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帝给了整间船行,连同顾茵在内的英国公府众人都受宠若惊。
但各种契书都直接送过来了,自然也不好再推辞。
至于契书的所有者,大家都说过到顾茵名下。
不等她推辞,王氏就说她啥都不懂,现在只想陪着武重颐养天年,武青意也说这份产业太大,记挂在他名下太过打眼。
武重就更别提了,虽然锻炼了这段时间,身体好了许多,但还是病人一个,自嘲说他现在这副身体,可处理不来这些个事务。
一家子好像都嫌产业烫手似的。
但他们的话也确实有道理,做了船行的东家,少不得要为大小事务奔忙。尤其是初期人手不够,且有的忙呢,后头办行船许可的文书那些,也必须东家本人到场。
顾茵倒是不怕忙,但是酒楼的生意日渐红火,一边在城外,一边在城内中心地带,搭乘马车来往就得半日工夫,实在是分身乏术,不能兼顾。
寻常大户人家的产业都是分散在一大家子名下,或者记在忠心可靠的家生子名下。家生子的卖身契再拿捏在主子手里,其实并没有差别,只是便宜行事。
英国公府主子少,一手调教出来的忠仆更少。一时间倒真把大家给难住了。
顾野在旁边听了,见缝插针道:“其实,写我的名儿也行。”
顾茵好笑地点了一下他的额头,“小财迷,到时候有大小事儿,可都得你到场,且有的忙呢。”
顾野点头道:“爷奶年纪大了,叔和娘都有自己的事儿,平时就很忙。连武安都要读书的,就我没啥事儿!”
这么一说还真在理儿,而且别看顾野年纪小,办事儿是越来越有条理了,船行肯定是一家子一起出力打理,记在他名下的也无不可。
顾茵和王氏都没意见,武重乐呵呵地道:“小野好志气!”这是也赞同。
武青意更别说了,上赶着和顾野打好关系,还等着他改口喊“爹”呢。
“那就记在小野名下。”
隔天武青意休沐,他带着他们母子俩就去办手续了。
顾野过契的时候还没觉得有什么,后头再被带到船行,又去城外运河边上看自家的商船。
他吓了一跳,那船实在大,一座宅子那么大。登上去就像在陆地上一般。
到了这会儿,顾野才知道自己名下登记了多大一份产业,他还当就是个什么铺子呢,和自家酒楼那种一样。
他又震惊又惊奇,在船上逛悠了好大会儿都没逛完。
不过这段时间也足够他消化情绪了,下船的时候就拍着胸脯道:“娘放心,我肯定照看好这家船行!”
冬日里运河和接壤的海域都结了冰,不能行船。
趁着这个时间,船行自然要招兵买马,增加人手,等到一开春,船只也就能动起来了。
这活计也不用顾茵操心,由武青意去办。
也正好伤兵的事儿还没解决,他们这些人从前做什么的都有,自然也有不少从前就是靠打渔为生的,而不擅长种地的。
把这些本就会水的人先招过来,再利用冬天的时候招募和训练其他人手。
想法成型后,武青意还是上报给正元帝,由他出面,也由他来领这份功。
正元帝都不知道说啥好了,本是因为武青意有功劳,加上他家收养照顾了自家大儿子,所以给足了赏赐。
没想到这时候,武青意都没忘记要帮自己分忧解难。
等后头下头的人来说那船行记在了顾野名下,正元帝心里就更是百感交集了。
英国公府的一家子那真是把顾野当成亲生子疼,半点儿没把他当外人,易地而处,正元帝自认都做不到这点。
那船行等于左手导右手,还在自家人手里,不过也没事,反正等到大儿子认祖归宗那一日,该给英国公府的东西只会多不会少。
远洋船行一朝更名成了顾氏船行,后续的事情都有武青意和顾野在忙。
顾茵还是料理自家酒楼。
十一月底,太白街的街尾张灯结彩,一家规模不逊色食为天酒楼的大酒楼换了东家,重新修葺,眼看着马上就要开业。
那酒楼也是朝廷放售的,虽是同一条街,但市口不如顾茵买下的这家,价格却是因为那酒楼足有六层楼,且不存在食为天这样上头三层还待修葺的情况,所以贵上不少,要二万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