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自诣归罪。上览奏谓侍臣日:〃民非甚不得已,孰肯以父母妻子罹死亡之祸?此有司失于抚绥。〃命皆宥之。遣使驰召聚等还。
永乐十八年二月己酉,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 (详见下文)
十一月壬辰,真定府曲阳县人杨得春、蔚满圈等以妖术惑众,伏诛。得春等素不事产业,不服役官府。有司将治其罪。得春变黄冠服,满圈削发披僧衣,俱逃入晋州,以妖术妖书符咒惑众。自称善治兵甲,能令人飞行十里。遂聚无赖,号五百罗汉,谋作乱。事觉,有司捕获,械送京师,即日皆弃市,家口财产没官。
二十年闰十二月甲子,镇守云南黔国公沐晟,奏请调兵剿捕维摩州曲部驿野罗罗并蒙自县作耗强贼,以除民患。从之。
二十一年春三月己亥,盗入南京大祀坛天库,盗苍璧二、黄琮一。命西宁侯宋琥督南京五城兵马捕贼。
二十二年春二月丁未,浙江湖州府长兴县贼首吴贵归等就■。初,贵归等聚众千余人劫杀乡民,知府邓忠率民兵捕之。贼众拒敌杀官吏。事闻,命阳武侯薛禄率兵三千讨之。上谕禄曰:〃寇首恶不过数人,必诛之。余胁从,宜与分别。盖百姓皆有父母妻子,岂好逆从乱?其间必有不已者。宜约束军士,不可滥杀。杀一不辜,将帅之罪。不有阳祸,必有阴谴。至是,禄悉捕首恶戮之。
第90节:开创与守成之间(20)
二十二年夏五月乙未,巡按浙江监察御史王复奏,浙江丽水、福建政和二县首贼周叔光、王均亮等,聚二千余人往来两县劫掠,渐致滋蔓。请兵剿捕。上命兵部尚书李庆等议之。于是,庆等奏调缘河备倭都指挥张翥所领兵三千,浙江福建二都司各调兵二千,俱听翥率领捕之。时文渊阁大学士杨荣、金幼孜共进言曰:〃此愚民无知,或为有司所苦,或窘于衣食。不得已逃窜山林,苟求活朝暮耳。若宽而抚之,当各散矣。急之不惟未易获,且坚其为盗之心,况我兵戈所加,不免枉及良善。愿思处置之宜。上曰:〃卿言良是。可令巡按御史及浙江、福建三司招抚。若负固不服,调军剿之未迟。
这里所录的,并非永乐年间〃民乱〃、〃强贼〃之全部情形,但却可以说几乎无年无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发生于永乐十八年的唐赛儿之乱了。这一年,朱棣正在准备进行第三次北征,郑和正在准备第六次下西洋,北京的宫殿刚刚落成,安南的战事正在打得火热,还有,前面我们提到的皇太子亲眼所见的山东大灾荒也发生在这一年。层层的重负压下来,都落在百姓的肩头,他们实在不堪了,只有起来反抗。山东蒲台县民在女首领唐赛儿的号召下,占领了益都,其后往来于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诸州县。官军青州左卫指挥高凤剿捕败绩,朝廷又派安远侯柳升充总兵官、都指挥刘忠为副总兵,带兵征讨。双方在益都发生激战,都指挥刘忠战死,而唐赛儿竟得逃脱。这时,另一叛民首领宾鸿正集众万人攻安丘,官军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昼夜兼程从海上驰援,宾鸿不敌而败。还有一支叛民队伍在诸城为鳌山卫指挥佥事王真所败。 叛乱终于被镇压了,仅被解往北京的〃妖党〃就达三千余人。 而唐赛儿仍然不见踪影。据说,唐赛儿也曾被官府捕获,〃将伏法,怡然无惧色,裸而缚之,临刑刃不能入。不得已,复下狱。三木被体,铁钮系两足。俄皆自脱遁去。〃结果弄得〃自三司以下及将校诸官皆以失寇死〃 。唐赛儿久捕不获,朱棣怀疑赛儿可能削发为尼或混入女道士之中,遂命法司〃凡北京山东境内尼及女道士一悉逮至京诘之〃 ,后来,搜捕范围扩大,朱棣竟命〃在外有司,凡军民妇女出家为尼及道姑者,悉送京师〃 ,〃先后几万人〃 。
