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块雕工精致的玉饰被拿起来又放回去,徐凤冕捏起一个镶着玳瑁的蓝宝石茶杯,虽然的确很好看,但是么……
徐凤冕长叹了一口气,这里是她和阿荷两个人的小私库,平时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她都会藏在这里,阿荷也是。十多年过去了,这里堆积了成千上万的东西,大多是她放的,有值钱的,也有不值钱的,有些她自己都没印象是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了,但肯定都是两人喜欢过的东西。
要在这里挑一样阿荷喜欢的生辰礼物并不难,但是……总觉得不够特别。
徐凤冕找累了,随手拉过一个倒扣的罐子坐在上面。没想到那个罐子似乎是时间太久了,徐凤冕一坐,罐子就“啪叽”一声,裂了,好在徐凤冕反应快没坐在碎瓷片上,但是等站起来低头看的时候,却是一愣。
那个罐子的下面,有一个小小的木头匣子。
木头并不是什么好木头,有一点点烂了,但是并没有蛀得很厉害,也许是倒扣在罐子里的原因吧。匣子没有锁,徐凤冕伸手打开,却见是一个用宣纸包住的一个小碗状的东西,打开那厚厚的一层宣纸,徐凤冕愣住了。
那是一个褐色的茶碗。
那是个三伏天,徐凤冕骑着马走咋一条几乎没有树荫的路上,热得半条魂儿都没了,随意地走进路边一个茶棚,有气无力地唤了一碗茶。
“客官,您的茶,请慢用。”
耳边传来的并不是店小二夸张的吆喝,反而是一个女声,那声音细细的,虽是不轻,但怎么也掩饰不住骨子里的那股子柔来。徐凤冕抬起头,撞上的却是那双如同秋水横波般的眼睛。
徐凤冕竟然愣了一下。
那姑娘倒是没有留意到徐凤冕的怔愣,此时正是晌午,好多人下了农,都跟饿狗似的扑进茶棚要水喝。那姑娘笑着一一答应,不久,就给那些汉子们端上了茶和食物。那些汉子们甩开了腮帮子一顿胡吃海喝,最后一抹嘴在桌子上拍下茶钱。其中有一人嚷嚷道:“清荷姑娘,明天这个点儿你也得来啊!看着你我们能多吃三碗饭!”
众汉子哄堂大笑,然而徐凤冕并没有在那些粗汉子的脸上看到一丝猥亵的神色,比起城里的那些男人,这些汉子的身上反而更能看得出他们对于女子的最纯粹的尊重和赞赏——不是一个物品,也并不会属于自己,但只要看着,就能让自己心情愉悦。
那姑娘倒也不恼,只是笑眯眯地答应自己明天这个时候一定来,她笑起来的时候眼睛很亮,甚至不逊于外面的骄阳,这让徐凤冕产生了一些好奇。这姑娘难道不是茶棚老板的女儿吗?明天这个点儿来又是什么意思?
结果徐凤冕饭还没吃完,那姑娘就接了茶棚老板给的十几个铜板,收拾了一下打算离开。她刚离开,徐凤冕就捧着碗凑了上去,暗戳戳朝茶棚老板打听这个名叫“清荷”的姑娘。
出乎徐凤冕意料,那个叫清荷的姑娘急匆匆地走不是因为出了什么事,而是因为——她要赶回书斋继续她下午的课。
自南唐太宗即位以来,女人不许念书的情况已经改善了很多了,虽然考科举的依旧没有女人,但是很多哪怕极小的城镇都会有一到两个书斋,且生源男女不限。虽然很多地方是男女分开上的,但学的内容都是差不多的,都是读书识字,都是晓礼明义。有些富裕的家庭,或者有些家庭只有一个女儿的,都愿意把女儿送到书斋中读书。
“别看这小姑娘聪明伶俐,手脚也利索,实际上她只有十六岁,她爹娘只有她一个孩子,那是疼到骨子里了,家里哪怕顿顿吃菜糠都要供她读书。只可惜啊……”
“可惜什么?”徐凤冕眨了眨眼睛。
“大概几年前吧,她娘生了场大病,虽然缓过来了,但自此下不了地,只能在床上靠药吊着命。她爹是镇子里的工匠,身体倒是还算健朗,但为了他婆娘的病和闺女读书的钱,一天忙到晚连家都回不了。清荷很懂事,一开始就说了这书她不念了她要去打工补贴家里,结果被她爹一顿臭骂给骂回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就算自己过得再不好,也希望自家闺女能有个尽量好的未来。”
“我们这几个街坊都知道她家有难处,有时候小姑娘中午下学来我们这儿端个盘子送个水,我们也不吝啬这点工钱。”
徐凤冕听罢,沉默了一会,放下手中的茶碗,往桌上拍了一锭银子,随后两三步出了茶棚,翻身上马,转眼就不见了。
叶清荷傍晚下学的时候,就看见一个一身黑衣,身材高挑,容貌艳丽的女人,牵着一匹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靠在书斋的门框边,眼神放空,似乎是在等什么人。
看到叶清荷出来,徐凤冕无聊的眼神瞬间变得炯炯有神,她抬起手对叶清荷招了招:“哟。”
叶清荷左右看了看,发现身边并没有人,于是这个女人是在对自己打招呼吗?
却见徐凤冕径直向她走过来:“你好,我叫徐凤冕,今天刚来到凤阳镇。”
“……我叫叶清荷。”叶清荷愣了一下,但还是礼貌地笑了笑,“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这样的,我听说凤阳镇风景很好,我很是心向往之,但是我,很不幸,是个路痴,你能带我逛逛这里吗?”说着,从怀中摸出了量三个铜板,“我付钱。”
如果徐凤冕一下子掏出锭银子的话,那叶清荷八成是不会答应的,但是两三个铜板反而让叶清荷心动了一下,只是逛逛而已,对方是个女人,没什么危险,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她又实在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