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宋朝到底有多弱 > 第81章 这才是坚城(第1页)

第81章 这才是坚城(第1页)

果不其然,3天后,赵匡胤下诏御驾亲征,举国沸腾了。

自打960年登基,除了第一年为平定李筠、李重进叛乱而亲征外,其他时间赵匡胤都老老实实的待在了京城,作为柴荣时期就在战场上肆意挥洒的智勇上将,赵匡胤在登基后却不得不变成了一个不离京城半步的太平皇帝。

这种身份转换实属形势所迫,靠篡位起家的皇帝,在内存隐忧、外有强敌的情况下,除非到了危机关头,赵匡胤都必须老老实实的待在京城,以备万一。

平定荆湖,他不敢动,征伐蜀地,他更不敢离开。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尽管国力战力对比悬殊,但宋军每次的征伐任务总是完成的磕磕绊绊、不尽如人意。

荆湖虽然迅速平定,然而引爆了嫡系李处耘与勋臣宿将慕容延钊的矛盾,李处耘被贬不说,慕容延钊后来的死亡更是令一大批前朝老臣们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伐蜀就更不说了,千挑万选派了一个年龄大、资历浅、威望低、能力强的王全斌,为防意外还加派了经过前期考验的嫡系王仁赡。

结果俩人凑了一对,在孟昶投降以后来了个部队管理大撒把,愣是逼得蜀地到处鸡飞狗跳、动荡不断,使得平蜀的进程拖至整整2年。

去年针对北汉皇帝更迭、内部动荡的好时机,总算派出了李继勋、曹彬的靠谱组合,本想浑水摸鱼偷水晶,但最后机缘巧合,还是在太原的高城坚墙下无功而返。

这一件件的事,说起来几句话就带过去了,可是已经耗掉了赵匡胤整整8年时间。

贵为大宋第一战将的赵匡胤,从33岁继位到现在41岁,8年时间没有亲临战阵了,岁月不等人,就算他还不老,可底下这茬子精兵悍将却在一天天老去,所以老赵这次是真的着急了。

放眼望去,朝局已经比继位之初稳定了许多,这次又是处理最难的攻城战,驰骋战场、征服八方的激情与热血再次回到了他的体内,啥也不说了,上马提刀砍他丫的。

下令御驾亲征的第2天,赵匡胤任命留守班子:

以皇弟、开封府尹赵光义为东京留守,主持全面工作,以枢密副使沈义伦为大内部署,负责宫城宿卫(别问为啥没有赵普,问就是又跟着一起出征了);

同时下令昭义节度使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雄节度使赵赞为马步军都虞候,先赴太原。

李继勋、赵赞都是上次攻打太原的主将,这次继续参战也是轻车熟路。

在曹彬、李继勋等人分批先头出发后,二月十一日,赵匡胤出京城。

与先锋将领直奔潞州之路线不同的是,赵匡胤出京城后绕了一个大圈,依次经过滑州(今河南滑县)、相州(古邺城,隋朝后毁掉原城池,改在今河南安阳筑新城)、磁州(今河北磁县)后,才翻越太行山来到大军驻扎地潞州。

并且在过了滑州之后,赵匡胤还专门召见了此处的最高军政长官、彰德节度使韩重赟,向其交待道:

“契丹知道我这次御驾亲征北汉,一定会有所行动。他们很可能会以为我们在镇州(今河北正定)、定州(今河北定州市)方向防御松懈而由此处进兵。你应该预先准备,率兵前出驻扎,反过头来打契丹一个措手不及。”

谈完话后,赵匡胤随即任命韩重赟为北面都部署,统筹河北方向对契丹的作战行动。

由此可以看到,赵匡胤之所以要绕路从河北进入山西,主要目的有两个:

一是当面交待部署防御事宜,确保河北方向宋军上下的高度重视。

二是以帝王之尊巡视河北,威慑契丹。

这里我们插入介绍一下韩重赟。作为“义社十兄弟”的一员,由于资历威望不及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等,所以他在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很幸运的以都指挥使一职成为殿前司一把手(点检、副点检职务都被赵匡胤关进了保险箱),并在其后几年屡担重任。

然而人红是非多,967年韩重赟被匿名举报培养亲兵当心腹,这般复刻赵匡胤成长轨迹的举动一下子撩拨了皇帝的逆鳞,赵匡胤盛怒之下根本不查事情真伪,便要判韩重赟死刑。

后来还是在赵普的多番斡旋下,赵匡胤才打消念头,但也因此免去了韩重赟禁军之职,改任节度使出镇地方。

说回战争。北汉听闻宋军再次大举前来后,还是一样的配方,派出杨业领兵在团柏谷(今山西祁县北团柏村)防守,这里是从长治翻山进入太原—晋中盆地的必经之路。

杨业派出的先锋巡逻队前出侦查,碰到了李继勋的部队,这伙精干的侦查兵直接投了。

杨业一看敌众我寡、部队士气也低,知道守不住要地,所以明智的撤兵回太原,结果还因此被刘继元免职。

李继勋等人不费吹灰之力抵达太原城下。不仅如此,在赵匡胤到来之前,英勇的宋军再接再厉,于城外野战击败北汉部队,斩首千余人,俘获战马600匹,彻底打消了刘继元城外退敌的幻想。

截至此时,战局已经很明显了,灭北汉就等同于攻破太原城,步骤很简单难度却很大,赵匡胤在潞州停留了整整18天才前往太原,原因就是他一直在思索一件事—攻城。

自古至今,当战役归结于这两个字的时候,担负攻击的一方就会头大。

远的不说,就说13年前柴荣征南唐,一个寿州城愣是把柴荣、赵匡胤、李毂、张永德、李重进等一票当时地表最强的统帅将领逼得无计可施,当时我们没有仔细的介绍城池情况,就是为了在这里一并进行解析。

之前介绍过寿州城,根据多方查证资料,寿州古城墙州略成正方形,周长7公里,墙高不低于8米,城墙上方宽6—10米,有四座城门,配有瓮城、吊桥、角楼、城垛的望洞和射孔,该城临近淮河,并依托淝水形成护城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防体系。

寿州城墙能有这个档次,和其历史以来重要的地理位置紧密相关。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三国时期寿州(寿春)就是曹魏与东吴的前线桥头堡,作为东南战区的司令部所在地屯聚重兵,后期司马氏上位,这里发生了著名的淮南三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