朱棣的搜捕毫无结果,不得不在永乐十九年正月乘北京宫殿告成之际大赦天下,宣告〃各处监收及取未到尼姑道姑,悉宥罪还俗〃。 谷应泰在评论朱棣的大搜捕时,将之比为〃石闵之戮羯部,多髯高鼻者并诛,袁绍斩宦官,面不生须者亦杀。〃 玉石俱焚,良莠并除,如此民生,岂得宁乎。唐赛儿之乱是对永乐盛世的断然否定,是对朱棣标榜〃以爱民为本〃 的统治的恰当评价。
永乐年间,不仅民生方面,政治、经济、军事等其他方面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官僚队伍中〃贪风永乐之末已作〃,〃请托贿赂,公行无忌〃。 官员任用〃渐循资格〃, 办事〃循习〃成弊, 经济上钞法败坏,〃物价腾踊〃, 军队中〃自永乐以后,新官免试,旧官即比试,贿赂无不中〃,造成〃军职日滥〃 ,〃而其间多贪暴怠惰,纪律不严,器械不利,城池不修,军士缺伍,攻战屯守之法渐废驰〃。 由于〃调度频繁,营造日久〃,致使屯政荒废,〃虚有屯种之名而田多荒芜〃,〃兵力之疲而农之业废〃 总之,朱棣一意要建立大功,垂名后世,而举国上下已经漏洞百出。对于永乐时期的统治,我还要再借用《儒林外史》中的一段话,该书中邹吉甫说:〃我听见人说,本朝的天下要同孔夫子的周朝一样好,就为出了个永乐爷就弄坏了。〃
第四章 天下一统
明成祖的最高理想是做一个超迈千古的盛世名王,要达到这一理想,只有国内的安定康富还不够,还要有无限广阔的疆土,四海咸宾的局面。可以说,朱棣自即帝位后,为此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而首当其冲者是解决蒙古问题。我们解剖了明成祖的蒙古政策,也就可以大致了解他的整个民族政策的利弊得失。
明代元而有中国。其初,〃顺帝北出渔阳,旋与大漠,整复故都,不失旧物,元亡而实未始亡〃 。元顺帝继承人爱猷识理达腊、脱古斯帖木儿先后改元宣光、天元年号,仍以大元帝国自命,历史上习称之为北元。从此在相当长时期内有一个明朝与蒙古部族政权对峙的局面。洪武年间为解决蒙古问题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朱元璋曾先后派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等名将以及秦、晋、燕诸亲王出塞北征,虽有挫折但多所胜利。与这种武力打击的同时,朱元璋还采取了一整套的防守与怀柔政策。在北部边塞,从东到西他安置了辽、宁、燕、谷、代、晋、秦、韩、安、庆、岷、肃诸王(有的亲王洪武时未就藩),节制诸军镇守边防,并用优厚的待遇吸引故元势力归附。朱元璋的这些措施是极有效的,再加上北元内部的分裂与纷争,明帝国对蒙元的斗争取得了主动。
朱棣即位后,继承了朱元璋的政策而又有所发展,同样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朱元璋、朱棣的蒙古政策包孕着缺陷,这不仅使洪永朝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蒙古问题,而且他们的政策模式留给后世,也酿成了一系列问题。所以,《明史》兵志说〃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其中〃北虏〃一直是北方的重要威胁。
一、夷入于中国而中国之
像历代中原统治者一样,明朝皇帝对周边民族采取了怀柔政策。
第91节:天下一统(1)
明初从洪武到建文、永乐年间,北元由于明朝的打击和内部的纷争,势力逐渐衰弱,并且分裂为三个大的部分,即西部的瓦剌、中部的鞑靼和东部的兀良哈,但明朝人又将所有蒙古人习称为鞑靼。
如何对待鞑靼和瓦剌的归附者,是明朝政府怀柔抚绥政策的重要内容。
