诉我们,她们分手已整整一年。这柳絮纷飞,落红无数的残春之景,实在令人不忍目睹。这种惜春伤春之情正是思妇闺中独守、青春空抛的感伤之情的外化形式。最后词人以“萧萧风雨寒”之景再度点染凄苦悲凉的残春环境:风雨萧萧,袭来阵阵寒意。绾束一句以凄风苦雨的氛围笼罩全篇,进一步烘托思妇倚楼相思的孤寂与悲凉之情。词人以情驭物、情境妙合,笔力凄婉,从而形成一种苍凉深秀的幽艳之美。(沈立东)

浣溪沙

方千里

杨柳依依窣地垂,曲尘波影渐平池。霏微细雨出鱼儿。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腰肢宽尽缕金衣。

方千里与周美成为同代人。并有酬美成词《和清真词》一卷传世。今存九十三首词作,大抵皆留连风月、念远怀旧之作。风格纤弱浓丽,香软虚浮。情调低迴婉曲,温情款款。在“熏香掬艳”的道路上虽不如周美成走得远,但其词亦未能跳出“玉艳珠鲜”“柳欹花嚲”的艳科藩篱。摆在我们面前的这首《浣溪沙》即属这类作品。

词的上片全为景语,为下片抒怀铺设环境。

首句“杨柳依依窣地垂”既着景又交待时令。那参差拂地、婀娜多姿的杨柳枝条在春风中轻柔地摇摆。依依,语出《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句,这里状柳枝轻柔貌。窣(sū苏),拂地。“曲尘波影渐平池。”.曲尘,本指曲上所生之菌色淡黄如尘,这里状初绽芽叶的鹅黄色的春柳。渐,浸也,引伸为倒映水中。此句紧承首句,写淡黄色的杨柳倒映在平静澄澈的池塘水面上。一个“渐”字用得鲜活灵动,使静景中又有了动势。令人仿佛如见池塘水面阵阵涟漪,柳影倒映,摇曳多姿。第三句“霏微细雨出鱼儿。”霏微,朦胧貌。写迷朦的连绵细雨中鱼儿跃出水面。上片由池边杨柳披拂写到池面水波映柳,再写到池中游鱼出水,视点由外而内,依次写来,条理分明。同时,杨柳依依,淫雨霏霏,很自然令人联想到《诗·小雅·采薇》中描述的那久戌归来的士卒所遭遇的凄苦悲凉的处境,为下片思妇伤春怀人安排了适当的氛围。

过片“先自别来容易瘦,那堪春去不胜悲”二句用递进句式,强调思妇因怀念远人而憔悴劳损。本来离别就最易令人容颜憔悴,更何况又逢春归花落这令人不胜悲愁的季节。惜春伤春本是古典诗词中渲染闺妇凄苦情感的传统手法,词人袭用这一手法目的是突出一个“瘦”字,以便使煞尾句“腰肢宽尽缕金衣”顺势而出。“腰肢宽尽”四字翻用柳永“衣带渐宽”成句,言思妇因伤春怀人而日渐消瘦,乃至饰以金缕的舞衣腰围变得十分宽松肥大。“宽尽”二字极言消瘦得十分厉害,比之柳氏“渐宽”要更进一层表现出思妇为离别之苦所折磨的情状。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传情,基本上做到情景交融。但这首词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上皆无个性特征,充其量只是一首极其普通的闺思闺怨类的学舌之作。倒是上片是景物描写稍有清新之气,笔墨组织不乏井然之序。(沈立东)

上西平

送陈舍人

吴泳

跨征鞍,横战槊,上襄州。便匹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声吹起塞云愁。男儿若欲树功名,须向前头。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这是一首送友人赴任的词。题目中的陈舍人,不详,可能是作者的朋友。舍人,官名。

