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消失的地平线英文原句摘抄 > 第六章(第1页)

第六章(第1页)

“我想有些人注定得去忍受恶劣环境。”在香格里拉的第一个星期即将过去,巴纳德这样总结自己的感受,这无疑也是他吸取到的教训之一。

现在,大家渐渐习惯了每天的活动日程。由于张的安排,活动很充实,他们没有感到按部就班的烦闷;加上大伙都适应了这里的水土,只要活动量不大,还是蛮愉快的。

他们发现这里的天气是日间温暖,夜间较冷,而喇嘛寺几乎可以说就是个避风港;卡拉卡尔山经常在中午时发生雪崩。山谷里还种植一种很好的烟叶,出产的食品和酒茶大都很可口,当然他们几个各有自己的口味和嗜好。实际上,他们也发现,彼此就像小学新生,总有人无故神秘缺课。张总是那么有耐心,尽其所能地在粗陋之中营造一种轻松有趣的氛围,他带着大家游览,推荐工作,介绍书籍。无论何时,只要是饭桌上出现令人尴尬的停顿,或者在任何气氛宽松、需要随机应变的场合,张都用他和蔼、谦恭,然而不失流畅的话语跟大伙调侃。但话题总是界线分明,有些他很乐意探讨,另一些事他则礼貌地谢绝,他不想因失言而惹得大伙不满,当然也就顾不得随时可能发作的马林森了。康维很想做一些笔记,以便给他不断积累中的资料再增加一些信息。巴纳德甚至拿起西方那一套开起这位汉族人的玩笑,“瞧,张,这他妈真是个够差劲的旅馆,你没派人送报纸来吗?我愿拿你们图书馆的所有书去换一份今天早上的《先驱论坛报》。”张回答时总是很严肃,“没有必要这么较真吧,我们有《时代》的合订本,巴纳德先生,是前两年的,但抱歉,是伦敦的《时代》——《泰晤士报》。”康维欣喜地发现,尽管下山十分困难,且绝无可能独自前往,但这山谷也并非无法接近。在张的陪同下,他们用了一整天参观了山崖边那一片翠绿的山谷,将那可爱而悦目的山谷秀色尽收眼底。对康维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情趣盎然的旅行。

他们乘坐竹椅轿子,一路颠簸着翻过悬崖峭壁,而抬轿的却毫不费力地踏着崎岖山路直奔山谷。对于凡事总爱大惊小怪的人,这根本谈不上是路。然而当他们终于来到平缓的丛林密布的山麓丘陵地带时,这喇嘛寺绝顶的地理位置就完全显示出来了。

这个峡谷是块群山环抱中的富饶乐土,几千英尺的垂直高度内竟包含了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

这里旺盛而密集地生长着丰富多样的农作物,没有浪费一寸土地。整个耕作区延伸10多英里,宽度从1英里至5英里不等。虽然算不上很宽,却有幸能得到一天中最温热的阳光照射。即便是没有太阳直射,空气也已相当温暖舒适了,发源自雪山的冰冷的溪流浇灌着这片土地。当康维抬头望向那巨大雄伟的雪峰时,他再一次感到这一旷世美景之中深藏着一种壮丽与险峻;鉴于那些天然的屏障,可以判断这整个山谷曾经是个湖泊,周围雪山高处的冰川曾不断地滋养补给过它。如今取而代之的是几条小河及淙淙溪流,它们穿过山谷注入水库,同时灌溉着农田和精耕细作的种植园,这套体系称得上十足的环保。整个设计规划不可思议的巧妙,更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它的基本框架结构历经地震和山崩的考验却没有损坏和移位,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即使是如此对未来的隐隐担忧,也只能让人更加爱惜现在的一切。康维再一次被同样迷人而独特的魅力强烈地感染着,这甚至让他感到,在中国度过的那几年,他比别人过得更开心和充实。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广阔的断层山谷地带里,非常巧妙地点缀着玲珑的草甸和爽朗的花园,溪水边立着漆过的茶馆和轻巧如玩具般的屋舍。居民们汉藏杂处,两种文化和谐相融。他们比一般的同种族人显得干净俊美一些,但似乎面临着在这个小小的社会里近亲繁衍的威胁。

当这几位陌生人乘坐轿子经过他们时,这些居民无不笑脸迎送,而且都友好地向张问候。他们和善可亲,性情幽默;好打听但始终很有分寸;他们无忧无虑,虽然有数不清的活要做,但从不显得紧迫。总之,康维认定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快乐的一个群体,就连那位总在窥探异教徒堕落迹象的布林克罗小姐都不得不承认,一切都还很不错,至少表面上如此。当她看到当地人都穿戴整齐,就连妇女也的确穿着下摆紧束的中式长裤时,宽慰地松了一口气。而她肆意发挥想象,对一座佛教寺院详细观察之后的结果,也不过是有了一点点小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些许可疑的生殖器崇拜的色彩。

张介绍说这寺庙有自己的喇嘛,但香格里拉对他们管得比较宽松自由,没有刻板地按同样的规定来管理。

除了喇嘛寺外,峡谷深处还各有一个道观和儒家的祠。“宝石是多面体的,”这汉族人说道,“而且许多宗教都可能含有自己适度的真理。”

