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又祭出了擅长的老套路—反间计,他命人贿赂林仁肇身边亲随得到了林的画像,并将其悬挂在宫中一处房间,等到南唐使者前来的时候赵匡胤专门将其引到这间房间,指着画像说林仁肇已与宋朝约定投降,这幅画像就是信物。
南唐使者回国禀告李煜后,在赵匡胤半真半假的阴谋和威逼利诱的加持下,失了胆魄、有心无力的李煜果然按照赵匡胤的期待,将林仁肇鸩杀了。
先不说林仁肇的军事才能,但仅凭他的这份勇气和胆略,就足以傲视南唐了。
事实上,就在即将开始的大战中,南唐在面临国家存亡之际,都不曾有一名将领哪怕奉献出一丝可圈可点的表现,这也不奇怪,在李煜这只绵羊的带领下,哪怕是一群狮子最后也都会进化成绵羊,像林仁肇这样不能完成进化的,早早就被抛弃了。
以上就是从958年柴荣三征南唐之后到974年赵匡胤伐南唐这期间,南唐的基本情况。
与此同时,赵匡胤则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南唐的军事斗争准备。相较于南北两国的军力对比,宋朝不足之处唯水军而已,因此赵匡胤一直都把水军作为重点建设目标。
早在963年,赵匡胤便自掏腰包,在开封城的朱明门外挖掘了一片大池塘作为水军训练场,引蔡水注入,招募军中子弟数千人练习水战,该处训练场起初名为教船池,后改为讲武池。
此后,赵匡胤每年都要数次亲临检阅水军训练和战备情况,仅在973年九月正式发兵攻南唐之前,赵匡胤于当年就曾先后5次视察水军建设训练情况,由此可见对水军的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南唐面对宋朝进攻,所依仗的除了水军便是浩浩长江。
古时之长江远比今天更加宽阔,北方势力想要突破长江天险进攻南方,一方面要在水战中获胜,取得水战控制权,另一方面就要寻找合适的渡口或者登陆点,确保陆军及后续物资可以从容的通过长江,进抵前线。
好巧不巧,赵匡胤在训练出强大水军的同时,一并拿到了跨越长江的钥匙。
送钥匙的人是一个名叫樊若冰(也有说法叫樊若水)的南唐人。
这哥们儿屡次考进士未遂,又想上书言事获得朝廷青睐,也未果。眼见在母国仕途无望,便谋求投靠宋朝。
但他深知,想被宋朝高看一眼,手里必须要有能压箱底的东西。于是他换了一身行头,在长江的采石矶附近,以钓鱼为掩护,整日划船往来南北两岸,并通过丝绳准确的度量了江面宽度,同时获取了其他有关的水文数据。
拿到这份大数据后,樊若冰投奔宋朝,被封为舒州(今安徽舒城县)团练推官。
这哥们儿虽然对自己国家没什么忠诚,但对自己家人还是很有责任的,他向赵匡胤上书希望将自己母亲及其他亲属接到舒城。
赵匡胤二话不说,直接一纸诏书,让李煜把这些人送到位。李煜此时纵使知道了樊若冰的所作所为,也不敢忤逆大宋分毫,果真就乖乖的把人送来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樊若冰,更加忘我的投入到了整军备战之中,他向赵匡胤提出了一整套的在采石矶搭建浮桥以及建造有关战船的作战方案。
七月份,赵匡胤派人在荆南按照樊若冰的方案,建造战船并准备各类物资。由此,宋朝已基本完成了对南唐的军事行动准备。
当然了,在出兵之前,贵为文明上国的大宋,自然需要一个开战的理由,尤其是对南唐这样无比恭顺甚至是谦卑到极致的友邦。
这一点当然难不倒老牌街溜子赵匡胤,他就用了一招便解决了这个问题,下诏让李煜入朝面圣。
面对赵匡胤这个带有威胁性质的诏书,起初李煜是准备一怂到底去趟开封的,后来临行之际被众大臣死死拦住,最后决定称病不去。
赵匡胤自然乐见这般,便以李煜不朝为由,下令征伐南唐,于是宋灭南唐一战正式开打。
战端一开,首要的便是决定统帅人选和作战计划。虽说此时的宋朝军中战将云集,但如此大规模的灭国之战,统帅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先说赵匡胤,继位之后只亲征过李筠、李重进,再有就是5年前亲征北汉,除了北汉距离较近之外,其他几次远征赵匡胤都是指派人出征。
因为他需要坐镇京城,更别说此时大宋中央刚刚经历了巨大的权利洗牌,赵匡胤无论如何是要留在京城稳住各方局势的。
老一辈的石守信、高怀德肯定不能用(王审琦已于稍前突遭暴疾过世),再老点的张永德就更不必说了;年纪轻的、资历浅的,如果没有经过大战洗礼,也不敢在此战中贸然使用,那么统帅就只能在此前几次大战中担任过主将的里面选择了。
平定荆南、湖南,主将是符彦卿、李处耘,符彦卿不能用,李处耘过世了;
平定后蜀,主将是北路的王全斌、崔彦进、王仁赡,这哥仨因为表现“卓越”,现在还在小黑屋里关着呢;西路主将是刘光义、曹彬,完成任务优秀,尤以曹彬备受皇帝赞赏;
平定南汉,主将是潘美,同样完成任务优秀,开启上升通道。
九月,赵匡胤先命颍州团练使曹翰领兵赴荆南,紧接着又同时下两道诏书:
一为宣徽南院使曹彬、侍卫马军都虞候洛阳李汉琼、判四方馆事田钦祚同领兵继之,
另一个则是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侍卫步军都虞候清池刘遇、东上合门使梁迥等同领兵赴荆南。
自此,本次平定南唐的统帅揭晓:
他们是曹彬和潘美,曹彬为主、潘美副之,宋朝初年的“军中双臂”首次共同指挥作战,也算是赵匡胤给予了李煜最大的尊重。
本站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