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有外快,后勤的看着眼馋,于是也开始动歪脑子。自己拿不到钱的时候,就给课题组几个脸色看,有些课题组负责人懂得人情世故,往往会从课题组的福利里给后勤分上一点点。大家有样学样,慢慢就成了规矩,后勤、行政的那些人员光拿课题组分出来的残羹冷炙,也能吃得油光满面的。
韦宝林在地震局的时候,就听人说起材料研究所的福利好,这个费那个费拿得手抽筋。在缪永华面前,他曾痛斥这种浪费国家科研经费的行为,表示如果自己在位,肯定会进行严格控制。如今,韦宝林梦想成真,真的当上了研究所的所长,他的前三斧头,就奔着管理规范化而去了。
管理规范化,是韦宝林从书本上学到的管理知识之一,据说是来自于日本,还有什么丰田模式、松下模式之类。韦宝林在青锋厂的时候,也曾推行过这样的制度,后来由于自己下台而未能延续。现在他有了一个新的舞台,过去的那套东西,他又大刀阔斧地推行开了。
他做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狠抓劳动纪律。上班签到,下班再签一次,中间还要派人经常性地巡查,严打无故脱岗的行为。李林广向他解释说,有些研究人员因为通宵做实验。次日需要补觉,不能做到按时上班。韦宝林从善如流,加了一条补充规定,那就是课题组负责人要说明缺岗人员的缺岗原因,在第二天上班之前,以书面形式提交研究所办公室。过后补交一律无效。
这样一来,课题组负责人就苦了,大清早就必须跑来帮下属交假条,而且还要写出具体理由,说明某个实验必须是晚上做,不能挪到白天来做。而事实上,有些事情的确是可以白天做的,只是研究人员们觉得晚上干活更有效率,这才颠倒了黑白。像这样的事情。让这些课题负责人又如何能够说得清楚呢?
劳动纪律的事情,毕竟还好办,大家改一下工作习惯也就罢了。韦宝林第二个动作对准经费管理,这可就要了研究人员们的亲命了。
韦宝林上台伊始,就推出了一个科研经费预算管理规定,要求各个课题组重新申报本课题组的经费预算,说明每一笔钱的用处,同时还要确定花钱的标准。
比如说。晚上加班的确是可以有夜宵的,但夜宵不能超标。一份炒粉足矣,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茶叶蛋呢?你家晚上还吃茶叶蛋?还有,吃夜宵的人,应当是与加班相关的人,总不能把你家的小三小四都叫来蹭饭吧?这里说的小三小四可不是指后世那种庸俗的概念,只是家里的三小子四姑娘而已。你还别说。把加班的夜宵打包带回家去给家里孩子吃的情况,在研究所还真不少见。
这条规定一出,整个研究所就炸了锅了。谁也不敢说自己的课题到底要做多少次实验,每次要用什么材料、费多少电、消耗多少试剂,如果这些都能事先确定。还要做什么实验,直接写生产工艺扔给车间去做就得了。而与生活福利相关的那些经费规定,就更是坑人,有些研究人员下班之后陪着同事一起做实验,最终连碗馄饨都没资格吃,这特莫算是哪家的规矩?
有几个课题组负责人因此就闹到李林广那里去了,直斥韦宝林不懂科研、搞瞎指挥。李林广把这个意见反映给韦宝林,韦宝林冷笑一声,问道:“这是哪个课题组提的意见?要不,我们把他们组过去的经费使用情况审一审,如果没问题,我可以对他们网开一面。”
韦宝林此言一出,李林广就哑了。他知道,研究所里这些研究人员,说起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像是不食人间烟火一般。但作为有家有口的人,谁没点七情六欲?要找不从研究经费里捞点个人好处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出一个,而且大家拿着这些好处也都心安理得,觉得这是通行的规则。可这种规则毕竟只是潜规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韦宝林扬言要进行审计,这谁能经得起审呢?
“韦所长,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大家都不容易,多少有些不合规定的支出,也是能够理解的嘛。如果把这些都卡住了,大家就没有积极性了。”李林广只能从小道理上给韦宝林做工作,大道理他知道自己是说不通的。其实,即使是小道理,李林广也并不擅长。
韦宝林不以为然,说道:“不合理的支出,就是必须严格卡住,这叫防微杜渐。咱们研究所为什么现在出成果出得慢了,就是因为有很多研究人员没有把心思用在科研上,而是用在琢磨如何损公肥私上。这个风气不刹住,研究所迟早是要完蛋的。”
韦宝林说得如此大义凛然,李林广只能是彻底无语了。(未完待续。。)
ps: 推本书,风少羽的《绝世狂少》,没错,就是那个动不动高喊“我是起点风少羽,不服来打我呀”的起点大神……………………
生性懦弱的周泽,在得到了神秘的力量之后,肆无忌惮的开始了自己的彪悍生活,开着顶级跑车,挥舞着大把的钞票,过着皇帝一般的生活。
“我的朋友幸福美满,我的敌人统统都在地狱忏悔!”
第二百零八章 科研该怎么管
“我怎么觉得,韦宝林搞的这一套,倒也有点道理啊?”
在宁中英的办公室里,秦海笑呵呵地对宁中英和满脸怒色的李林广说道。他一回到平苑,就先来拜访宁中英,恰好碰上李林广也在宁中英的办公室里发牢骚,这倒省得秦海再去单独约见他了。
刚才,李林广把韦宝林当所长之后推行的政策一五一十向宁中英和秦海介绍了一遍,宁中英闷声不语,秦海倒是没心没肺地调侃了一句。
“要说起来吧,严格管理也是必要的。”李林广点头赞同道,“前一段时间研究所管理上完全放羊,我也是不赞成的。但是,韦宝林的这种管法,管得太死了,哪有用生产队里管社员的办法来管科研的。”
宁中英道:“李教授这个说法说到点子上了,研究所不是不该管,而是不能用韦宝林这种办法来管。科学研究是很讲究自由的,如果把人管死了,怎么能够出成果?”
秦海自己就是一个科学家出身,对于科研管理中的那些门道,多少是有些体会的。即便在后世,科研管理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监管部门觉得漏洞太多,防不胜防,而科研人员又抱怨管得太多太死,束缚了手脚。如今,他作为一个局外人,倒是颇有兴趣听听李林广心目中的科研管理应当如何做。
“李教授,你觉得韦宝林的管理方法不对,那么依你之见,研究所应该如何管呢?”秦海问道。
李林广思考了一下,说道:“我的想法是,科研课题的管理,应当看结果。而不是看过程。花多少钱,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这是管理者应当关注的。至于说科研人员几点睡觉,吃几块钱的夜宵,没必要去干涉。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时候必须喝点小酒。有点半醉的时候,思维反而是最活跃的,你说,这符合管理规定吗?”
“哈哈,古有李白斗酒诗百篇,今有李教授小酒助科研,都是佳话啊。”秦海笑着评论道。笑罢,他正色道:“李老师,你的意见。是不是说可以对课题组进行项目包干制,规定时间、经费,到时候只看成果,不问钱是怎么花的。如果谁有能耐,把做实验的钱都自己分了,但仍然能够拿出合格的成果,这也无所谓,是这样吗?”
“嗯……大致是这个意思吧。分钱嘛,好像有点不太合适。不过……”李林广咬文嚼字地,想换一个更好的说法,但又不知如何表述。作为一个受旧体制影响比较大的老一辈学者,他觉得把科研经费自己分掉是一件说不过去的事情。但如果真的要搞经费包干,却又应当允许研究人员这样做,否则何谈包干二字呢?
宁中英分析道:“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