朱元璋在夺取全国政权的过程中,一方面称言 〃北逐群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以民族革命相号召;另一方面,却又承认元朝正统,称蒙古人做皇帝是〃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 。〃元虽夷狄,然君主中国且将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 。并说〃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这显然是为了讨好元朝君臣,争取他们不战而降。他明确指出,如果元君能敬顺天道来归降的话,〃朕当效古先王之礼,俾作宾我朝。其旧从元君仓卒逃避者,审识天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才委任。其宗伯王驸马部落臣民能率职来朝,朕当给换信印,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孳畜从便牧养〃。〃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 〃残元领兵头目〃,〃有能率众来归,一体量材擢用〃。〃朔方百姓及蒙古色目诸人〃,〃自归附之后,各安生理,趁时耕作,所有羊马孳畜从便牧养,有司常加存恤〃 。他还批评元朝的民族歧视政策,说:〃元朝出于沙漠,惟任一己之私,不明先王之道。所在官司辄以蒙古人色目人为之长,但欲私其族类,羁縻其民而已,非公天下爱民图治之心也……勿徇其弊也。〃 又言:〃州郡官吏不得其人,懦者不立,流于纵弛,强者急遽,发为暴横,又皆以胡为之长,不惟尸位而已,实为奸吏愚弄假威窃权,以生乱阶。〃 在强大的和平攻势面前,北元官员将领纷纷归附明朝。朱元璋践守前约,量材录用,厚给官职爵禄。如洪武六年三月癸卯朔,〃侍御史商暠招集王保保河南旧将士,得元参政副枢等五百八十余人,军士一千六百六十余人至京师,简其壮勇者为驾前先锋〃 。洪武八年三月壬戌,以故元国公卜颜帖木儿为察罕脑儿卫指挥佥事,其镇抚千户、百户五十七人,俱以元平章知院等官为之 。
朱棣继承了朱元璋这一政策,标榜任人唯贤,〃不分华夷〃,对于降附者的优礼厚遇,视洪武时期往往有加。
永乐十年十一月癸卯,洮州卫所镇抚陈恭上言:〃侍卫防禁宜严,外夷异类之人,不宜寘左右。玄宗几丧唐室,徽钦几绝宋祚,夷狄之患,可为明鉴。〃上览毕以示群臣曰:〃所言禁卫宜严甚是,但天生之才何地无之?为君用人但当明其贤否,何必分别彼此?其人果贤则任之,非贤,虽至亲亦不可用。汉武帝用金日■,唐太宗用阿史那社尔,盖知其人之贤也,若玄宗宠任安禄山,致播迁之祸,政是不明知人。宋徽宗自是宠任小人,荒纵无度,以致夷狄之祸。岂因用夷狄之人致败?春秋之法,夷而入于中国则中国之。朕为天下主,覆载之内,但有贤才,用之不弃。近世胡元分别彼此,柄用蒙古鞑靼,而外汉人、南人,以至灭亡,岂非明鉴!〃
这一段话议论得十分透彻,全面地表述了朱棣对鞑靼、瓦剌归附者的政策。在这里不仅显示了朱棣的恢宏度量,而且表明这项政策的提出是总结了历史经验,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把元朝〃柄用蒙古鞑靼,而外汉人、南人〃视为其灭亡的直接原因,在这一点上超过了朱元璋,是很有见识的。
同洪武时期一样,朱棣对漠南北归附者,〃官其长为都督、都指挥、指挥、千百户、镇抚等官,赐以敕书印记,设都司卫所〃 。这就是所谓〃羁縻卫所〃。对于腹里的归附者,或是归附后迁入内地者,或授以官职,或给以爵禄,或令充军伍,这就是所谓〃鞑官〃和〃鞑军〃。永乐时期,鞑官和鞑军的数字空前地扩大了。