上片三句,直写陈舍人赴襄阳上任。值得注意的是,把“跨征鞍,横战槊”放在开头,醒目突出。用以形容陈舍人,不难看出这是一副“横槊立马”的出征形象。尤其两句中各用“征”、“战”分别形容“鞍”和“槊”,制造了十分强烈的战斗气氛。这是因为陈舍人所去的襄州,即今湖北襄樊市,宋时为襄阳府,在当时临近宋、金边界。陈舍人赴襄阳任,就带有上前线出征的意味。这也是作者对友人的鼓励和祝愿。因此,接下二句预祝对方在秋高气爽、草长马肥之时驰骋疆场,打击敌人。看来陈舍人动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这样祝愿、鼓励他。“蹴(C︱)踏”,是踩踏的意思。这把陈舍人驰骋疆场的英姿描绘得十分鲜明、突出。“芙容”二句,进一步说明陈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励他的原因,就是敌人骚扰,边塞吃紧。据《宋史纪事本末》载:宋宁宗嘉定十年夏四月,金人分道入寇。五月,侵扰襄阳、枣阳。这里用“芙蓉未折”点明时间。夏日五、六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故说“未折”。“笛声”,指军营中号角之类的声音,借指发生战争,如同说“战争打响了”。“塞云”,就是“战云”,指战争的局势。“塞云”是不会愁的,这里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战局的紧张,敌人骚扰带来的危急。结二句与开头呼应,用直接语气,鼓励陈舍人:国家危难之际,正是男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下片头四个三字短句,叙写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凤雏”,即庞统,汉末襄阳人,其叔德公称之为“凤雏”,善知人的司马徽称他为“南州士之冠冕”“龙”,指诸葛亮,曾在襄阳居住,司马徽称之为“卧龙”。“蛟渚”,晋邓遐斩蛟的地方。《晋书·邓遐传》载:襄阳城北沔水中月蛟,常为人害,邓遐拔剑入水截蛟数段。“鹿门”,在今襄樊市东南,唐代诗人孟浩然曾隐居在此。这四句,一方面表明襄阳是大有作为的去处,出现过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为历史陈迹。庞统、诸葛亮久已去世,尸骨已朽;蛟渚、鹿门等遗迹也已破败衰颓,不似当年了。对四位历史人物的写法,前两人直写名字,后两人以遗迹指代,笔法错杂多变。“阅人物”二句,轻轻一结。“阅”,是数、计算,带有归结的意思。总之,历史人物已成为过去,象水泡一样地消逝了。“渺渺如沤”,比喻新颖生动。言外之意:现在就要靠你大显身手了。“棋头”二句,遥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说既是战争已开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数,去对付敌人,使之不得乱动。“棋头”,有双重意思,一即“旗头”,旗的顶端,队前掌旗的人,措指军队;一指弈棋,也就是指战事。“高著”,意为高明的招数。“棋高一着,缚手缚脚”,本指棋艺而言,后用以比喻技高一等,使对方不能施展本领。结句,语重心长,谆谆叮嘱:不要学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讽刺那些鼓吹和议、苟且偷安者。“广长舌”,巧言利舌,语出《诗·大雅·瞻卬》:“妇有长舌,维厉之阶。”

词中抒写的并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而是一种男子汉气概的壮别。结合当时宋、金对峙、金人侵扰的严重局势;结合襄阳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对友人作了一番勉励。希望他努力向前,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当然,这也是诗人自己的抱负和志向。全词没有离别的伤感,而是洋溢着一种男子汉干生番事业的豪气和壮志;风格遒劲,语言恳切、朴实,尤其下片结构,是有意义的警句。(张文潜)

水调歌头

岳甫

编修公易镇武昌,安阳岳浦作歌头一片,奉祖行色。甫再拜。

鲁口天下壮,襟楚带三吴。山川表里营垒。屯列拱神都。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望樊冈,过赤壁,想雄图。寂寥霸气,应笑当日阿瞒疏。收拾周黄策略,成就孙刘基业,未信赏音无。我醉君起舞,明日隔江湖。

此词作者为岳飞之孙岳甫。据《全宋词》其名下简介推知,岳甫主要活动在孝宗、光宗年间,南宋覆亡前宋金对峙之际。胡尘未已,烽烟时烈。送人移镇武昌,从国难时艰的大局需要着眼,语多劝勉和激励,弹拨的是那个时代的爱国主调。