“这我同意,”巴纳德热切地应和道,“我不信宗派攀比之说那一套。张,你真不愧是个哲人,我一定得记住你说的那句‘很多宗教都含有一定真理’。你们山上那些同道中间也一定有很多贤明志士,也都对此明白了然。我能肯定你说得很有道理。”

“不过,”张像是梦呓似的说道,“我们对此也仅是予以适度的肯定。”

布林克罗小姐没有被这迷惑,在她看来这种氛围似乎太过懒散松垮。她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等我回去了,”她抿嘴说道,“我会请求教会派一个传教士到这里来。他们要是嫌开销太大,我会不停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同意。”

这种心态再正常不过。就连对那些传教机构不太有好感的马林森都不禁感到钦佩。“他们就应该把你派来,”他说,“当然,那取决于你是否喜欢这个地方。”

“个人喜好不是问题,”布林克罗小姐驳道,“我自然不会喜欢这里——怎么会呢?这是个做什么是有意义的问题。”

“我觉得,”康维说,“如果我是传教士,我愿意放弃其他很多地方,而选择这里。”

“要是那样,”布林克罗小姐急忙说,“显然也不会有什么成就。”“可我根本没想过要有什么成就。”

“真是遗憾,看看这里的人吧,凭着一己喜好去做事可不对!”

“他们真是怡然自得啊!”康维赞叹不已。

“对!”布林克罗小姐激动地答道,“我看我真应当学习藏语了。张先生,借我一本入门书怎么样?”

张用优美的腔调回答说:“这不在话下,女士,我相当乐意。而且,我以为这个主意再好不过。”

傍晚,等他们回到山上的香格里拉寺,张马上就给她送去了书。一开始,布林克罗小姐着实被这部由19世纪一个德国人编写的大部头作品吓了一跳。她隐约猜到这属于不太严谨的“藏语速成”那类玩意儿。在那位汉族先生的帮助和康维的鼓励下,她很快上了路,且不久就尝到了甜头。同样,除了自己想象中那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康维也找到不少别的乐趣。在阳光灿烂,温暖宜人的日子里,他常常去藏书馆翻阅书籍、音乐资料,也因此对喇嘛们良好的文化修养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十分广泛,从古希腊语的柏拉图到英语的欧玛尔(欧玛尔?海亚姆,1048-1122,古波斯哲学家兼诗人,信奉柏拉图学说,著有《鲁拜集》。——译者注);从尼采的哲学到牛顿的理论,以及托马斯?莫尔、汉纳?莫尔、托马斯?穆尔、乔治?摩尔甚至有奥尔德?摩尔的著作等等。康维估计其可能有两三万册之多,而他们究竟是用什么手段来选择并得到这些书籍的,同样耐人寻味。他也曾试图略施探究,看看近来是否有添加什么新书。但最终放弃了,只是浏览了一本很便宜的复印本《天方夜谭》。在后来一次参观中,张告诉他,他们最新的藏书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版的,这些书确实已如期到达喇嘛寺:“您知道,我们总该让自己赶上时代啊。”

“也许有人未必同意,”康维笑着说道,“不过,你知道,去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

“不过倒没什么大事,亲爱的先生。这在1920年是无法预知的,即便到1940年,也未必能很好地为世人所理解。”

“看样子你对眼下正在世界范围内蔓延的危机也不关心喽!”

“我会非常感兴趣的——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

“知道吗,张,我觉得我有点理解你们了。的确,你们的生活方式很不一般,比起大多数人,你们似乎不大关心时间。要是在伦敦,我连近几日的旧报纸都不愿意看,而在香格里拉,你们能看看一年前的旧报纸就满足了。两种情况在我看来也都合乎实际。顺便问问,你们上一次有访客是多久以前了?”

“这个……很遗憾,康维先生,我无可奉告。”

谈话往往以这样的回答结束,不过现在康维觉得这也并非那么让人难以接受。反倒是有时张滔滔不绝,讲个没完,让他更难受。随着相见次数的增多,康维越发喜欢张了,但一般的喇嘛不能与他接触令他颇感困惑,就算喇嘛们不可接近,难道没有别的神职候选人了?

当然有,这就是那个小巧的满族姑娘。

他在音乐资料室中与之数次邂逅。可她不懂英语,而他还不想让她知道自己懂中国话。他不敢确定她仅仅是在弹着玩,还是在练习。她弹琴很正规,无论是指法还是姿势。她总是选些比较正统的乐曲,巴赫、科雷利、斯卡拉蒂,偶尔也弹弹莫扎特的。她似乎更喜欢弹拨弦古琴。而每次康维弹现代钢琴时,她总是静心倾听,会心地欣赏着。他无法知道她在想什么,也很难猜出她的芳龄。他一会儿怀疑她已三十好几,一会儿又觉得她不到十三;更离奇的是,他们谁都无法、也不可能断定一个人何以具有这种明显的、似乎不可能具有的面貌特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