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谢冬从外面进来,说是道长列好的清单已经买全了,马车就在门外。
“好,多谢了。”道长起身往外走,“师弟吃完了吗,我们上山。”
“师兄先走,我先去隔壁跟孩子叮嘱两句,万一于万清还去找茬。”
道长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好,那我去赶马车,你忙完了回来。”
宋春雪去了隔壁院子,跟守门的人叮嘱再三,让他们最近小心陌生人。
怕他们不放在心上,宋春雪还专程写了张纸条,留在老四跟老二的桌上。
回到山上,赵家带来了一批人,有条不紊的布置场地,各种东西准备的很全面,长风长云还有忘尘,只需要帮帮忙就成。
第二日,赵简亲自带着人来,拉了整整三个马车的东西,锅碗瓢盆,柴火石炭,香表纸张,粮油醋茶酒,应有尽有,不愧是大户人家。
初六日,赵家六公子上了山,住在道观旁边的小院内,被人抬着轮椅仔细的查看道观的每个角落。
这期间,于万清的徒弟狗蛋,一直在山上帮忙。
宋春雪疑惑不解,去问师兄为何不将人赶走,道长说没必要,那人是受了于万清的恩才成了他的徒弟,他人不坏。
行吧,师兄都这样说了,她哪里还能不依不饶。
她总觉得师兄心事重重的,他不想说,她也不问。
反正大事儿有人操心,她继续巩固师叔教她的功法,天塌下来有高个儿顶着。
不过每天晚上,她都会在夜深人静时,御剑下山,在几个孩子的院子周围看看。
若是还能看到于万清,她肯定不会手软,废了他的手脚不可。
每次都能听到谢大人院子里的练剑声,谢征那样有恒心的人,一旦认定要做好什么事,就一定会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
可能这就是宋春雪跟懒人无法成朋友的原因吧。
她就是个勤奋得偷不了懒的人。
转眼间,时间来到六月初八。
这方圆几十里的大小道观庙堂的道士和尚都来了,其实在民间,佛道不分家。
从前宋春雪甚至都分不清道观跟寺庙的区别,庄稼人都叫庙,遇到跨不过的坎儿去庙里求神仙就对了。
昨晚,师兄来问她正式场合,要不要带她见见同道中人,轮到饮酒,结识众道友。
宋春雪拒绝了,若是真信了什么同道中人,闲谈论道,她上辈子就白活了。
神仙大多时候都免不了俗,何况是普通的修士。
若是大家不会对她这个女修问东问西,旁敲侧击,明里暗里的认定她在俗世过不下去了,才上山当道士,她的名字倒着写。
不过,让宋春雪意外的是,道长在江湖中结识的,她从来没听说过,只在话本中看到过的,来自五湖四海,各个门派的人竟然也来了。
真是大开眼界,她竟然从不曾知晓,那些书中的故事并非胡乱编造。
她才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人会御剑飞行,只是从前种了一辈子庄稼,处在贫瘠边陲村庄的人,就算是知道了,也会当作悬疑故事听罢了。
等这阵子忙过,她一定要去江南!
午时,大家都去了大殿烧香,正式举行开光仪式,其流程之繁琐,至少要两日时间。
而且,她也是才知晓,明日山上要唱戏。
“娘,你怎么不去前面烧香念经?”老二跨进厨房,“前面来了个特别好看的道姑,跟道长十分熟络的样子,娘不去看看,怎么躲在这儿吃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