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自性桃源令主特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先生,即“自性桃源”。自性桃源,本自离于一切相,无生无灭,无来无去,虽可映现一切相,却不在任何现象之中,不是任何现象,没有形相,不可定义。因此无法描述从何处来,所居何处。
【亦不详其姓字】,“自性桃源”,没有姓,没有名,没有字,离于一切语言、概念、名相。“自性桃源”这种说法也是一个假名。
【宅边有五柳树】,“宅”,即“自性桃源”临时所居之所,此身心是也。五柳,有多重含义。柳属于木,东方甲乙木,在五行学说中,木,代表生机、生发。古人云:天地之大德曰生。五柳,即是五木——五生——五德。五德:仁、义、礼、智、信。此五德合一,曰仁。仁归于本,曰道。道者,自性桃源是也。五柳树,正是在自性桃源之中五德自然生发欣欣向荣的象征。
【因以为号也】五柳先生,即是五德先生,即是仁者,即是道者,即是自性桃源令主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手握自性桃源令,生活在自性桃源中的人,其心皆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闲,即心中无事,清净自在,了无挂碍,安详安乐。静,即宁静、清静,没有烦恼,没有纷争,没有纠结,没有焦虑,没有痛苦,宁静安详。少言,即默默安住在自性桃源之中,无言默守,不喜欢说话,也很少说话,在寂静中静静地品味自性桃源的深韵。不慕荣利,不喜欢、不追求红尘世间的荣誉、荣耀、金钱、财富、权势、利益等。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在读书中访师会友神交古人,畅享读书的乐趣,但并不执着于文字表面的意思,不咬文嚼字,不钻牛角尖,只重在品味其精神,领悟其智慧,徜徉其灵思,感受其生命的温度,其中至味,为文字所难以言说也。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文字中感受古圣先贤的生命智慧,神交其心,神交其意,神交其气,神交其神,遂豁然忘我,浑然一体,恍兮惚兮,不知今夕何夕。
以上这几段文字侧重于从自性桃源的本体层面来描摹安住于自性桃源的生命状态。接下来的文字则从生活层面来描摹以自性桃源为务的生命,其日常生活中的状态与“宗风”。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其心安住在自性桃源中的“桃源令主”,在生活中非常喜欢饮酒——生性浪漫崇尚自然而不喜欢被拘束的人,特别是其中的文人墨客,大多喜欢饮酒。这大概与饮酒之后处在一种无所拘束的“恍兮惚兮”状态有很大关系,这时文思灵感最容易顺笔尖而倾泻,自然天成,盎然成趣。陶令写了那么多以饮酒为题的诗就是例证。虽然嗜好饮酒,但因为家中贫苦,所以不能经常得偿所愿。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朋故交皆知陶令有此嗜好,且敬佩其高风,有时就会备上一壶好酒招待他。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每次应亲友之邀去饮酒,一定要喝到尽兴,能喝醉最好。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喝醉了就退席回家,从来没有一丝留恋。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其所居之地,家徒四壁,十分萧索,屋顶和门窗也到处漏风,夏天遮不住烈日,冬天挡不住寒风。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其平时穿着与劳动人民一样,穿着短上衣,而且有很多破洞和补丁。家里的瓢瓢罐罐也常常是空的,上顿不接下顿。
【晏如也】即使如此,仍然一派安然自得的样子,悠哉悠哉,看不出一点贫苦的样子。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常常写文章自我娱乐,其文常常显露出安贫乐道的君子之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一切荣辱得失,皆抛之脑后,不挂于怀,以此风骨安度此生,别无所求。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有人赞叹说,战国隐士黔娄的妻子曾经这样评价过黔娄:不忧患于贫贱,不热衷于富贵。以此表达对黔娄高洁风范的认可。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说的不也正是五柳先生这样的人吗?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归隐田园,饮酒赋诗,其心安居在自性桃源之地,以此志向为乐。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看他这样的风范,真的很让人怀疑他是来自上古无怀氏和葛天氏时代的穿越者呢!
无怀氏、葛天氏,同时亦隐喻无执、无住、无挂、无我、无为、无争、自然天成、与天地同化的大化之境。
庄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陶令曰:一切皆归于大化也,至道无生,至仁无名,至人无留——此“桃源秘令”也。
无留(五柳)先生传,终。