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园

小说园>史记人物风采 > 第72部分(第2页)

第72部分(第2页)

范雎接着告诉昭王:“穰侯跨越韩、魏攻齐非正确决策。出兵少不足以败齐,出兵多使秦国受害。打败了,为秦之大辱;打胜了,所占地无法管理,只会让韩、魏从中渔利。伐齐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

次日,昭王即拜范雎为客卿,下令撤回伐齐之兵。从此,范雎跻身于秦廷,开始施展他的全部谋略。范雎入秦后,帮助秦昭襄王“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这范雎入秦是秦国之福,但却是穰侯魏冉祸事的开始。这昭襄王用了范雎 “固干削枝”的政策,坚决剥夺亲贵手中之大权,于四十一年(前266年)收回穰侯的相印,令其回封地养老。拜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接着又把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驱逐到关外,将宣太后安置于深宫,以防其再干预朝政。通过这些变革,消除了内部隐患,使权力集中于以秦昭王为首的中央手中,政权更加巩固。

这宣太后是昭襄王的母亲,昭襄王自是不会难为与她。且她本身早知自己年事已老,本身也不想再继续为政,倒也不觉得如何。难过的倒是这魏冉。这魏冉昔日多年为相,权倾天下,门庭若市,今日门前冷落,整日间对酒闲愁,怎奈的如此寂寞?

魏冉见范雎一朝得志,趾高气昂,心中愤愤不平。见次年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本来正在暗中积极积累实力,待得范雎失势,好借机东山再起。没成想,这一年十月,自己的靠山宣太后先去世了。宣太后在时,昭襄王还不敢对他怎地,现在宣太后没了,谁来庇护与他?心想:“亏得自己早作打算,拿下了陶邑之地,陶邑远离秦国,鞭长莫及,我不如先行逃到陶邑,再作打算。”

于是在宣太后去世不久,魏冉就逃到陶邑去了。魏冉逃到陶邑,还未等其东山再起,就郁闷而死,此事后话不提。

不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一百七十七回    武安君伐韩占九城

书接上回,话说这穰侯魏冉自宣太后死后,逃到陶邑。昭襄王见他逃到封地,情知不好再赶尽杀绝,便就此罢了。

一年后,即昭襄王四十五年(前270年),昭襄王用魏人范雎针的“远交近攻”之计。先交好与秦为邻,处中原地带的韩、魏两国,以威服楚、赵;楚国强,则与赵友好,以威服楚;赵国强,则与楚通和,以威服赵;楚赵亲附后,东面临海的齐国必定恐惧,会自动亲附秦国。那时,再向近处的韩、魏两国进攻。这样,得寸土则为秦国之寸土;得尺土则秦国的尺土。秦昭襄王表示赞许,任命范雎为客卿,参与秦国大事。当时,韩国与秦国疆界相错如织绣,“天下有变,为秦害者莫大于韩”。韩国经白起几次攻伐,国力日弱,但还有一定力量。秦昭襄王将攻韩重任再交白起。

此时,白起因战功已被封为武安君。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武安君之封号最早出自西周,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武安君亦如此。战国时期盛行的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君”是卿大夫的一种新爵号。白起因数立战功,为秦封为武安君。《正义》说他获武安封号的原因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武安君白起带领三十万秦军来到韩国边境,韩国国君韩厘王急派大将韩公钥前去迎敌。秦韩两军在泾城接战。白起率秦军大举进攻,韩军难以抵挡。秦军进展顺利,不久,夺占韩国陉城等九座城邑,斩杀韩国生力军五万余人。韩朝廷陷入混乱,开始谋求防守,但为时已晚,不久又失南阳(今河南西南部一带)、上党(今山西东南部地区)等地。

昭襄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再次奉命带兵,进攻韩国的南阳,占领韩国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被绝断(韩都新郑,上党必须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郑)。

上当郡守冯亭召集城中诸百姓,同百姓谋议道:“上党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绝断,我们已不可再为韩国百姓了。秦兵日渐逼近,韩国不能救应,不如将上党归附赵国,赵国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赵。赵国受敌一定亲近韩国。韩、赵联合,足可御秦!”

百姓尽皆赞同。

于是冯亭派人报告赵国。赵孝成王见上党主动来降,遂与平阳君、平原君计议。

平阳君道:“上党降赵,是为诱秦攻赵,赵国被伐,必会联合韩国,共同御敌。冯亭降赵,非为赵国计划,实为韩国考虑。依我之见,还是不要接受,接受后,带来的祸患一定大于得到的好处!”

平原君道:“白白得来的土地,岂有不要之理?接受了上党,秦必会畏惧赵韩联合,不敢攻赵,这样我们岂不是白白的到了一块土地?”

赵孝成王说道:“还是平原君说得有理!”

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一年后,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攻下缑氏、蔺两地后,接着面临秦国攻击的就是上党!四十七年(前260),秦国攻打上党,却得知上党已投降了赵国!昭襄王见赵国竟敢趟这湾浑水,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战绩,竟然被赵国不费吹灰之力占去,勃然大怒。令上将王龁带领五十万秦军往击赵国。

不知王龁攻赵结果如何,请听下回接着说。 。。

第一百七十八回    迷理论赵王用赵括

书接上回,话说这王龁,号梁盖,秦国上将,初为战神白起的锋芒所掩盖,其武功实际上不亚于白起,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与蒙骜王陵交替征战,始皇帝二年;王龁死。这王乾带领秦军来到赵国边境,赵国不敢怠慢,两忙派大将军廉颇迎击秦军。

此时,赵国名将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执掌军事事务的只有廉颇。于是,赵孝成王命廉颇统帅二十万赵军阻秦军于长平(今山西高平县西北)。当是之时,秦军已南取野王(今河南沁阳),北略上党(今山西中部地区),切断了长平南北联系,士气正盛。赵军长途跋涉来到长平,兵微将寡,态势上也处于不利地位。

见此情形,廉颇命令赵军筑垒固守,不得出战,待敌军疲惫,相机攻敌。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

王龁带领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廉颇还动员上党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

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如此一来,转眼间半年时间过去了。眼见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秦军军心不稳,人心思变,王乾异常焦虑。

正当王龁无计可施之时,应侯范雎却赶到秦营。王龁见应侯来到,情知应侯足智多谋,不由得心中大喜。

王龁羞惭无地,把围赵三年尤不得破敌之事向应侯说了,对范雎说道:“末将无能,未能克敌制胜,那廉颇太过狡猾,把我们的意图摸得一清二楚,末将带人软硬兼施他就是不肯上当,如之奈何?”

范雎笑道:“本侯正是为此事前来的,此事非将军之过,那廉颇乃赵国名将,为人老成持重,非同小可,本侯已想出一计,定教那赵王换了此人!我们可如此如此&;#8226;&;#8226;&;#8226;&;#8226;&;#8226;&;#8226;”

王乾听罢大喜,说道:“只要此人去了,末将保证大败赵国!”

范雎说罢,派人携千金前去赵国,向赵国权臣行贿,权臣果然散布流言道:“廉颇老迈昏庸,畏惧秦国,故三年不敢出战。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赵括一到管教秦军灰飞烟灭!”

赵王怨怒廉颇坚壁不出,不肯出战,遂听信流言,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出兵之前,其母面见赵王,请求赵王不要派赵括出战。赵王道:“难道你是害怕自己的儿子为国出力么?”

赵母答道:“赵括是我儿子,我自是对他比较了解,此子虽学习较好,但仅善于考试,离开了考试,啥也不会,你教如此多的赵军交给他带,我实在是不放心啊!大王说我心疼儿子,哪个母亲不疼儿子,但又有那个母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