朱棣与鞑靼人 的关系,渊源甚深。早在为燕王时,他的军队中就有很多〃鞑卒〃。建文帝曾指责朱棣私纳智谋壮勇之士图谋不轨。朱棣辩解说:〃盖臣府中有鞑军百余人,悉是洪武间归附。朝廷处于北平,皇考命于护卫岁给衣粮,以备御虏防边之用。〃 其实,燕府中的鞑军当不止百人。〃靖难之役〃中,朱棣还与蒙古私相往还。建文二年二月,〃鞑靼可汗坤帖木儿,瓦剌王猛哥帖木儿款北平……鞑靼国公赵脱列干,司徒刘哈利帖木儿等自沙漠率众至北平助,燕王大加赏赍〃 。建文三年十一月,〃北虏通燕,寇铁岭卫,杀百户彭城〃 。这些鞑靼将士英勇善战,在战斗中〃胡骑军官最近左右〃 ,〃每简其精锐使从征伐,得其死力〃 。朱棣夺取皇权,得鞑靼将士之力甚多。
朱棣即位之后,出于政治需要,更加强了对鞑靼人的笼络。对归附者,除根据原有地位授予官爵,赐予布钞袭衣外,有时还给予牛羊孳畜。如:永乐三年六月乙丑朔,朱棣命令甘肃总兵官左都督宋晟说:〃前归附鞑官阿卜都罕等八人,鞑民十九人,令尔给予畜产,官牛十,羊五十,民牛六,羊二十。〃 在普遍给赏时,对鞑靼人的赐予要比汉人多。永乐九年十二月庚戌,礼部尚书吕震言:〃京卫官军俱锡棉花棉布为冬衣,各卫寄居鞑靼官军宜准此例赐之。〃朱棣说:〃待远人当厚,命赐都督、都指挥、指挥,皆织金■丝衣,千百户卫所镇抚■丝绫衣,舍人头目■绢衣,旗军人等胖袄袴鞋。〃 但是,大部分鞑官在平时没有实际工作,只是在战时让他们从征。比如,永乐元年十月,朱棣对兵部尚书刘俊说:〃武臣中有鞑靼人,多不识字,难委以政,故只令食禄,遇有警急,则用以征伐〃 。又如永乐三年九月丁酉,〃陛陕西都指挥赵忠脱列干为后军都督佥事。脱列干食禄不视事〃。己亥,〃陛散骑舍人朱秃儿为锦衣卫指挥佥事,赐金带,食禄不视事〃 。由于鞑官的待遇优厚,而又悠游无事,因而有的汉人反〃冒鞑靼名以避政事〃,致使皇帝不得不下令兵部〃晓谕其改政,不改政者罪之〃 。对于边外归附的鞑宫,为了便于控制,明廷鼓励他们进入内地居住,或居住京师。永乐七年九月壬申,〃鞑靼虎力罕等率家属来归,奏愿居京师,赐钞币衣服,布绢鞍马牛羊米薪居第,及日用什器皆给之。自是有来归愿居京师者,赐■准此例。若元之故官,则第高下授之职,食其禄而不任事〃 。永乐十年二月乙丑,朱棣命令甘肃总兵官宋琥说:〃其诸虏及新附者,尔与丰城侯李彬熟计之,悉送京师,预法提备,毋致■窜。〃 除归附的鞑军外,也有垛集鞑靼百姓为军的情况。永乐三年六月乙丑朔,宁夏总兵官左都督何福奏:〃灵州鞑靼宜垛集为兵,以足边备。〃朱棣命之〃斟酌人情,可行则行〃。
第92节:天下一统(2)
吴允诚和金忠是鞑官中的突出例子。
吴允诚原名把都帖木儿。是鞑靼平章,于永乐三年七月自塔滩率部属五千余人、驼马三万余匹诣甘肃归附。总兵官左都督宋晟留其家属于甘肃,遣人送到京师。为了表示对归附少数民族人员的宠异,朱棣往往要赐以姓名 。朱棣赐把都帖木儿名吴允诚,授右军都督佥事,赐赉甚厚,令其仍率部属居凉州,谕兵部榜谕缘边将士毋有侵扰,并给牛羊孳牧。都督牛二十,羊一百五十;都指挥牛十四,羊七十;指挥牛十二,羊六十;千百户卫所镇抚牛十,羊五十;其随来军民每户牛六羊二十,家属给衣鞋布钞有差。朱棣命宋晟加意抚绥,俟吴允诚等居住既定,选其中壮勇或二百三百五百,参以官军三倍,于塞外巡逻,侦察。〃非但耀威,亦以招徕来附者〃 。朱棣厚待吴允诚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吴允诚受朝廷厚恩,因而对明朝颇为忠诚。永乐六年二月,吴允诚领军队从征卜哈思之地,以〃捕虏〃功升右都督。九年四月升左都督,与中官王安追〃叛虏〃火脱赤至把力河,获〃虏〃人口马驼牛羊而回。十年正月封恭顺伯。十二年从征沙漠 。永乐八年吴允诚从征沙漠,其时,凉州鞑官千户虎保等叛,并协允诚所部同叛。允诚妻与其子管者及所部都指挥保住卜颜不花等不从,遂率众擒获叛者。朱棣赐敕褒奖说:〃以妇人而秉丈夫之节,忠以报国,智以脱患。〃陛其子管者,并厚赍赏之 。永乐十五年吴允诚卒。其子孙亦多有功,封侯伯,赐美谥 。吴允诚归附之后〃降附者益众〃,〃边境日安,由允诚始〃 。永乐七年七月乙未,鞑靼丞相咎卜王亦儿忽秃典住哥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