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灵石王氏,是你们的祖上吧?”
我点点头,忖度着他话语的走向。
“王家大院,乃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三百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汉族文化博大精深,由此被人称作民间紫禁城。我说的可对?”秦玉峰如数家珍一般,历历说来。
我笑道,“秦先生果然博才多闻,说得一点不错。只可惜,王家的风华已经没落,在岁月中消磨无数,如今四分五散,王氏大族再也不复当年了。”
“时势如此,这样是没有办法的事。整个华夏大地都在日本人的铁蹄之下,纵然富可敌国,又能怎么样?不过,外在之物可去,内在之骨却不可改。”
“愿细闻之。”
“王家大院有一副对联:天何言哉四时行而日月光亮,下一句是什么?”
“地不语矣万物生而江河奔流。”我接了下去。没想到秦玉峰对于王氏宅院的文化底蕴了解如此之深,难道他和王家后人有什么关系?这是我此前的小道消息里并不听闻的。
“说的对,就是这幅对联。可知其意?”
他这般不厌其详的“考”我,让我的心里很是狐疑,不过,我还是回答道:“这是古人在感慨,不言不语的天地是何等的坦然大度,任四时交替、日月运行,任万物生长、江河流淌,而天地之间的人呢,却常常局限于一隅,难以自拔。与土地自然相比,人的气量真是太小了。”
秦玉峰听了,笑着点了点头,继续道:“数年前,因陪一位朋友去山西做生意,我和你的父亲王老先生有过一面之交——”
“我的父亲?”我的心突然砰砰跳起来,从来没有这样紧张过。秦玉峰竟然认识我的父亲?
“在一个简陋的茶馆里,我们浅谈几句,便有相见恨晚之感,几欲成为忘年之交。我那时流浪在外,久不归家。他便请我到王家大宅做客,给我讲了这副对联,以此教诲我说,顺应天地之缘,遵从本真,勿要因儿女私情,与岁空老。王老先生与我说了许多知心话,使得我回心转意,重回印尼,和父母和好。”
“原来如此——”
想不到秦玉峰竟然和我家有过这样的渊源,却从来未曾听父亲母亲说起过。时间久远,他们疏忘了也未可知;即便提起过,十年前我的心思并不在这些琐事上,此时没有印象也是自然。
“我那时奇怪,你父亲为何如此理解青年人之情思——”
“是吗?我也很奇怪。”
我印象中的父亲一向是严格教育子女的影像,很难想象他和一位青年谈心的情景——畅谈古今或许可以,至于少年情思,就未必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他也有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儿。”
这几个字落到我的耳朵里,使得我顿时默然不语,一颗心直直的坠落下去,任凭眼眶中渗出盈盈泪花。
“现在我已经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道理,可惜他老人家再也不能知了。”
秦玉峰点点头,看着我,有些动情的说道,“他老人家的话,于我,当时事很有效果的。”
“现在呢?”我读出他语气中的一些异样。
“现在,”他浅浅一笑,“时而明白,时而糊涂。如果他老人家能再跟我说一遍,告诉我眼前这个女子不是阿澜,我也许不会再一次犯糊涂。”
我看着他,若有所思。许久,方道,“那么,我想问一句:你肯帮我,是因为我的父亲,还是因为我有那么几分像阿澜?”我不知何处来了一股勇气,冷静的看着他,问道。
秦玉峰凝然的看着我,沉吟片刻,终于还是没有说话,径直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