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京都显得格外的冷,十月间,街上已显得十分寂寥,秦府车辇一路驶过,秦夙看着面无表情的青琳,深深地叹息一声,而后道:“何必如此执拗呢?”
青琳没有回话,她看着窗外,眼中却容纳不下任何景致,这几日,她都陷在深深的回忆中,无法自拔,那些好的回忆,不好的回忆,此时都显得弥足珍贵。
车辇一路走到城门口,她扶着秦夙的手臂,慢慢的走下车来,城门口聚集着很多人,全部都看向一个方向,她顺着那个方向看上去,蓦然睁大了眼睛,长大了嘴巴。
眼泪再也掩盖不了,流了下来,她的泪水滂沱,一旁的人都在看这个美丽却哭得忘性的女子,只是不解的看着她,她望着那个方向,是京都恢弘的城墙,城门上空,挂着男人的头颅,他的面色苍白,嘴角却还带着浅浅的笑容。
那样的笑,就和那日在那满院桃花中,他倒在她怀中那最后一刻,虽生死永别,但他面对她时,却永远都是这样温婉的笑意。
一旁传来百姓的议论声:“这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怎么看到叛贼的头颅会哭得这样伤心呢?难道她很同情这个叛国的前太子吗?”
一旁又传来叹息声:“看她的衣着,恐怕也是富贵人家吧,定是从前和太子有什么纠葛吧,哎,可惜了,太子本来如此英明的一个人,却怎么走上了通敌叛国的路呢?”
一边急忙传来制止声:“可别说啦,王家的事情,哪里轮到我们这些小老百姓管,如果被大皇子殿下听到啊,你我全家的头都不够砍的!”
之后的声音,都不再能够入得她的耳畔,人生死亦已,没有想到雒言,竟这般狠毒,连自己的亲弟弟死了还不放过,她走上前,盯住雒丹的脸,那杂乱的头发下的脸已然扭曲,在她看来,却依旧是温婉如初的样子,不曾改变,他对她笑得每一刻,她都记得。
耳旁的纷扰声已然变得不甚清晰,忽而有人惊叹道:“下雪了。”路人这才发现,在十月的京都里,已然飘起了渺渺大雪,似在祭奠这个温润如玉的男人,似在纪念这场岁月荏苒中迷失的那一段情。
青琳望着他含笑的嘴角,嘴边也渐渐扬起一个弧度,就着这漫天大雪,她细细哼唱那日为他弹奏的《鹧鸪天》,只是赋了新词: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无一语,对芳尊。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日光照在她年轻的面孔,她仰起头,和着满脸泪花,冲那男子最后深情地告别:雒丹,再见!”
十月正是北风吹过,宁静的日子,然而这一年的十月,京都却并不宁静,大皇子雒言率精兵前去讨伐雒丹,雒丹被刺杀,太子军群龙无首,在副将葛余的带领下仍旧同皇家禁军拼杀了三天三夜,最终全军覆没,大皇子得到太子尸体,将太子头颅砍下,挂在
京都城门上以示众七日,这七日,京都内一片寂寥,陷入明君亡故的死寂中。
然而,就在大皇子稳坐王位之时,君上却醒了,沉睡了几月,就在太医都认为无力回天之时,君上却醒了,陡然的变故令众人都措手不及,君上醒后,听到大皇子弑弟的消息,震怒非常,将大皇子雒言贬至极北之漠寒之地流放终身,同时于十五皇子雒琦,就这样,长达一年之久的宫廷之争落下了帷幕,各国无不唏嘘叹息,史官也在这跌宕的一年中写下了意义重要的一笔,颠沛流离的,在风雨欲来之势中迎来了新王,又该走向如何颠沛流离的岁月?还是民富国强的安乐时期?
城北秦府中,十月的花架在院中鳞次栉比,像一座古老恬静的庄园,在万花锦簇中,有一处木椅,月白的油纸伞下,有一名倾国倾城的女子正慵懒的躺在木椅上,正在专注的绣一幅河图。
她绣得极其认真,眸中再也容不得其他,一阵风吹过,婉儿关切地问:“夫人,回屋吧,起风了,况且天越来越凉,你穿的这样薄,若将军回来看到,必然会担心的。”
青琳抬起头来,看了看为她撑伞的女子,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她的脸上画了细细的妆容,漂亮的眉目显得更加秀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喜欢上了描妆,每日都要买很多漂亮的胭脂,她将自己的宝剑,小匕首都锁了起来,每日不是看看书,便是做做刺绣,每一个人来看她,她都婉笑以待,似忘了前些日子的大起大落,她的记忆,仿佛真的似乎随那一日的大雪纷飞,那一曲寂寥的鹧鸪天一同消失了。
正欲起身,身后传来温婉的关切声:“天越来越凉了,这么穿的这样单薄便出来了。”说着,他扶起青琳,就要向沐芷院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