词中所谓“神都”,即京都临安。封建官员向来看重在京城供职,接近权力中心,享受优渥;而不愿外放,尤其视任所偏远者为畏途。行者身份是编修,参与国史实录的编纂者,也可能在国防机关枢密院掌文字,均清要之职,而武昌则西距杭城千里。现在编修楼某要易地任职,驻镇武昌了,看来他显出了一些不痛快。词上片歇拍处说得颇明白──“莫诵昔人句:不食武昌鱼”,“莫诵”是清楚的劝止、勉慰。三国时吴统治者孙皓一度从建业迁都武昌,上层人士反对迁都,造作歌谣云:“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现在词人对行人说,不要讲“不食武昌鱼”,而是应该到武昌去。劝止之语放在上片结末处,很有份量,因为前面七句分两层,说的是武昌形势重要、武昌人物美好。这两点说得很充分,出一“莫诵”便自然而有力。

“鲁口天下壮”,发语雄断,振领全篇。第二句直接点“壮”之原因,第四句“拱”字,又对“壮”字作了作用上的补充,四句神完气足,笔势浑成。鲁口当即指武昌一带。武昌形势险要,雄踞京华上游,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金元侵略者南犯,或由下游取扬州、润州,或由武昌犯潭州再西上东下,均证明了武昌居战略之要冲。“襟楚带三吴”,襟、带均名词作意动用:以楚地为襟,以三吴为带。意为,譬如人的衣着,楚地是武昌的襟领,三吴(宋时约指常州、苏州、湖州一带)则是它长长的飘带;它昂首荆楚,顾视湖杭,举措拂拭间,牵动全身。自从王勃用“襟三江而带五湖”形容南昌地势后,人们看重了这个“襟”字“带”字的形象比拟作用,一用它,既使接受者生出很多联想,而且飘逸了文势。“山川表里营垒”,武昌一带既有历史上争战时遗下的旧垒,又有当时设防的军营,这些营垒外凭长江,内倚山峦,得造化之独钟。“屯列拱神都”,承“营垒”而来,是说无数的营垒屯列在武昌上游,它便象铜墙铁障拱卫着下游的京城临安。四句极写楼公移镇所在,形胜险壮,扼据冲要。

“鹦鹉洲前”三句,则是说武昌一带隐士高人众多,人才云集。比如有乘鹤云游的子安那样的仙人,还有洲渚上侣鱼虾而友麋鹿的逸者。楼公如今去为军政长官,只要拍一拍手,就能招呼到很多旷世名流。有人把“拍手试招呼”释成武昌人在招呼楼公,上下文意不顺。

词前小序谓“奉祖行色”,奉,敬语;祖,祖送,送行;行色,行者的风采气度、神色气概。即作此歌头,意在敬献小词,聊为送别,为行者增添些豪壮风采。如前说,上片的作用,正是解除行者登程前掩饰不住的些许不快。下片则更用历史人物之业绩来激壮行人,引发其俊杰之思、豪雄之举。

换头处三短语,是为行者设想之辞:当你西行渐远,望鄂城樊口一带峰峦,经赤壁一带峭壁,一定缅怀三国时群雄争战的雄图大略吧。“寂寥”以下四句,词人从两方面,对行者的未来提出了告诫和期望。当年霸气有寂寥的、让人嗟叹的一面,因为曹操一时疏忽,中了周黄之计,大败亏输。“应笑”是提醒,是箴试,要后来者勿蹈曹操旧辙。这是从反面说。另一面,孙刘集团则汇聚众人谋略,成就了大业。“收拾周黄策略”,“收拾”,继承,集中。这是从正面说,只要善于谋事,善于汲取前人有益经验,就能成就孙刘那样的大业。与武昌相关的典实,最引人的,无疑就是这公元208年的赤壁鏖兵了。尽管词人送楼公之时,国势、时局与汉末迥殊,然而用智用勇破灭一时强敌,此精神则古今相通。故词人说,“未信赏音无”,即我不相信今人已不欣赏那转弱为强的赤壁之战中孙刘胜举!“未信”,用语含蓄,与上片“莫诵”之直言不同,用墨一变。“收拾”三句,从内在精神里,遥应发端一个“壮”字,是“奉祖行色”,以增壮慨的最高音。

结笔二句,在场面和拟想性描述中悠然打住,令人神远。“我醉君起舞”,君我对举,醉醒不同,情绪与神姿俱出。为着送别,为着吐露肺腑,我已沉醉如斯,用你重任在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