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寒林漠漠烟如织 宋词三百首 > 第13章(第1页)

第13章(第1页)

鹧鸪天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②,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③。旧栖新垅两依依④。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①阊门:苏州的西城门。

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半生。”白居易《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这句是用梧桐半死半生来比喻自己丧偶。

③原上草,露初晞(xī西):指死亡。晞,干掉。古乐府《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xiè泻):草名。《薤露》:古挽歌名。

④旧栖:指以前两人同住的寓居。垅:指坟基。

【简说】

这是一首悼亡词,其中充满着对亡妻低徊怀念的感情。开始就说“万事非”,写出不堪回首的慨恨。作者还拣取了“挑灯夜补衣”这一场面来说明亡妻日夜辛劳、甘于过清苦的生活。这样,作者失伴之后的悼念之情,就因为有现实生活作基础而显得真挚感人。

捣练子

收锦字①,下鸳机。净拂床砧②夜捣衣。马上少年③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飞④。

【注释】

①锦字:用锦织成的字。旧时指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窦滔妻苏氏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以赠远方丈夫之事,见《晋书·窦滔妻苏氏传》。这两句是说收起织好的锦字回文诗,走下了雕着鸳字的织机。

②床砧(zhēn针):砧是指捣衣石,床即支撑捣衣石的架子。捣衣:古代生丝织成的绢,质地挺硬,裁制成衣服前需拿木杵在石上捶软,所以天将寒冷时家家都在捣衣准备过冬。如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就是写妇女夜间捣衣,准备送给在关外远戍的丈夫。

③马上少年:指征人,即织妇的丈夫。

④瓜时:瓜代的时候。指征人服役期满换人来接替。见《左传·庄公八年》:“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这句是说瓜代的时候已经过了(服役期满),但却只见雁儿南归,不见征人回来。

【简说】

以闺情来反映征戍之苦,在唐人诗中为数不少,尤以李白最为擅长;但这样的内容,在文人词中还是少见的。贺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王朝北方边患频起,这几首反映征戍的词作虽然不脱文人气息,但那种充满民歌情味而又以清婉见长的格调,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捣练子

砧面莹,杵声齐①。捣就征衣泪墨题②。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③。

【注释】

①杵(chǔ楚):捶衣的木槌。两句是说捣衣石的面上光滑莹洁,捣衣时木槌的声音响成一片。

②捣就:捣成。泪墨题:用滴下的泪水磨墨写信,题上征人姓名。

③玉关:即玉门关。戍人。即征戍边地的军人。这两句是说将征衣寄到玉门关就有万里之远,何况征人的戍地还在玉门关之西更为遥远的地方呢。这里玉门关是虚指,极言其远。

捣练子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①。

【注释】

①这两句是深入一层的说法,说不是由于赶着捣衣而不睡,捣衣是为了夜长如年、难以入睡,这样就反衬出对远方征人情意的深挚。

捣练子

边堠远①,置邮稀②。附与征衣衬铁衣③。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④。

【注释】

①边堠(hóu后):边境上了望敌情的土堡。

②置邮:驿站。马递为置,步递为邮。

③附与:附给。这句是说书信之外还附上御寒冬衣衬在军衣里面。

④两句是说征人回乡既不可能,只好指望多多在梦中相见,只盼望开春后能接到征人来信。

生查子

西津海鹘舟①,径度沧江雨②。双③本无情,鸦轧④如人语。挥金陌上郎⑤,化石山头妇⑥。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