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伏藏师白玛多吉争议 > 第671章 道家高手(第2页)

第671章 道家高手(第2页)

男人没有表态,看来是在沉思之中。

就在那男人旁边,站着十几名健壮剽悍的年轻人,眼中全都露着凶光。

这些人站立的姿势很奇怪,全都含胸拔背,双脚保持外八字的立正姿势,只有受过特殊训练的人才会如此。

林轩突然醒悟,知道了这些人的来历。

“大家是山东崂山‘暗洞’来的吗?”他问。

“不要乱说话,别逼俺们杀人。俺答应你,大家一起合作开沙姆巴拉,绝不偏袒藏私。”那男人说。

林轩点头:“让我问最后一句,你们是来自巨峰支脉、三标山支脉、石门山支脉还是午山支脉?”

他说的是崂山附近的大山支脉,因为崂山自古以来就有道家成仙的“仙气”,所以每一个支脉里都有“暗洞”修行者。

崂山按其山脉的自然走向,可分为四个支脉。

巨峰支脉包括巨峰干脊主体和东流水直插黄海诸山,最高峰为巨峰,位于山区东部,海拔米;三标山支脉包括石人河以西和白沙河以北的诸山,主峰为三标山,位于山区西北部,海拔683米;石门山支脉包括白沙河以南和张村以北的诸山,主峰为石门山,位于山区西部,海拔57o米;午山支脉包括张村河以南和黄海北岸的诸山,主峰为午山,位于山区西南部,海拔398。3米。崂山之余脉,北至即墨市,西抵胶州湾畔,西南延伸到青岛市区。

巨峰为崂山的主体,支脉四出,分东北、东、东南、南、西五个小分支。

三标山支脉俗称标山,为崂山向西北延伸的一大支脉,分干脊、东北、西南三个分支。

石门山支脉以巨峰西支的茶涧为界,分南北两支。茶涧北支,北行至观崂石屋又分南、北两支。南支在南九河以西、张村河以东与南,即午山支脉;北支东起北九水,西至柳树台北流水,至峪夼约1o公里,其间以钜山为最高,海拔6oo米以上的有芙蓉峰、花花浪子诸峰。以峪夼为界,向西分出南、中、北三条支脉,统称石门山支脉。

午山支脉是在崂山区的西南部,由观崂石屋向南西下,有磨石屋、松山、小崂顶、烟台顶,南九水河以西和张村河东南,有鲁度山、莲花山、平顶山等,迤西为午山、石老人,又西断而复起为浮山,北去为错埠岭、大山、孤山、四方岭,西南去为湛山、太平山、信号山,尽处为团岛。

以上四个支脉是游客和驴友们到崂山旅游的广阔天地,官方开出来的人工景点已经遭到鄙弃,现代人最喜欢的还是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地野游,因为那是一种带着探险意义的崭新旅行方式。

“暗洞”是一个游离于大众人群、光天化日之外的特殊地域,这一称呼只出现在秘密组织的情报中,而绝不会登上城市报纸,大多数普通人听都没听过这个名称。

林轩对崂山并不陌生,而且他的嗅觉极其灵敏,所以由对方身上的香灰味道,立刻想到崂山与道家的渊源关系。

崂山是道教祥地之一,自春秋时期就云集一批长期从事养生修身的方士之流,明代志书曾载“吴王夫差尝登崂山得灵宝度人经”。到战国后期,崂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

《汉书》载武帝在崂山“祠神人于交门宫”时“不其有太乙仙洞九,此其一也”。

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o年),张廉夫来崂山搭茅庵供奉三官并授徒拜祭,奠定了崂山道教的基础。从西汉到五代时期末,崂山道教基本属于太平道及南北朝时期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从宗派上分属于楼观教团、灵宝派、上清派(亦称茅山宗、阁皂宗)。

宋代初期,崂山道士刘若拙得宋太祖敕封为“华盖真人”,崂山各道教庙宇则统属新创“华盖派”。

金元以来,道教全真派兴起,崂山各庙纷纷皈依于“北七真”的各门派,成吉思汗敕封邱处机之后,崂山道教大兴。延至明代,崂山道教的“龙门派”中衍生三派,使教派总数达到1o个,崂山及周边地区道教长盛不衰。至清代中期,道教宫观多达近百处,对外遂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崂山道教遭到严重破坏,其中以1939至943年间侵华日军对崂山的“扫荡”为害最重。道士被杀害,庙宇被炸毁,珍藏被掠走,崂山道教自此每况愈下。

战争结束之后,崂山道教庙宇重新维修,崂山道教得到保护和生存,召回道士,重修神像,返还庙产,相继修复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和太平宫。

很多秘密资料中记载,崂山四大支脉中有“暗洞”,“暗洞”中藏着各色各样的修行者,借助于崂山灵气,延续着本派长达数百年的根基。即使是在战乱年代,有些藏匿极深的暗洞也依然茁壮展,没有受到任何损伤。相反,从19oo年之后6续进崂山寻宝的日本高手几乎全都是折损于“暗洞”高手的刺杀之下。敌越强,暗洞高手出动杀人的积极性越高,因为那种异域高手正是考验“暗洞”力量的磨刀石。可以说,山东是抗日的重要大省,青岛是抗日的桥头堡,而“暗洞”则是青岛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隐藏势力。

组织中也有人来自于崂山“暗洞”,所以林轩阅读过的资料中,有专门阐述这座道教神山背后“暗洞”的不少章节。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