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宋朝到底有多弱 > 第134章 党项李氏的忠诚(第1页)

第134章 党项李氏的忠诚(第1页)

985年二月,就在李继迁差点被尹宪、曹光实他们秃噜精光不到1年后,这哥们儿便再次拉出一支队伍,重新拥有了当牛皮糖的资本。

这也是李继迁首次展现出他这一生最为强悍的品质—只要弄不死我,我就越活越自在。

之后的近20年里,他就是凭着这一品质,使得党项逐渐成为让大宋头皮发麻的大祸患。

李继迁重新拥有本钱后,并没有选择与宋朝硬刚,而是在深入分析对手情况后,选择用智取的方法来破局,他的具体做法就是派人向曹光实请降。

这里我们要说下赵光义在定难军地盘上配置的干部班子情况了:

1号长官是夏州知州、赵光义潜邸旧臣尹宪,这哥们儿自打赵光义登基后,便一直在宋、北汉、定难军交接的地方任边将。

他虽然在征战方面还算称职,但却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太过弑杀,喜好采用强硬手段诛杀少数民族来为自己建功。

2号长官则是时任夏、银、绥、宥等州都巡检使的曹光实。

此人出生于四川,因在王全斌平定蜀地叛乱时立下大功,深得赵匡胤赏识与重用,自此便一直活跃在军中,先后参与过岭南剿匪和征讨北汉。

我们无从知晓曹光实与尹宪二者之间的关系,但从现有情况来看,作为现任皇帝嫡系且功利心极重的尹宪,与身为军方老资格的曹光实关系应该是比较微妙。

因为在李继迁派人向曹光实请降后,时年55岁的曹光实的反应竟然是担心功劳被抢,所以不向任何人汇报和商量,径自带着数百名精锐深入北边腹地去受降了。

结果自然不出意外,曹光实遭遇了李继迁的埋伏,随行数百人无一生还。

李继迁趁此良机一举攻占银州,并以此为根据地,四下出击。

宋朝由于失去了悍将曹光实,一时之间难以招架,赵光义无奈之下,只得从河北方向调来了大将李继隆,应对西北局势。

李继隆作为名将,出手果然不凡。到达西北之后,首战便在银州北杀敌3000,次战又斩首叛乱的部族将领57人、受降3000余众,紧接着连续转战,俘获、斩首叛军上万人。

李继迁就此遇上了他的一生之敌李继隆,尽管他靠着无与伦比的动员力和组织才能,总能迅速的发展壮大,但此时的他还是无法与李继隆统帅的强悍宋军一较高下,于是他只得再次逃窜,借助地理优势与宋军躲猫猫。

然而仿佛是老天注定要李继迁崛起,宋军再一次失去了一举扑杀李继迁的大好时机。

因为此时的赵光义已然决定要对辽国开启声势浩大的北伐战争,所以他在之后不久便将李继隆重新调回了河北方向,为第二年的雍熙北伐做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李继隆这次对李继迁的大胜,军中同时有一位重要参与者,就是出身名门、身为后周王佐的名臣王朴之子王侁。

此战他大显身手,得到了赵光义的垂青,并在1年后的雍熙北伐中受命担任西路军潘美的监军。

但也就是这个人,因为逼死名将杨业而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人的多面性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一直没有斩草除根,但截至985年之前,宋朝对党项一直都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和主动,真正促使这一形势发生变化的,还是986年那场让人捶胸顿足的雍熙北伐。

这年二月,辽国面对宋朝来势汹汹的三路北伐大军,不得已要团结一切可能之力量予以应对。

因此,他们与李继迁一拍即合,任命其为定难军节度使。

甭管是宋朝还是辽朝的任命,只要是定难军节度使的招牌,在夏州这片地域它就是好使。

李继迁得到了这一梦寐以求的官职,也就此名正言顺的得到了周边部族的认可。

987年,宋朝雍熙北伐惨败的1年后,李继迁再次兴兵攻打夏州,并利用宋朝夏州知州轻敌冒进的弱点,设伏兵击败守军主力,继而围困夏州,后来宋朝援军赶到才撤围。

这之后,李继迁就与辽国东西呼应,时不时的联合出兵,一起给宋朝上眼药。

经过雍熙北伐大败的宋朝,再也承担不起这种无底洞式的放血,决定割肉止损。

988年五月,赵光义采纳赵普的提议,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再次任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名为赵保忠,许之以割据夏、银(州)的承诺,放其回到夏州,对抗日益做大的李继迁。

赵光义的这一举动,也正式表明他当初贪图小利、一举吞并定难军的猴子偷桃策略正式失败,兜兜转转一大圈的宋朝,将面临比早先更加严峻不堪的形势。

老实无能、只求安稳的李继捧到任之后,便开始了和稀泥的忽悠政策,他马上向宋廷报告,李继迁愿意归降,于是宋朝任命李继迁为银州刺史。

但此时李继迁早已今非昔比,他坐上了宋辽双方都着力拉拢的巨大风口,眼见自家的定难军节度使成为了低一整格的宋朝银州刺史,辽国便防患于未然的再次给予优待,以皇室女为公主赐婚李继迁。

成为大辽驸马的李继迁再次坚定决心,继续高举反宋大旗。

990年,李继迁与李继捧开启内战,经过较量,李迁吃了小亏,却向主子辽国报假取得大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