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简单的两行字,其实已经显示出了多个可怕的细节:
第一,耶律沙突进到高粱河才与宋军交战,这说明什么?
此时宋军的布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耶律斜轸对峙的军队,驻扎在清沙河(今北京北五环附近的清河);第二部分就是围攻幽州城的部队。
我们再结合幽州城的位置来看一下,根据考证:
辽幽州城的位置大体在今天正阳门的西南方向,城墙北垣大体在今天的白云观到头发胡同一线,东垣在今天的校场五条一线,其中烂缦胡同为当时的东垣外护城河,南垣在今天的白纸坊东西街一带,而今天的莲花河则是西垣外的护城河。
搞清楚了幽州城的具体位置,我们就可以知道从城墙西北角(白云观与莲花河延伸线交汇点)到高粱河,这距离也就将将10里而已。
换句话说,从发现耶律沙的部队到宋军前出进行阻击,交战的地方离宋军的围城部队非常之近,基本上算是敌人杀到自家门前了才阻击上。
这表明了什么?
宋军全力攻城,对周边的侦察非常弱,而且没有在外围部署任何小股部队作前沿狙击点。因此才会让耶律沙直接冲到高梁河这里。
第二,面对实力不足的耶律沙部队,宋军只能击退无法歼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追击,也只能在穷尽一个白天的时间里追出10多里路而已。
说明连续攻城之下,宋军已经疲惫到了极点,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快。
第三,宋军阻击耶律沙的部队是由赵光义亲自统领的。
而赵光义的中军大营本来是设在城南一带的,为什么在那么多精兵猛将的情况下,要由皇帝亲自带兵从南到北绕一个大圈去打阻击?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之前没讲,宋军在六月二十五日布置攻城的时候,是留下了战役预备队的,这支部队由桂州观察使曹翰与洮州观察使米信统帅,驻扎在幽州城东南方向。
那为什么到了七月初六这天,迎击辽军的不是这支预备队呢?
以上几个细节综合下来,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
宋军为了迅速攻下幽州城,已经将包括最初布置的预备队在内的所有力量都投入到了攻城战斗中,完全放松了对城外围可能出现的新增的辽队的侦查和防御。
此时面对耶律沙这一支新加入的力量,宋军仓促之下已经抽调不出多余的将领和兵力,只能由皇帝赵光义带着护卫自己行营的亲军前出阻击。
赵光义在赌博!
在他看来,除了盯住的耶律斜轸之外,没必要再额外分散力量去防备辽国增援,对方真有援军来了再临时出击也不迟,趁着形势好就把所有的军力都投入到攻城作战中,力求毕其功于一役拿下幽州,他在梭哈!
然而赵光义你意识到了没有,连你精锐的亲军都已经疲惫到了一口吃不下耶律沙,并且追击还都跑不动了的情况下,你就不怕人家辽国留有后手?
你就不怕耶律沙的败退是诱敌之计?
你就不怕你这个帝王之尊前出之后会成为敌人第一波次突进的目标?
你知道如果大宋皇帝第一个被敌人突突了,那么几十万人的战局将再无挽回的可能?
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一瞬间前功尽弃?这场国运之战将彻底失败?
你都知道?
赵光义啊赵光义,谁给你那么大的自信让部队从白天追到天黑的!
但凡是个知兵的、谨慎的主帅,都会在打跑了耶律沙之后,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停止追击(耶律沙是向北跑的),就地组织防御、重新调整部队部署,兵家最核心的道理“未虑胜先虑败”你赵老二懂吗!
接着来说战斗,名场面要来了:
随着夜幕降临,追击耶律沙的宋军突然发现远处有辽军赶来增援耶律沙了,而且通过举着的火把数量来判断,这部分军队要有数万之众,由远及近望不到头。
一时之间宋军惊恐,这才想到停止追击,准备撤退至高粱河一线沿河布防,但此时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